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郭慶祥揭畫界丑態(tài):百幅畫作竟同時"開工"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3-24]
近日,著名收藏家郭慶祥與畫家石齊、龍瑞一起做客央視財經頻道《藝術品市場熱點對話》欄目,就近年來文物藝術品市場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節(jié)目中,郭慶祥怒揭某些利欲熏心的所謂“當代國畫名家”粗制濫造、簡單重復、自己造假等欺蒙收藏家血汗錢的賣畫黑幕,引來主持人王小丫和石齊、龍瑞的重點關注。
節(jié)目中,郭慶祥談到的一次親身經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第一次發(fā)現(xiàn)某些畫家不顧藝術品質量,不是在為人民畫畫,而是在為人民幣畫畫,是在1994年。那時候他剛剛涉足收藏界不久,經榮寶齋的朋友介紹認識了一位畫家,當時覺得這位以人物畫“見長”的畫家名氣很大,也對他的創(chuàng)作比較關注,當時預訂了這位畫家200幅作品,結果不到一個月,畫家說有100幅可以交貨了,榮寶齋也給裝裱好了。郭慶祥覺得很驚訝——創(chuàng)作速度這么快呀!于是,郭慶祥就和畫家相約,到其畫室“觀摩”了一下,結果發(fā)現(xiàn),這位畫家畫畫的過程,就像工廠生產一樣,先把100幅畫中人物的形狀都勾勒出來,然后再把100幅畫中的人物的腦袋畫出來,然后再畫100個身子……最后還有學生替他蓋章……郭慶祥當時就覺得很震驚,以前自己認為很神圣的藝術創(chuàng)作,竟然是這樣……這位畫家常自詡筆墨功力深湛,善畫人物衣飾。但仔細觀察,人們會發(fā)現(xiàn)他筆下的人物,還只是流于對任伯年人物的簡單復制。
郭慶祥在節(jié)目中揭露的第二個黑幕,是某些畫家按尺幅賣畫,不求藝術品質,只講尺寸大小的現(xiàn)象。他談到,曾經找有些所謂的著名的大畫家求畫,這些畫家一接電話,先問要多大的畫?要幾尺的?感覺就像買布一樣,仿佛不是在買畫。難道藝術是像買布一樣,能用尺來衡量價值的嗎?其實,論尺賣畫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書畫交易的一種主流形式,但是問題在于,當今的某些畫家,對創(chuàng)作過于隨意,不論內容,不論創(chuàng)作的精細程度,把尺幅大小看作是畫作價格高低的唯一標準。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