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那時,畫家何來“無人機”視角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23-03-19




  杭州人如何看懂南宋古畫?展開李嵩的《西湖圖》來說說

  那時,畫家何來“無人機”視角

  一次能看這么多古畫真跡,背后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這場家門口的視覺盛宴如何更好地享用?我們不妨從最熟悉的西湖切入。

  看完“宋韻今輝”藝術特展,離開南山路218號美院美術館的展廳,你會有兩個和山水有關的選擇:往美術館頂樓走上去,一攬西湖全景;出美術館正門,隱入南山路,深入西湖腹地。

  原來,宋韻今輝的意思,就在眼前。

  上美術館四樓天臺,朝西邊望,西湖盡收眼底。這個視角非常熟悉,是的,剛才樓下“湖山信美”展廳,李嵩《西湖圖》的西湖,就是按照這個角度畫的。

  但是你總會忍不住在天臺上向上跳,因為底下西湖南邊一大片的精致,剛好被法國梧桐遮住了,雷峰塔也看不見。而被擋住的雷峰塔,在李嵩的畫里清清楚楚。

  這幅《西湖圖》的視角很特殊,地面是鳥瞰的,其中的建筑物,又是低空俯視的,尤其是當年環(huán)西湖的四座塔,細節(jié)豐富。不過仔細看,畫上的這座雷峰塔,比今時的塔消瘦,甚至比許多人都有圖像記憶的那座1924年倒掉的雷峰塔古塔磚身,都要苗條。

  但是李嵩畫的這座塔是一座寫實的塔。在他的生平時間1166-1243年中,他看到過兩座雷峰塔。他畫的是哪一座?

  吳越國時期建造的雷峰塔,是一座七層塔。到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吳越國雷峰塔被方臘起義軍燒毀,全塔木檐以及頂上兩層傾覆,雷峰塔成了一座五層磚筒。南宋孝乾道七年(1171)-慶元五年(1199),僧人智友發(fā)愿修塔,經過20多年的大規(guī)模整治,將雷峰塔修葺一新,塔身縮至五層。

  李嵩畫的顯然是一座木塔,那就是南宋重修的塔。

  再看他的畫,有可能還提供了一些建筑信息。露出畫面的屋檐已經有五層,底下應該還有一層。李嵩畫了一座六層雷峰塔?北邊的保俶塔,他也是這么處理的,南宋時七層的塔數出來有八層檐。

  畫家的確在底下都畫了一層附階(古建筑的一種結構,相當于回廊),看上去有很大的一圈。

  也有人認為,畫家可以不完全按照事實畫畫,但是李嵩不可能不知道佛塔沒有雙數層,他多畫的一層檐(塔的第二層),應該是暗層,不影響塔是一座五層/七層塔。這種塔身底部的結構設計,足以稱得上是中國木質建筑的“核心科技”,今天在山西的應縣木塔上還可以見到。

  這個高科技考古事件暫告一個段落,繼續(xù)看西湖?,F在我們正由東往西眺望,四層樓顯得還不夠李嵩當年的視角高。問題是,李嵩以前怎么會得到這種小飛機視角的?

  還有,自從南宋開創(chuàng)西湖圖范式,歷代西湖圖基本都采用由東往西的俯瞰視角。古人的“無人機”是怎么樣的?

  有一種說法,美院南山校區(qū)地層曾經挖出過南宋青磚,彼時這里可能是一座殿宇高閣。

  在美術館一樓“浙水敷文”和“湖山攬勝”兩個展廳之間的長廊上,有一張明代西湖地圖打印在墻上:在今天的清波門區(qū)域,當時有一座城樓。如果宋代也有這座建筑,李嵩身為國家畫院待詔,應該可以登高望西湖。

  另一種說法可能更有說服力。李嵩《西湖圖》里這個多視角組合而成的西湖全景,有些是虛構的,畫家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息的“阿萊夫”,我想飛就飛起來了。

  今天,我們可以全卷展示李嵩的《西湖圖》,古人沒這待遇?!段骱D》本是一幅手卷,被觀看時,往左邊展開一段,右邊就卷攏一段,視線里永遠只會呈現西湖的局部。手卷講究臥游,游目騁懷。

  而自東往西畫西湖,既符合實地游覽的規(guī)律,又滿足畫家造景的思路。歷史上的杭州城,在西湖東側。對畫家來說,從東往西展望,遠景盡為層迭山岫,更利于營造意境——如果由西向東看,遠景是杭州的市井墻垣,縱目難及開闊之景。

  縱目四望,開闊心胸的李嵩,把這種悠遠的意向傳遞給了世代的觀畫者。

  除了今天能看到的雷峰塔、保俶塔,宋代尚存的方形北高峰塔、六邊形的南高峰塔,都出現在這張《西湖圖》中。

  很可惜北高峰塔在畫面上幾乎會被觀眾忽略——500年后,乾隆爺的一枚大鈐印“太上皇帝”把原來在古畫紙上就有所消褪的北高峰塔,完全給鎮(zhèn)住了。

  但是當年西湖的塔,李嵩沒有全畫。由東向西的無人機視角,李嵩當年是可以看到三潭印月的,卻沒有畫湖面上的這三座小石塔。

  《西湖圖》是全景山水,然而視覺中心的西湖上,大片地留白,除了幾葉小舟,湖面空空蕩蕩。他把畫面的視覺重點讓位于這種虛空。

  雖然畫的不是邊角山水,李嵩仍然很有南宋特色。北宋的全景山水,總有一座大山擋在正前方,山路水流皆能通行,畫就是一張地圖;南宋人就要“繞開”大山,目光空靈一點,好像要號召:山清水秀,任君暢游。

  只有東北角的一片湖區(qū)沒有入畫,斷橋也被留在了畫外。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