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康有為:事業(yè)和愛情,我都支持徐悲鴻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9-09-02
1916年,上海哈同花園征集“造字圣人”倉頡畫像,康有為、王國維、蔣梅笙等十余位名家、教授被聘為評委。數(shù)月后,收到應征畫作百余幅。評選這天,眾評委目光被一幅“滿身須毛、闊頭寬額、臉上重疊四只眼睛”的倉頡畫像吸引,康有為對這幅充滿上古神韻的佳作給予高度評價:“想象絕妙、靈氣飄逸、勁健神煥、佳為首之。”最后,這幅畫評為頭獎,同時他也記住了作者的名字:徐悲鴻。

  頒獎這天,花甲之年的康有為見到了獲獎者,21歲的徐悲鴻也十分崇拜康有為,他說:“先生的道德文章、維新壯舉早已銘刻晚生心扉,吾輩須當遵循先生教誨,頑強上進。”

  康有為笑道:“后生才華橫溢,志向遠大,前程不可估量。”王國維見二人談得傾心,便對康有為說:“您何不收他為學生?”

  當時,康有為極力倡導美術革命,他曾游歷歐洲考察美術技法和現(xiàn)況,認為“羅馬畫為全歐第一”,而“中國畫疏淺,遠不如之,此亦當變法”,多次向政府提出應當派出留學生去歐洲,學習西方藝術理念和繪畫技法,為中國所用。

  此時,康有為正在起草請求政府“以孔子為大教,將其編入憲法”的文本,同時還廣泛聯(lián)絡仁人志士,共同呼吁國會正式召開,每日忙得不可開交,許多人要拜他為師都沒答應,但他被徐悲鴻的藝術氣質、博學健談深深吸引,馬上高興地同意。

  一周后,在王國維、蔣梅笙等人見證下,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此后,徐悲鴻經常到康家,幫助老師整理資料、謄寫文稿,照顧飲食起居??涤袨橐矊⒄洳氐臍v代書畫、碑帖拿出來讓學生賞識、臨摹。徐悲鴻將“石門銘”、“爨龍顏”、“風駿圖”等古帖、名畫臨摹多遍,書畫技藝突飛猛進。在老師指點下,他開始獨創(chuàng)開放、寫實的畫風,創(chuàng)作出的四屏國畫“馬”,以大刀闊斧的濃墨重筆,捕捉瞬間的豪放技法,改變了傳統(tǒng)國畫線條單一、景物呆滯的畫法。

  康有為毫不保留地傳授進步思想、前衛(wèi)理念,徐悲鴻也對老師倍加尊崇、精心照顧,師生間忘年友情日益劇增。有一次,康有為血壓突升住進同濟醫(yī)院,徐悲鴻日夜陪護在病床邊,端水喂藥,無微不至。護士見了,對康有為說:“您的孩子真孝順?!?br/>
  康有為有些不滿:“你搞清楚再說,他是我弟子?!笨涤袨榈膹V東口音把“弟”說得很重,“子”卻很輕,護士誤聽成了“他是吾弟?!睕]幾天,醫(yī)院遍傳康有為有個年輕利落的“弟弟”??涤袨榈弥α诵?,以后他也將錯就錯,常稱徐悲鴻“仁弟”。

  1917年初,徐悲鴻結識了蔣梅笙教授的女兒蔣碧微,兩人一見鐘情,但蔣碧微已與一個富豪子弟定下終身,難以退親。為成全二人百年好合,康有為把徐、蔣二人藏在自己家中,親臨蔣宅說服了蔣梅笙同意婚事,并為兩個年輕人聯(lián)系好同赴日本寫生。1917年5月12日,康有為設宴為他們餞行,并寫下“寫生入神”條幅,落款“悲鴻仁弟,于畫天才也,寫此送其行”,贈予這對才子佳人留念。

  徐悲鴻和蔣碧微在日本居住不到半年,因經濟拮據(jù)返回上海,康有為開始策劃送他倆去歐洲,讓徐悲鴻學習西洋畫派技法。1918年初,徐悲鴻帶著老師的信函,來北京找到大師兄羅癭公。羅癭公在京很有地位,他給教育總長傅增湘寫了一封信,請他批準徐悲鴻去法國公費留學。

  幾經周折,徐悲鴻終于在1919年3月17日,攜蔣碧微登上赴法國留學的客輪。當時《申報》刊載消息說:“徐悲鴻為中國公派留學美術第一人。”號稱“公派”,但因國內政局動蕩,北洋政府不能按時、足額給留學生郵寄學習費用,讓徐悲鴻在法國的生活捉襟見肘,有時不得不靠為人畫像糊口,康有為得知徐悲鴻在國外的窘境,經常出資接濟他們。

  徐悲鴻帶著爐火純青的畫技回國后,聲名鵲起美術界,原創(chuàng)畫作價格日漸飆升,但為回報老師的恩情,他為康有為和夫人何彤理精心繪制了大幅畫像。后來,又用十余天時間,給康有為全家13口人畫了一幅《康南海六十行樂圖》,這幅全家福式的巨作,采取擦筆、水彩點染結合畫法,運用焦點透視構圖,把人和景物置身春光明媚的環(huán)境里,盡顯中西合璧的藝術手法?,F(xiàn)在有專家指出:這幅徐悲鴻早期代表作是研究中西美術技法結合的重要資料,對研究近代史、藝術史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康有為與徐悲鴻的忘年師生情誼,一直持續(xù)11年。1927年,康有為去世前夕,給徐悲鴻畫作寫下評語:“精深華妙,隱秀雄奇,獨步中國,無以為偶?!?br/>
  徐悲鴻也時時銘記恩師“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中國畫,創(chuàng)造新穎獨特畫風”的教誨,在藝術上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做人做事光明磊落、心懷坦白,樹立起中國美術界一代先驅的光輝典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