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fā)現

紅山文化考古新成果發(fā)布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24-09-22

  今天(22日)上午,在中華文明的璀璨星辰—“紅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討會上,赤峰市敖漢旗元寶山紅山文化積石冢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向社會公布。

  這是剛剛完整揭露的一座紅山文化積石冢,也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目前考古發(fā)掘出的規(guī)模最大的紅山文化晚期積石冢。

  首次發(fā)現了“南方北圓、南壇北冢”的墓葬兼祭祀為一體的建筑遺存,并一次性出土了百余件紅山文化玉器,幾乎覆蓋了紅山文化玉器的所有類型。

  M15出土的玉龍,是目前我國考古發(fā)掘出土的體量最大的紅山文化玉龍。

  同時還發(fā)現了與凌家灘文化玉冠飾相似的器物,填補了內蒙古自治區(qū)紅山文化出土玉器考古研究的空白,也為探索河套地區(qū)龍山時代“藏玉于墻”現象來源提供了新的線索。

  據介紹,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發(fā)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約在距今5800年進入古國文明階段,上接遼西興隆洼文化、趙寶溝文化,以其玉器傳統、禮制建筑聞名中外。它是與中原地區(qū)、東北地區(qū)在內的多種文化相融合、碰撞,不斷演進發(fā)展而形成的,從目前發(fā)現和出土的半地穴式房屋,各種玉器、陶器來看,都表現出與仰韶文化、凌家灘文化、良渚文化等地域文化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和相互碰撞。

  專家介紹,在如滿天星斗般的中華文明中,紅山文化是其中璀璨的一顆,其反映的多元一體、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質,奠定的龍圖騰、玉為尊的文化傳統,形成的天人合一、尊祖崇宇的宇宙觀和社會觀,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紅山文化的形成、發(fā)展、變遷及其后續(xù)影響,是中華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形成與演變提供了重要線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