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大省”山西終于有了博物院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5-01-10



新華網(wǎng)太原1月8日電(記者孟暉) 奇珍異寶云集的山西博物院,8日舉行了預展儀式。以“文物大省”而享譽海內(nèi)外的山西,終于有了一座集傳統(tǒng)文化精華與高科技手段于一身的大型文物展示場所。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現(xiàn)存不可移動文物3.5萬余處,全省館藏文物100余萬件。然而幾十年來,與山西極為厚重的文化積淀不相符的是:原有的山西博物館資金短缺、展廳面積狹小、設備陳舊落后,大批珍貴文物沉睡在倉庫里,尋常百姓無緣識荊。

上世紀90年代初,山西省開始籌建博物館新址,經(jīng)過漫長的準備過程,2001年8月正式開工建設。工程總投資3.16億元。新址于日前竣工,并基本完成布展,被命名為“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波光粼粼的汾河西岸,占地168畝,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博物院主館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斗”象征著豐收喜悅,“鼎”象征著安定吉祥。從寬敞的大廳向上看,仿佛置身于一座氣勢宏大的塔中,這是模仿國寶應縣木塔而構(gòu)造的。

走進“佛風遺韻”展廳,如同進入一座座精巧絕倫的石窟之中。工作人員張成生告訴記者,這是采用了石窟再現(xiàn)和展柜陳示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地體驗山西佛教雕塑文化的瑰麗奇崛。面帶微笑的北宋菩薩像、集繪畫、雕刻藝術(shù)于一身的造像碑,則采取了未放入展柜的“裸展”方式,讓人覺得如此地親近,細看來,仿佛石雕菩薩身上的衣褶還在微微擺動。

整個陳展方式匠心獨運,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yè)”、“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xiāng)”、“明清晉商”等七個歷史文化專題,以及“土木華章”(古建)、“山川精英”(玉器)、“翰墨丹青”(書畫)、“方圓世界”(錢幣)、“瓷苑藝葩”(瓷器)等五個藝術(shù)專題組成,抓取山西燦爛文明史中的最亮點,通過大量珍貴的文物遺存,展示山西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獨特地位。

記者發(fā)現(xiàn),所有展廳的射燈都為智能控制方式,每當人走近時,燈光會漸漸變強。博物院不僅展有商代獸形觥、西周鳥尊、元代青枝纏枝牡丹紋罐等眾多國寶級文物,還容納了電子技術(shù)控制的點戲臺、極富立體感的晉商宅院游覽等高科技成果。(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shù)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