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唐卡神秘之域的神秘收藏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4-06-24

  唐卡這一具有濃郁的藏民族特色的藝術,以其神秘與完美的獨特風格,征服了境內外無數收藏者的心。 藏傳佛教藝術,仿佛一直都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近年來,隨著“西藏熱”的不斷升溫,西藏的文物收藏也開始受到國內外收藏家的廣泛關注。其中,唐卡因色彩亮麗、寶像莊嚴,具有高度的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被稱為西藏佛教藝術的一朵奇葩。在近年的拍賣會上,唐卡精品也屢創(chuàng)拍賣紀錄,成為一大焦點。2002年5月,香港佳士得舉行的“中國宮廷御制藝術精品”拍賣會上,一幅名為“刺繡紅夜魔”的西藏巨型唐卡就被認為是藏傳佛教藝術中極為珍罕的瑰寶,最終以3087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亞洲織物類拍賣品價格的新高。唐卡這一具有濃郁藏民族特色的藝術,以其神秘與完美的獨特風格,征服了境內外無數收藏者的心。 何謂唐卡?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音譯,是一種刺繡或繪畫在布、綢或紙上,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彩色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藝術的珍寶,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郁的宗教色彩。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吐蕃時期(公元617-846年),隨后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產生許多深受漢地繪畫影響的流派。除西藏外,北京故宮博物院也珍藏著上千幅清代皇家的藏品,這些唐卡一部分是西藏、甘肅、青海、蒙古等地進獻給皇帝的禮品,一部分是清宮廷繪制的,是18世紀西藏與內地畫師創(chuàng)作的一批珍品。

  唐卡的出現(xiàn)和藏民族祖先的游牧生活密切相關,柔軟的唐卡不僅便于收藏攜帶,而且隨時可以瞻仰、贊頌祈禱,保佑部落和家庭平安,因此在藏地任何一座寺廟、佛堂、僧舍乃至信徒家中,都供有唐卡。信徒為了表示對佛法的誠信和尊崇,還往往花錢延請畫師作畫,并將它們布施給寺廟,以積累功德。加之各寺院的許多高僧以及喇嘛都是繪畫高手,他們也會自行制作大量唐卡,有的著名寺廟還收藏有皇帝御賜的唐卡,這樣日積月累,寺廟就成為“唐卡藝術的殿堂”。

  唐卡的繪畫過程工序繁多,時間往往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之久。一幅好的唐卡是畫師用心血鑄成的,是宗教熱情、毅力以及高度的工藝技巧的反映,它所體現(xiàn)的精神價值和藝術價值,遠在我們一般性的藝術欣賞之上。

  藝術特色

  藏族人為了繪制一幅唐卡供奉,可以傾其所有,因而唐卡繪制材料也十分講究。繪制唐卡的顏料傳統(tǒng)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顏料,用這些顏料繪制的唐卡經歷幾百上千年后,畫面仍金碧輝煌,燦爛如新。唐卡用金的地方很多,而且藏族畫師對金的質量要求很嚴格,所用金粉都是純金。其中前金的應用可以說是唐卡的絕技。金經過磨制加工后,除可以描出各種豐富的線條、圖案紋樣外。金本身的成色也可以分為十多種色相。為了增加描金部分的亮度,還要用一種稱作“勒子(貓眼石)”的石頭在施金的部位反復磨擦出很多種層次。這些技法在其它畫種中是看不到的。所以有些唐卡經千年的煙熏火燎后,畫面雖然模糊,但用金繪出來的部分仍是閃閃奪目,價值自然不菲。

  而且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手段的出現(xiàn),唐卡在繪畫唐卡的基礎上,又發(fā)展出堆繡、刺繡、織錦、緙絲唐卡和印刷著色唐卡等。這些新的制作手段和方法,豐富了傳統(tǒng)的唐卡藝術。它們的制作手段和方法與繪畫唐卡有很大區(qū)別,但是在唐卡的內容、布局及其尺寸比例上,則與繪畫唐卡一致,都要符合傳統(tǒng)的經典理論規(guī)范。不同的工藝手段繪制的唐卡也表現(xiàn)出各具特色的藝術價值。

  堆繡唐卡:堆繡又叫剪貼、補花。其方法是用各色彩緞,剪裁各種人物、花卉、亭臺、樓閣等,粘貼在織物上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它本是源于內地的一種服裝服飾的制作方法,這種工藝方法的特點是,能增加作品的色彩變化和立體感。這種工藝傳入藏區(qū)后,被用于唐卡的制作,發(fā)展成一種新的唐卡門類?!岸牙C”唐卡工藝極其復雜考究,目前在全藏區(qū)僅有二位老藝人精通此術。這種唐卡畫面一般較大,布達拉宮庫存有兩幅這種唐卡,全長達50余米。每當藏歷2月30日曬寶法會,便懸掛于布達拉宮的巨墻上,顯示這一舉世珍寶的光彩與輝煌。 被譽為“雪域怪杰”的西藏藝術收藏家葉星生,十幾年前曾得到一件重要藏品—— “帶翅的馬頭明王”堆繡唐卡(長64.5厘米,寬47厘米),為清代作品。畫面正中為三頭六臂的紅色明王,擁抱藍色的明妃。手持法器、身披象皮、胸掛人頭念珠、腳踏犧牲,背光為赤黃色岡卷烈焰,畫面上方為藥師佛及黃教祖師三尊,下方為護法及骸骨供器,其造型夸張生動,極富藝術性及震撼力。全畫均以各色錦緞、馬尾絲線及珍珠制成,從而使畫面更加華麗生輝。這種將珍珠與堆繡有機構成的藝術佳作,是傳統(tǒng)唐卡藝術中難得的珍品。

  刺繡唐卡:刺繡唐卡是用各種絲線在緞面上繡成。據傳,西藏的刺繡工藝是由蒙古地區(qū)傳入,后形成專門的一類唐卡。唐卡刺繡一般是平繡。刺繡唐卡的主要特點是色澤明艷,過渡自然,作品給人渾然一體的感覺。

  織錦和緙絲唐卡:織錦是用一色經線(多為素色)交織不同的彩色緯線制作而成的。緙絲是我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于絲織品上的特種工藝,織錦是“經緯交織”,緙絲是“通經斷緯”。這兩種工藝用于唐卡制作,發(fā)展出織錦和緙絲唐卡??楀\和緙絲唐卡,質地細密,花紋精致,色彩明快,富有藝術感染力。西藏的織錦和緙絲唐卡多在內地定做,以明代為多。因這兩種唐卡制作數量少,故留存的已不多。

  印刷著色唐卡:將畫好的圖像雕刻成板,用墨印于薄絹或細布上(如同內地古代的雕版印刷),然后再著色裝裱而成。這種唐卡,筆劃纖細,刀法遒勁,層次分明,獨具特色,以四川德格地區(qū)的為代表。北京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收藏的一張印刷著色唐卡《釋迦牟尼像》,是由四川康區(qū)600年前的木雕板印制,非常珍貴。 歷史及內容特色 西藏唐卡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數量可觀,但由于社會動亂,唐宋時期的古老繪畫保存下來的唐卡已不多見。在薩跡寺保存有一幅叫做“桑結東廈”的唐卡,上畫35尊佛像,其古樸典雅的風格與敦煌石窟中同時期的壁畫極為相似,據說是吐蕃時期的作品,這是極為罕見的一件珍貴文物。宋代的唐卡,在布達拉宮存有3幅,其中兩幅是在內地訂做的緙絲唐卡。還有一幅米拉日巴的傳記唐卡,主要描繪米拉日巴苦修的情節(jié),構圖樸實,畫面不求工細富麗,而以清秀的色彩渲染主題,堪稱元代的代表作。

  明清兩代,中央政府為了加強對西藏地方的統(tǒng)治,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領的辦法,明封八王,清封達賴、班禪等措施,對西藏社會的安定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都非常有利,西藏的唐卡藝術也隨之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這個時期的唐卡,一是數量明顯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風格的畫派,這是西藏繪畫長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西藏繪畫藝術更趨成熟的表現(xiàn)。大體說來,前藏的唐卡構圖嚴謹,筆力精細,尤擅肖像,善于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后藏的唐卡用筆細膩,風格華麗,構圖講究飽滿,線條精細,著色濃艷,屬工筆彩的畫法。

  唐卡的內容都以表現(xiàn)宗教文化為主,純宗教內容的唐卡占了唐卡總數的80%左右,有表現(xiàn)佛、菩薩、羅漢、護法神、佛教建筑、宗教故事等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還包括了藏族傳說中世界的形成、藏族的起源、醫(yī)學、天文、歷算、文學、詩歌、戲劇、美術、民間傳說故事等等,唐卡在反映這些內容和題材時,也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在以表現(xiàn)宗教題材為主的唐卡中,大多是諸佛、菩薩、祖師等均居于畫面的正中,而其它部眾、眷屬、各類護法等則以等同的份量分布四周,一切法物、供器、亭臺樓閣、奇葩異卉則完全規(guī)范化、圖案化、滿布一切空間,構圖極其飽滿、厚重。這和中國畫“密不透風、疏能跑馬”的畫面章法拉開了大距離。唐卡的另一特點是它的裝飾特色,幾乎所有唐卡必須加以紅、黃、藍三色邊飾。紅、黃二色飾邊多以色彩繪制,這種方法在民間沿用至今。西藏中世紀以后,則選用三色圖紋綿緞縫制組合而成,并在畫面上蓋以黃色絲幔和二條紅色“飛燕”。唐卡的這種表現(xiàn)形式,不僅具有裝飾性與保護功能,而且還有文化含義:一說紅、黃、藍三色分別代表天、地、火,是構成世界的元素;一說代表天、地和地下三界。而一些唐卡還在下方另縫制一塊名貴錦緞,稱之為“殊地”或“天梯”,作為眾生有情超脫苦海、使之進入佛田的特別設置。 收藏心得 在鄉(xiāng)野間尋找到歷史悠久、畫工精致的唐卡進行收藏,是很多藏家追求的夢想。要進行西藏唐卡的收藏,必須要對藏民的傳統(tǒng)習俗和藏傳佛教有深刻理解,同時還要有一定的藝術造詣。

  西藏藝術收藏家葉星生曾擁有的2300余件、總價值4000萬元的西藏民間藝術品就是這樣收藏起來的。據他介紹,藏民雖然樸實,但做生意也有一些小手段。而葉星生不僅能講一口流利的藏語,還會在賣主的袖子里扣手,討價還價。常與這些生意人打交道,葉星生漸漸掌握了“套路”—若是看上什么寶物,一定要故作漫不經心,顧左右而言它;若是價格砍不下去,就假裝不感興趣,轉身走開。此法可謂屢試不爽,可供收藏者與藏民打交道時借鑒。

  因為收藏需要非常大的資金量做后盾,對于價值不菲的古董類唐卡來說,新手最好謹慎進入。不過購進一些畫工精美的新創(chuàng)作唐卡也是不錯的收藏選擇。隨著西藏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一些繪制西藏唐卡的老藝人也開始重操舊業(yè),并逐漸培養(yǎng)了一些接班人。在西藏著名的八廓街上就有十幾家唐卡畫廊,出售的都是工藝精湛的唐卡作品。不過由于利益的驅使,西藏也有一些人開始繪制速成唐卡,只要兩三天就可以畫成一幅,還有一些畫販子對唐卡進行仿舊處理后進行兜售,這些都是完全沒有收藏價值的,藏家在購入前要認真加以辨別。

  此外,由于繪制唐卡的顏料為礦物顏料。因此唐卡的適宜保護在溫度15-18℃,相對濕度50-60%之間。對唐卡的保護關鍵在于將其控制在良好的溫濕度范圍內,防止纖維組織發(fā)生不良變化,并嚴格控制紫外線的照射,以避免發(fā)生褪色、糟朽、變形,同時注意防蟲、防霉工作。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