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傳訊

茶文化是連接我與中國的一座橋梁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24-05-21

  5月21日是聯(lián)合國大會設立的“國際茶日”。茶源自中國,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飲品,也是承載歷史和文化的“中國名片”。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被茶文化吸引,紛紛來到中國學習制茶工藝。在國際茶日到來之際,俄羅斯留學生洛狄在接受總臺環(huán)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日常學習和研究,他愈發(fā)能感受到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洛狄目前在浙江農林大學茶學與茶文化學院學習,是一名大學三年級的學生。提起中國的六大茶類,他滔滔不絕。

  洛狄:在中國有六大茶類,(分別是)白茶、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黑茶。

  洛狄說,他之前認為茶就是一種飲品,經過學習他了解到茶是一種文化,如今茶已經成為自己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洛狄:俄羅斯人也是喝茶的,一開始茶對我來說就是一種飲料。上了(浙江)農林大學之后就開始學這個專業(yè),就接觸到中國的茶文化。它對我來說成為一個文化,成為了一個生活方式。

  洛狄說,在浙江農林大學讀書期間,他可以接觸到很多與茶文化相關的內容,同時也可以到茶園去采茶制茶,了解茶葉種植生產的全過程。

  洛狄:我個人最喜歡的還是茶葉加工,我會去做。每個春天我們跟著老師去茶園,可以自己去采茶做茶。茶文化專業(yè)有一個茶葉加工課,老師在這個課里面會解釋怎么做茶,怎么生產茶,要有什么采摘標準,做綠茶要注意什么,做紅茶要注意什么等等?,F(xiàn)在大三差不多要大四了,我們現(xiàn)在已經自己會去做茶,自己去試一試不一樣的方式、不一樣的采摘標準,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加工方式,看看結果會怎么樣。

  洛狄說,就中國的六大茶類而言,其中的一個區(qū)別是發(fā)酵程度不同,因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味特點,而發(fā)酵程度正是通過不同的工藝工序去控制的。

  洛狄:如果你看不同的綠茶,它基本的加工方式是采摘之后要攤晾,攤晾之后要殺青,殺青要輕揉,揉捏之后要干燥。紅茶是采摘之后要去萎調,萎調之后要開始揉,然后揉到比較厲害的程度,然后去發(fā)酵,紅茶最關鍵的是發(fā)酵,發(fā)酵之后要干燥。按照不一樣的茶葉類,我們就會進行不一樣的加工方式。

  盛產于我國云南等地的普洱茶以其豐富的口感受到了許多飲茶者的喜愛。洛狄說,普洱茶的制作工藝非常獨特,最重要的是渥堆發(fā)酵的過程。

  洛狄:我的口味偏向很重,最喜歡的茶葉之一是普洱茶(中的)熟普。我去年5月份去過云南,熟普主要的工藝是渥堆,是把毛茶放在一堆里面,然后開始灑水,灑水之后,它就是在這個堆里面不斷地加熱,開始發(fā)酵。最關鍵的就是渥堆。

  作為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協(xié)會會長,洛狄還經常會參加學校舉辦的與茶相關的活動,比如采茶比賽,學生們互相交流切磋,分享茶文化帶來的樂趣。平日里,洛狄會和同伴們一起喝茶,他為中國人以茶會友、以茶待客的文化所著迷。洛狄說,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充分體會到中國人的熱情和好客。

  洛狄:很熱情,我天天和我的中國同學在一起,已經算是我的朋友。我每周一次會去舉辦跟大家一起喝茶的一個活動,就是所有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都可以過來,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老師也可以過來。我們在學院里面,在一個教室布置一個茶席,就在那邊跟同學們一起喝茶。

  洛狄說,作為世界上最為悠久、豐富的茶文化之一,中國茶文化經歷了數千年的發(fā)展歷程,非常值得他去深入研究。

  洛狄:每個茶葉類里面它有很多小細節(jié),如果你不是在學這個茶,你可能無法去感受到它們,這是第一;第二是因為在中國,中國是茶發(fā)源地,茶文化可以說在中國創(chuàng)造的。這個茶文化特別豐富,有各種各樣的傳統(tǒng)、各種各樣的喝茶方式、各種各樣的茶葉加工方式,確實學的東西有很多,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

  如今,茶文化早已深深融入大眾生活,并以其獨特的魅力架起多元文化的溝通橋梁。洛狄表示,俄羅斯是一個愛茶的國度,當地人喜歡喝紅茶。中國人和俄羅斯人對于茶的理解有所不同,因而在制作、加工和成品方面也各有特色。

  洛狄:俄羅斯是屬于喝茶的國家,有自己的茶文化,以紅茶為主。俄羅斯主要是那種比較簡單的袋泡茶,或者斯里蘭卡的或者印度的紅茶。中國茶有很多種類,可以說是一個精品。

  從喜歡喝茶到了解茶的制作加工工藝,洛狄對中國茶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找到了自己喜愛的研究方向。對于洛狄來說,茶已經成為一座橋梁,連接了他與中國,他希望畢業(yè)后繼續(xù)做與茶文化相關的工作,通過多種方式向世界傳播中國茶藝。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