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藏家論道

王剛:收藏少貪念才能不受騙,能看到的漏都是雷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2-11-19
  如今,收藏已從小圈子的雅事變成了全民投資、人皆可談的俗事,收藏到底離我們更近還是更遠了?瘋狂的拍賣會,動輒過億的激情競拍,藝術(shù)的事變成了發(fā)財?shù)氖?,該如何看待又如何自處?假拍,拍假,霧里看花,到底什么才是收藏的正途、坦途?“砸錯”風波后,王剛和節(jié)目組希望先沉一下。近日,他終于擠出時間,接受了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就全民投資收藏熱的諸多話題發(fā)表他的看法。就像在節(jié)目里嫉惡如仇地砸掉那些贗品,王剛話里話外總是不忘提醒老百姓,少貪念、別受騙。

  王剛曾給自傳命名《我本頑癡》,自認“頑”和“癡”是骨子里最本質(zhì)的種子。“頑”使收藏者和電視人兩個身份偶遇,“癡”讓他舉起瓜棱大錘,眼里不揉沙子。他不僅是中國最家喻戶曉的收藏名人,還有意無意擔當了普通百姓和神秘收藏圈之間的橋梁,后者其實很有價值。

  回應“砸錯”質(zhì)疑

  話語權(quán)之爭其實是利益之爭

  記者:對于《天下收藏》“護寶”、“砸假”的環(huán)節(jié)自開播以來一直有爭議聲,不久前跟首博合辦的那次真假藏品對比展是聲浪最大的一次,當時說您砸的九成以上是真品,三成是珍品,這么嚴重的質(zhì)疑您卻沒有出面為自己辯解,一點都不為所動嗎?

  王剛:中國收藏品市場95%是贗品,而且愈演愈烈,這是第一個基本事實;第二個,如果我們把真品砸了,砸錯了不說,還要拿到首博去展覽,這不符合邏輯;第三是我后來才悟到的。不管它道理對與不對,與事實符與不符,符不符合邏輯,我們是過來人,經(jīng)歷過“文革”,看看他說話的口風,行文的文風,如果帶著強烈的“文革”色彩,看都不要看了,大審判啊。凡是這樣的,希望大家心里有數(shù)。

  記者:可是那些所謂專家的觀點,很容易蠱惑老百姓。

  王剛:這個倒很合理,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了狗才是新聞,這就是個反邏輯的事。我們節(jié)目都沒有太過于辯白,事情反而慢慢平息,因為大家漸漸明白,看了半天,還是狗咬人,不稀奇。我們一直講去偽存真的第一要務,首先要求真,如果人家不聽,反而說你胡說八道,說你在欺騙,我的內(nèi)心還應該是安靜的坦然的,因為該說的說完了。最不濟,你玩你的,我玩我的。

  事情剛出來我也很不理解,我們節(jié)目的專家之一對我說,王先生,這事很簡單,那些拿著偽專家開的證書的人著急變現(xiàn)變不了,那些給人開了假證書的所謂專家,兌現(xiàn)不了自己的承諾,也著急。于是上下一呼應,這事就起來了。所謂話語權(quán)之爭其實是利益之爭。我恍然大悟。

  現(xiàn)在東西一曬出來

  網(wǎng)絡上圍觀狂歡 越聳人聽聞越有人聽

  記者:您一直說,想收藏,取之有道?,F(xiàn)在市場環(huán)境這么亂,您找到正途、坦途了?

  王剛: 何為道?第一道德,不能靠坑騙和非法手段,國家不讓動的東西不能動,否則后患無窮;第二,道理,你得明白規(guī)律,為什么說它是乾隆,就不是雍正也不是嘉慶,為什么是真乾隆不是假乾隆,其中都有道理規(guī)律,不僅眼明,耳也得聰,甚至新出來的造假手段都要了解;第三,道路,途徑。東西怎么來的,是否正道?還是個人交易,哪里溜來的?最好這東西傳承有序,說白了就是有戶口,分別在各個時期出現(xiàn)過幾次。這種心里踏實,不怕“打槍”?,F(xiàn)在東西一曬出來,最怕“打槍”,誰都可以指責,網(wǎng)絡上圍觀狂歡,隨便地質(zhì)問,越聳人聽聞越有人聽,媒體也愿意傳播。

  我就遇到過這種事。一個收藏專業(yè)雜志請我寫文章,發(fā)幾件收藏的東西。我有件瓷器,是在國內(nèi)大拍上買來的,編輯說幾個專家看了,不敢說它不對,但是不是能到那個年代有點含糊,能不能換另外一件?我回頭找來它之前的拍賣紀錄,有兩三次,80年代、70年代,都是國外的大拍,也就是說經(jīng)過國內(nèi)外很多藏家之手,大家認可這個東西是那個年代的。我把資料附上去,編輯立刻說那就好,誰也沒說的了。

  記者:既然您也承認對于古董鑒定,沒有一個權(quán)威專家能夠一言九鼎,也確實沒有科學儀器檢驗,都是相對的,為什么還說《天下收藏》的鑒定完全沒問題?

  王剛:不在收藏圈里這種質(zhì)疑完全可以理解,人嘛,總有失誤的時候,經(jīng)驗啊、利益啊,甚至當時的心情啊。如果這樣的話,世界上沒有一件真東西了,都是目鑒出來的結(jié)果。故宮博物院的國寶你憑什么斷定是真跡?經(jīng)過科學鑒定了嗎?既是相對的,又是絕對的。業(yè)內(nèi)的人看了我們的節(jié)目,都說王老師,這是“一眼假”東西嘛。節(jié)目一直是一票否認制,只要有一點存疑,東西絕不給人動?,F(xiàn)場有過,兩個人對東西有點起疑,對不起,我們不出鑒定意見。

  拍賣公司 凡是一上來收費的當然是騙你的

  記者:您一直向觀眾宣揚去偽存真的收藏理念,但現(xiàn)實中有些拍賣公司仍公然拍假、假拍,怎么辦?

  王剛:這個兩說著。的確有很多公司這么做,而且我還不能說個別,誰都能幾個人攢吧攢吧,弄點初始資金就做一個,尤其現(xiàn)當代書畫,很容易把場面撐起來,假的很多。但這種拍賣會我是不去的,很容易辨識。所以永遠有大眾、小眾的分別。一般的大眾,比如媒體、不是花錢投入到這里面的人,會看到一片黑暗,一聽說全是這種事情——的確很多很多,我們甚至不能保證哪怕資質(zhì)非常好的拍賣公司,每一件東西都是真的。人家也不保真。但市場是透明的,真與假我們看得很清楚。在信譽非常好的拍賣公司,偶然出來幾件假東西,您放心,最后多半都流拍。市場有一只無形的眼睛——這只眼睛是全世界一流的鑒賞家、行家。

  有一個特別好笑的例子。去年3月,紐約蘇富比拍賣有一個瓷瓶。標價800美元,標的是“疑似民國”。我看了圖錄心說,這哪是民國,分明是乾隆啊。于是跟紐約的朋友說了一個高出幾十倍的價錢,請他競拍。那個朋友問:“王哥,你是看乾隆嗎?不止你一個人看乾隆,我現(xiàn)在知道起碼20個人”——一個拍賣會上,這樣的人有兩個就夠了。結(jié)果怎樣?沒容我叫啊!光聽現(xiàn)場直播了!最后拍了人民幣一個多億!拍賣公司連乾隆倆字都沒提,而且明明白白告訴你底還是掉了后粘上去的。這就是市場。

  有的拍賣公司,你拿一件東西去,上來就說“您這好東西,五萬?我看能值500萬!”“啊?是嗎?”“你得先交圖錄費,保險,保管”等等等等。有500萬勾著,你一想花個幾萬算什么?我告訴你,一個真正的拍賣公司,是不收這些的。拍出去了,除了傭金,圖錄費根據(jù)占頁幅大小,收很小一部分比例的費用。凡是一上來收費的,當然是騙你的。為什么還有人要去?你是不是自己有貪念呢?受騙人家有責任,你自己也要捫心自問,可能嗎?!

  書畫 尤其是當代藝術(shù)水分比較大

  記者:收藏本是小圈子的事,是雅事。但當下的投資熱潮下,社會資金、投資基金、企業(yè)都涌進來,圈子變大了,拍賣會上錢都不當錢了,作為真正的藏家是否感到被擠壓了?還買得到心儀的東西嗎?

  王剛:沒關系啊,他們進來跟我無關啊。比如去年春拍,那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有拍賣以來,最高的行情。去年春拍我一件東西也沒拍到。但是沒關系,收藏是一個慢慢來的事情。而且我也知道這個不太正常。果然不出所料。從去年秋拍到今年春拍,哎!回歸了。也不是說行市不行啦,崩盤啦,真正好的東西,第一難得見到,第二價格依舊堅挺。尤其瓷器。因為瓷器是最難炒作的。

  我覺得書畫,尤其是當代藝術(shù)水分比較大,包括境外炒家都在參與炒作。前期大量低價購買,屯起來,伺機造輿論,然后開始“出貨”——說實話,我一聽見“出貨”就特別別扭,竟然把藝術(shù)品當成“貨”!它應是非常個體的,帶有強烈情緒愛好的,怎么能等同生產(chǎn)線上出來的東西?!所以我心里很平靜。我分得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人家要做什么。人家做的只要不違反道德法律無可厚非。只不過我們窮了幾十年,很多人著急,好多朋友想通過投資收藏改善自己的生活,但絕大部分不會達到目的。

  太多企業(yè)家的家里甚至自己辦的博物館里

  東西全是假的

  記者:收藏改善了您的生活嗎?

  王剛:改善了精神生活啊。很酸的一句話,人得有個精神家園??偟糜袀€后院。外面紛擾的世界,浮躁、凌亂,覺得這個不對,那個不好。回到家里,或者自己的小朋友圈子,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前幾天到外地做一個活動,席間當?shù)仄髽I(yè)家請我去家里看一看收藏。我就非常為難,旁邊領導說,他的東西不錯,但我真的是很怕,因為見了太多企業(yè)家,他的家里甚至自己辦的博物館里,東西居然全是假的。你站在那兒就不好說,我又不愿意說假話……盛情難卻我去了,一進門特別高興,嘖嘖,不錯!我說心里踏實下來啦。其實跟你無關,但是愿意看到真東西好東西。

  記者:收藏的人挺難說別人的東西好。

  王剛:可能有,我不是這樣的。我周圍朋友也不是,大家都跟孩子看到好的玩具一樣,這時候的人非常純凈。不懂的人到那兒一定是先問:“這個多少錢?”“值這么多錢?!”我也理解,因為對文化歷史藝術(shù)方面的價值外行難以一眼看透。那天我非常高興,以至于忘記吃晚飯。回到賓館,好多人等著晚宴,我說已經(jīng)飽餐了——看了很多好東西,且得消化回味一陣。改變我的生活就是指這個。

  大家看到的漏都是雷 都是陷阱

  記者:觀眾也確實能感受到收藏改變了王剛。自古有種說法“玩物喪志”,您現(xiàn)在電視劇不怎么拍,主持節(jié)目也很低產(chǎn),是這樣嗎?

  王剛:玩物喪志,從某個角度來說,是一種“最高境界”。什么叫志?世俗眼光里無非是走仕途的步步高升,做生意利潤不斷增長,做學問的副教授升正教授,這些都是不錯的志向。但作為收藏家,藝術(shù)家,一定要稍微脫離點現(xiàn)實,一定要免俗一點。真正的大玩家,比如近代的張伯駒,為了《平復帖》等等國寶,寧可花掉所有積蓄,自己越住越小,連命都可以搭上。按照世俗的、主流的、正統(tǒng)的志向,他連邊都不沾?。∫惠呑泳拖矚g這個。張伯駒最后擔任了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長。當我知道他這段經(jīng)歷的時候忽然感到分外親切,因為我老家長春。我家后面不到100米就是吉林省博物院,一下子明白為什么我小時候在吉林省博物館竟然也能看到那么多好東西。這跟張先生原來有關。他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間接培養(yǎng)了我。

  記者:張伯駒們是收藏大家,您肯定不能做到如此極致,也不是那個時代了。對您來說玩物和志是什么關系?

  王剛:對于世俗的志,我不能不食人間煙火。我一無權(quán),二不是企業(yè)家商人,我想收藏,它是要動真金白銀的,我又不是以藏養(yǎng)藏。所以收藏讓我更有加倍努力工作的動力。不瞞你說都鬧笑話了。拍電視劇《五月槐花香》那次,終于拍完了,新聞發(fā)布會,記者都來了,宣傳完之后我拉著制作人要再坐坐,喝點咖啡。我說,還有點事,都拍完了,咱們是不是該結(jié)結(jié)賬了,人家說“不著急,不著急”。我心說怎么能不著急啊,還有尾款呢。就跟他說,別呀,完了你們又忙別的去了,那錢……“王老師既然這么說,那您看”,對方拿出一個本來,我一看才知道,說“不著急,不著急”是人家客氣,我還欠著人家錢呢。拍的過程中正趕上秋拍,我都跟劇組預支了好幾次錢,早就支冒了。后來我就不這樣了,也得量入為出。但那時候真是看到好東西,抓心撓肝的。

  記者:既然抓心撓肝,為什么還一直在控制工作量呢?

  王剛:人要是陷入掙錢,就毫無休止,而時間是有限的。逛逛展覽,跟朋友交流心得,包括接受你的采訪談點想說的話,必須有時間讓自己舒緩一下。我又不是非到了借錢收藏的地步。我們這個年代過來的人是不會奢侈的。就一般的生活標準而言,大家是一樣的。生活中節(jié)省慣了,打開水龍頭洗臉,洗一把馬上要把水關掉。家里幾間屋子只有人在燈才亮,老婆孩子前腳走,我在后面緊著關燈。這是個習慣,水錢電錢跟你一件藏品不可相提并論,但是我從小受的教育。

  記者:拼不了財力拼眼力,現(xiàn)在還能撿到漏嗎?

  王剛:關鍵是不想撿漏。沒有漏,不能有撿漏心態(tài)。大家看到的漏都是雷,是陷阱。個別的漏需要有眼力,比如紐約去年3月那只瓶子。如果當民國的買到,那就是漏,天漏啊。但是堵漏的人太多。光我那朋友就告我起碼有20個人看乾隆,而且大家心照不宣。結(jié)果一到現(xiàn)場,都來了。你看上的東西,很多人在搶,就會很高興。我的財力沒法跟大收藏家跟機構(gòu)比,有一段時間也為此很糾結(jié),當你的財力跟不上你的眼力會挺難受。但沒有關系,世界上美好的東西不可能你來獨占,更何況相似的東西家里原來還有,會暗自高興。

  我喜歡憑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能把握的事

  記者:雖然您起步晚,1998年才正式開始玩古董,但性格、年輕時的經(jīng)歷,甚至電視人的身份,當所有這些因素指向收藏時,一下子變得特別適合。

  王剛:對,我慶幸在這個時候得到這份愛好。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像某些人猛然發(fā)現(xiàn),哇,這個東西這么賺錢——只要這么想,準栽。我從小受父親影響喜歡歷史,喜歡老物件,12歲就開始集郵,非常有趣。60年代是人人吃不飽的年代,沒給我留下什么痛苦記憶,因為精神生活很豐富。然后下鄉(xiāng),當兵,一路走過來,東西早已散失,但只要有這顆心,一旦有土壤,小苗又開始發(fā)芽了。

  記者:您成名、成功于主持和演戲,但收藏儼然已經(jīng)成為您第一重要的事情了。

  王剛:它讓我感到充實。不管外面怎么亂,工作啊,人際關系啊,什么煩心的事,一看見那幾件東西……什么都比不了這個。天下第一美事就是收藏。每天欣賞把玩,帶來精神上的撫慰,讓你有不斷探索的空間,得其所哉。哪怕從投資需求——雖然我不會賣,因為我不需要這筆錢,而且我知道賣了要想原價買回來,門都沒有!但每當聽到拍賣會上類似的東西,哇,漲了,人們對它越來越欣賞了,很多人愿意高價買它,心里就很得意,這也是一種成功啊。開玩笑講,這是精神文明物質(zhì)文明雙豐收的事,你能再找出另一件嗎?我喜歡這種完全憑自己的眼光智慧能夠把握的事情,不需要別人,不受他人干擾,這符合我的個性。

  當下的投資收藏熱帶有明顯投機成分

  記者:2006年您策劃問世了《天下收藏》,客觀上順應了全民收藏熱,也帶動更多人關注收藏。六年多節(jié)目做下來,收藏這件事,從在電視上看熱鬧,變成了繼炒股、買房、買黃金之后老百姓的又一個熱門話題,如今大有全民收藏的架勢。以前是誰有個家傳的寶貝,現(xiàn)在連白領工薪族都在談論要不要買幅畫投資……收藏,感覺離我們更近了,實際上是不是反而更遠了呢?

  王剛:這的確是個發(fā)人深思的好問題。當下堪稱歷史上第四次收藏熱潮。第一次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期,第二次是乾隆年間,第三次是晚清民國。社會主義商品社會,人民有些閑錢了,藝術(shù)品尤其是古代藝術(shù)品也成了投資選擇。問題是人心浮躁,投資帶有明顯的投機成分,這跟前三次熱潮是不一樣的。也可以說人們由于“文革”的文化斷層,古代藝術(shù)品從“破四舊”被遺棄、掩藏、毀滅,現(xiàn)在突然變得有價值了,也因為這一點,人們談論古董,首先想到的是它值錢。于是從幾百萬到上千萬的人參與其中,據(jù)說現(xiàn)在有七八千萬人在投資收藏,令財富保值升值。

  但我有一個基本看法。人們覺得它值錢了,才會珍惜它。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只要收到真東西、好東西,花的是自己的錢,客觀上都是替我們民族保護傳承優(yōu)秀文化遺存。當今最大問題不是把這些東西看得太值錢——總比把它看得不值錢強吧,關鍵是真假,過分追求增值,想撿漏,甚至安于買假,中間人制假、販假,贗品泛濫。中國收藏品市場95%都是贗品,這是業(yè)內(nèi)公認的現(xiàn)狀。所以去偽存真成了第一要務。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shù)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