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與畫廊并不矛盾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5-05-24]
徐龍森(收藏家、東海棠畫廊前董事長)
中國畫廊業(yè)并不發(fā)達,拍賣可以說是藝術品交易的主要方式,拍賣公司從某種意義上說代替了畫廊的某些功能;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國內的拍賣公司先于畫廊誕生,并產生廣泛影響,主要畫家的重要作品從拍場上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是很正常的事情。
藝術家和藏家可能分散在全國各地,國內的畫廊卻只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拍賣公司在進行當代藝術品交易時更靈活,影響也更大;夠品級的畫廊數(shù)量少,不能完全消化掉優(yōu)秀藝術家的上乘之作。沒有理由要求在當代藝術品市場已經基本成熟的情況下,仍然等待畫廊強大起來主導交易;作為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油畫等當代藝術形式在收藏領域也不能不跟上。
對眾多拍賣公司同時上拍油畫這一現(xiàn)象并不必要擔心,藝術家撇開畫廊直接聯(lián)系拍賣公司的情況其實是相互選擇的結果。猶如一把黃豆撒在地上,分布自然均勻,從大市場的角度來看,在這個相互選擇的過程中自然會實現(xiàn)拍賣公司的優(yōu)勝劣汰。
而拍賣畢竟每年只有春秋兩季,在以拍賣公司交易為明顯信號的當代藝術交易的活躍期,畫廊如果抓住機會,可以有更廣闊的發(fā)展。
盧輔圣(上海朵云軒拍賣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這些年,國內的拍賣公司風起云涌,打破了西方幾百年創(chuàng)立的所有規(guī)則,有的拍賣公司可以無底價拍賣,可以只收一方傭金。加上國內的誠信制度不健全,畫廊并不受歡迎,席卷全國的拍賣熱使得畫廊交易的方式相對較弱。
在畫廊交易得到發(fā)展的基礎上拍賣,有利于市場,處理得好是共同繁榮的市場關系;如果油畫拍賣蜂擁而至,成為市場交易的主要方式和藏家購畫的主要渠道,畫廊的發(fā)展可能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尤永(朵云軒拍賣公司油畫部主管)
藝術品拍賣是對稀缺資源的再分配,所以才會有拍賣場上數(shù)輪競價的激烈場面。在油畫大拍上競標的常常是一個藝術家的代表作或重要作品。國外的拍賣公司比較注重和畫廊的合作,如果一個藝術家有畫廊代理,通常拍賣公司都會向畫廊征集拍品或征求畫廊意見。從藝術市場的整體來看,藝術家、畫廊、博覽會、拍賣行、藏家組成了一個互動性很強的生態(tài)鏈,藝術品拍賣持續(xù)穩(wěn)健的增長和整個藝術生態(tài)的健康發(fā)展密不可分。如果一個藝術家從來沒有在市場上走過,既沒有行市也沒有穩(wěn)定的收藏群,希望通過某場拍賣一炮走紅,繼而贏得藏家青睞,這種做法很有問題。只有具備了相當長時間的市場積累和市場培育、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穩(wěn)定的收藏群之后,再進入拍賣才是合理的。有的公司搞所謂超低價拍賣,一幅油畫只有幾百塊錢,一次成交兩三百張畫,美其名曰“讓藝術進入家庭”,這其實不是藝術品,而是商品畫,學術性被徹底否定了。
伍勁(榮寶拍賣公司油畫部主管)
拍賣和畫廊交易并不矛盾,畫家珍惜的作品適合通過拍賣交易,大量的普通作品適合交給畫廊。我們拍賣的很多作品也來源于畫廊。由于拍賣一年只有兩季,不少高產的藝術家一年有幾十件甚至更多的作品,還是畫廊交易更為及時。不管是不是由畫廊代理,藝術家都不應該直接經營自己的作品,或者可以尋找經紀人,因為藝術家沒有那么多的精力。
來源:東方早報網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