您的位置:首頁 > 藏家論道

蔡強:美與藝術需要商品化嗎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11-28
《媚俗藝術》概念的立論基礎是:美與藝術與商品化是對立的,不可調和的?!吧唐坊纳鐣_實會充斥丑惡,墮落的現象,但美和藝術卻沒有必要因此便向它們投降,媚俗不應成為真正的藝術,因為,美與藝術從本身都是作為丑惡,墮落的對立物而誕生的。”作者將目前美與藝術中出現的種種美與藝術的異化現象幾乎都歸于美與藝術的商品化,并將美、藝術與其商品化對立,顯然是偏見的或偏激的,用其指導美與藝術只會使之脫離美與藝術的生存與發(fā)展之基,只會使之脫離群眾而成為所謂美與藝術的“精英們”自我欣賞的祭文。理由如下:

  一是美與藝術產生于人類的勞動中,并為勞動者或勞動群眾所需要,并非為且僅為個別精英之所需所評。從人類進化史可以看出,從猿到人的轉化中,勞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不僅讓猿從生理上進化到了人,也讓人進一步有了語言(聲音,單音到多音等)、文字(形象,圖形、雕刻等)以至于文學、詩歌、音律、樂器、建筑、雕塑等藝術形式,并隨著生產勞動的分工而逐步成為專門的工種、行業(yè),這些不同的藝術樣式的進化與藝類的專業(yè)化進一步分工,使得各類關于美(審美)與藝術的研究得到空前提升。而所有上述的進化、變化過程中,美(審美)與藝術都是來源于(勞動群眾生活)的,都是為滿足勞動群眾之需的。這種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與人們對于物資層面的需求一樣,都是人們的客觀需要,因而都是具有價值的勞動、都是具有價值的不同創(chuàng)造活動(各種不同的勞動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各種反映勞動活動的活動當然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正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所講到的,勞動可以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因此,各種反映勞動活動的活動——美(審美)與藝術的創(chuàng)作活動也是符合上述分類之說的。只是由于不同的藝術樣式不同,有的偏于體力勞動、具體勞動、私人勞動,有的偏于腦力勞動、抽象勞動和社會勞動;有的是偏于二者的結合。但是,歸根結底,都是人類的勞動活動,一類主要創(chuàng)造物資財富,一類主要創(chuàng)造精神財富,而這兩類財富都是我們廣大勞動群眾之所需,其好壞、美丑、價值等也都應該且只能由我們絕大多數勞動群眾來進行評判。

  二是美與藝術的發(fā)展必需以滿足勞動群眾的需要為其出發(fā)點與歸宿。從上面的論述中可以推論:美與藝術也需要隨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而不斷發(fā)展進步。人民大眾需要什么樣的美與藝術,不是由個別人主觀決定的,而是由廣大勞動群眾所決定的。廣大的勞動群眾在勞動實踐活動中,需要有各種藝術樣式來反映自己的現實生活、也需要反映自己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反映自己主觀上的追求,無論一個社會是否處于正統(tǒng)(常)與非正統(tǒng)(常)狀態(tài)、也無論這個社會由誰去主導或統(tǒng)治,人們對美與藝術的看法或追求有些是永恒的(比如人性、愛及喜、怒之情感),有些則是隨當時的環(huán)境或狀態(tài)而變化的,但無論哪種哪類,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都是從們對某些客觀現象或本質現象的思考與反映。其中,有些正確科學合理地進行了反映,有些則歪曲非科學不合理地進行了扭曲反映,但終歸是一種反映,是用不同的美(審美)與藝術形式進行了反映;有的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有的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如果不從主觀價值或性質方面去進行評判,這些美(審美)與藝術形式其實都是對社會存在的一種反映,都有其適用范圍、有其合理性與一定的科學合理性。從地心說到日心說,這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從打石取火到取核為能,從多夫多妻生活到一夫一妻生活,等等,有關美與藝術的發(fā)展進程也如人類的文明進步進程一樣,都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審美學家、藝術家也如其他物理學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或政治家、軍事家一樣,都在隨之發(fā)展變化。但所有這一切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社會生產力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結果,都是不斷滿足人民的物資文化藝術需要的結果,并在此需求的引領下不斷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更進一步發(fā)展,促進社會生活的進一步文明。

  三是美與藝術的評價標準必需由人民大眾確定,而非少數精英所決定。進一步的推論同樣告訴我們:美與藝術的評價標準也是隨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發(fā)展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漸進的,有時也可能有反復,正所謂螺旋式上升或螺旋式發(fā)展,但其方向則是既定的。人類總是在追求幸福生活中不斷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并在改造過程中,讓主觀世界不斷符合客觀世界。在人類的思維領域,主客觀世界是相互促進彼此制約的。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物資財富與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活動也是相互促進彼此制約的。關鍵是,在不同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上、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生活中,如何平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如何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如何揚棄傳統(tǒng)文明與現代文明(如藝術表現手段會因藝術表現材料的技術性變化而變化:傳統(tǒng)的手工藝術可能會受到電腦或電子藝術的沖擊)。美與藝術是人類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 美與藝術的評價標準也會因不同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而異。但美與藝術的評價標準始終應該由廣大人民大眾來確定,而不能由所謂少數精英所決定。即使在特定的社會發(fā)展階段、或某個特定時期、或某個地域是由少數精英所決定了,也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最終由廣大人民大眾來最終審定。

  四是美與藝術的價值只有通過市場長期的考驗才能得到確認,有關美與藝術的作品也需尊重市場規(guī)律。如前所述,美與藝術產生于人類的勞動活動,與物資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要尊重并適合物資財富的創(chuàng)造規(guī)律一樣,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也要尊重并適合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規(guī)律。二者并行不悖。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要反映物資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的勞動活動,要促進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而物資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所創(chuàng)造的物資財富活動,不僅為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提供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原料,而且提供了財力的支撐。剩余產品的出現、物資資料的豐富讓美與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有了強大的物資基礎,讓其能專門化、專業(yè)化地進行創(chuàng)造(作)活動,特別是那些作為上層建筑的國家的美(審美)與藝術家所從事的專業(yè)化活動,實際上是社會的公共產品與服務,其資金來源于國家稅收(主要是國家稅收,而稅收又來源于廣大的納稅人——其中絕大部分是社會物資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所繳納的稅款),比如我國也主要由國家公共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提供。所以,其美與藝術必須是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其標準也應是是否滿足了人們對美與藝術的需要。美與藝術的價值也只能由人民大眾進行評價確定。不同的藝術家所提供的不同美與藝術樣式,其價值大小如何,在商品經濟社會條件下,只能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只能通過一個社會的評價系統(tǒng)——市場機制系統(tǒng)及其價格信號來評價,借此實現私人勞動向社會勞動的轉變,使個別的、個人的或私人所創(chuàng)造(作)的美與藝術的作品在商品市場(藝術市場)中由供需雙方去決定。市場是由非常龐大且復雜的供需方所組成。市場卻以其天然具備的價格發(fā)現與評價機制、競爭機制、市場平等交換規(guī)則較好地決定了供需方的供需數量與質量。這是民主化、科學化的基礎。民主化當然也是大眾化的。所以,一個美與藝術創(chuàng)造者所創(chuàng)造(作)的作品能否為廣大群眾所需要以及其需求的強度,不是由個別人所決定,而是由人民大眾所決定。只是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不同的具體社會環(huán)境對美與藝術創(chuàng)造者所創(chuàng)造(作)的作品具有不同的評價方式方法而已。當然,有關美與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造(作)、藝術市場的供需都有其特殊規(guī)律,但特殊規(guī)律與普遍規(guī)律也是并行不悖的,正如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個性又受共性的制約,共性和個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一樣,普遍規(guī)律寓于特殊規(guī)律之中,特殊規(guī)律又受普遍規(guī)律的制約,而且普遍規(guī)律和特殊規(guī)律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美與藝術的價值只有通過市場、市場規(guī)律的長期考驗才能得到確認。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的藝術家與藝術作品在創(chuàng)造(作)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條件下并未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卻變成了炙手可熱價值連城的作品,如印象派大師梵高及其作品,中國畫畫家齊白石及其國畫蝦的藝術。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

  五是美與藝術需要商品化但不需要媚俗化。美與藝術的價值需要市場來發(fā)現其價值、評價其價值,從而促進美與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造者面向市場、面向群眾,以創(chuàng)造更好的美與藝術作品來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需要。所以,美與藝術需要商品化。美與藝術的作品會因不同層次的藝術家、不同的創(chuàng)造時間消耗、不同的藝術載體等而具有不同層次的價格(有頂尖的美與藝術作品比黃金鉆石還貴,具有不同層次的稀缺性),因而客觀上會形成不同的美與藝術品供給層次;而對美與藝術作品的需求者來講,也會因購買能力、欣賞水平、不同用途而具有不同層次的需求,所以,美與藝術品的市場與其他商品市并無本質的不同,同樣需要遵循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顯然, 美與藝術的商品化,一方面能更好地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需要,包括有消費能力的高、中、低不同層次的人群之需,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各類美與藝術這家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作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讓人們既能享受到良好的物資文明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精神文明,實現全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當然,美與藝術不需要媚俗,更不需要媚俗化。對于媚俗,在《新華詞典》上,我找不到“媚俗”一詞。360百科的解釋是“迎合于世俗。缺乏自我思想,自我理智,只知隨波逐流,蕓蕓眾生。” 出自明 高啟 《媯蜼子歌》:“不詰曲以媚俗,不偃蹇而凌尊?!?也出自 秦牧 《藝海拾貝·酷肖》:“ 齊白石 就說過這樣的話:‘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庇钟腥藢⒚乃着c低俗、庸俗相連進行解釋(重在區(qū)別),還有人從反義詞的角度來進行解釋。我在這里并不想作更深的詞語或用詞解釋,那不是本文的目的。我在這里只強調“媚俗”并不是一個新詞,對“媚俗”的道德抨擊也早已有之、自古皆然?!懊乃住币埠茫退?、庸俗也罷,都與一個“俗”字相連,既然與“俗”字相連,我們自然會想到“雅俗共賞”、“約定俗成”等,而媚、低、庸應該是其不同檔次、不同性質的一種體現。應該說,無論“媚俗”也好,低俗、庸俗也罷,都是對社會生活、社會存在的一種反映,如果沒有“媚俗”的生活(如崇洋媚外)、“媚俗”的制度(一些部落的群體性婚姻習俗制度)、“媚俗”(一些相聲段子粗糙色情描述)等的文化環(huán)境與土壤,就不會有所謂“媚俗”的藝術。所以,從藝術角度講, 齊白石 的表述最到位:“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苯】档挠欣硇缘娜祟惿?主流價值觀)當然不需要媚俗與媚俗化(但不能否認一定時期和地理范圍內總會存在媚俗與媚俗化的現狀,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正所謂無所謂假惡丑就無所謂真善美,關鍵在于我們的人類文明社會弘揚什么主導什么鼓勵什么!),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媚俗與媚俗化。因此,說到底,還是一個度的把握問題,是一個在什么樣的社會形態(tài)、社會發(fā)展階段、或者某個地理空間環(huán)境下如何確保有理性的健康地生活與藝術表達問題。同樣是裸體畫與裸體攝影,為什么有的名垂千古,而有的遺臭萬年,就是因為你的藝術是否保護了人性中最美好最感人的東西,是否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有人類基本的理智、有啟迪人類的智慧。如果說,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也偶爾有“媚俗”、低俗、庸俗(藝術家也是活生生的人)之象,可以理解的話,那么,媚俗化、低俗化、庸俗化那就另當別論了。這樣的作品充其量能有一時之市場,甚至一時之火爆,從歷史長河來看,那也只會是焊花一現而已,在市場上不會有更高的價值(價格)反映。相反,那些名垂青史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則會大受市場追捧,并通過市場的價值發(fā)現功能,展現其永恒的價值。世界諸多名畫名作,都證明了這一點。當然,市場也有缺限,也有失靈,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政府干預。美與藝術市場也是如此,也會有市場失靈需要國家及時適當干預的時候。因為完全的市場功利主義會抹殺美與藝術作品應有的生命力,影響人類的文明進程。所以,美與藝術需要市場、需要商品化但不需要媚俗化,在美與藝術商品化的過程中需要進行適度的政府干預,特別是要發(fā)揮國家機關與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在提供美與藝術公共產品與服務方面的主導作用,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資文化藝術需要。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