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三星堆發(fā)掘者:縱目青銅面像非外星人 是蜀人祖神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8-09-18



 圖一,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縱目面具



 圖二,大型縱目面具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中,最吸引觀眾眼球的莫過于位于序廳的“縱目青銅面像”,它突出的瞳孔、寬大的嘴巴、巨大的雙耳……讓前來參觀的觀眾常常將它調(diào)侃、戲謔為“外星人”,或誤讀為“域外人”。然而,事實上,它并非如此。此次大展的策展人邀請到了1986年三星堆兩坑的發(fā)掘者陳德安先生撰文,就三星堆造型奇異的縱目面像(文中習稱為“縱目面具”)進行了解讀。

  縱目青銅面像,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知道嗎?縱目面具出土有三件

  1986年在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中出土有三件銅縱目獸面具,造型相同,呈一大兩小的組合形式(圖一)。
 
  兩件小型縱目獸面具大小基本相等,成對與大型縱目面具配置;一件大型縱目獸面具比兩件小型縱目獸面具的長、寬均大出近一倍,在三件縱目獸面具中處于領頭羊的地位(圖二)。
 
  出土時,大型縱目獸面具額頭上的夔龍身尾已經(jīng)無存;兩件小型縱目獸面具,一件額頭嵌鑄的夔龍身尾尚存,另一件縱目獸面具的夔龍身尾有殘缺,修復后得以復原。從兩件小型縱目獸面具的造型上,可以推測出大型縱目獸面具也是安裝有夔龍身尾的。把夔龍身尾結(jié)合縱目獸面看,這三件縱目獸面具就不僅僅只是獸面,而是有身尾的“縱目大面夔龍”。最完整的一件小型縱目獸面具現(xiàn)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夏商西周時期”單元中(圖三)。

  三件“縱目面具”各有特征特征

  歸納三件獸面具整體造型是:

  方頤,倒八字形刀眉,眼球呈圓筒狀向前伸出,將眼肌伸拉出箍在眼球上;鷹鉤鼻,鼻翼呈旋渦狀;闊口,舌尖外露,下頜略向前伸;大獸面的耳朵向兩側(cè)展開。眉、眼描黑色,口縫涂有朱砂。

  在完整的小型縱目獸面具上,獸面前額正中的方孔上用補鑄法鑄上一高68.1 厘米的夔龍,夔龍頭端與獸面鼻梁銜接,夔龍身、尾高高豎起,與獸面具形成整體造型成為縱目大頭面的夔龍。龍身兩側(cè)各有安裝飾件一環(huán)形耳。夔龍尾內(nèi)卷,刀狀羽翅。

  這件完整的小型縱目獸面具高31.5、寬77.4、通高82.5厘米。而大號的那件獸面具僅面像寬就達138、高66厘米(圖二)。如果將額上的夔龍身尾復原,這件大面具的高度應在1.7米以上,將它放在宗廟里與其同出土的連底座高達2.62米、僅人像高1.72米的大型青銅立人像陳設在一起,看起來是非常協(xié)調(diào)而氣勢恢弘的。

  “縱目面具”并非天外來客

  以往,人們常常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這件還未復原額上夔龍的大型縱目面具上,而很少去思考三件縱目獸面具的額頭上都是長出了夔龍身尾的原貌。在未對這類縱目獸面具造型進行整體把握的情況下,對其文化含義理解就難免有偏差,進而感到對這種文物的神秘造型不可思議,而將其調(diào)侃為“天外來客”、“外星人”。

  多數(shù)學者認為,三星堆出土的這種縱目獸面具就是蜀人的祖神蠶叢的形象。三星堆文化雖然繼承了寶墩文化晚期的一些因素,但陶器中的盉和高柄豆以及銅龍虎神獸,銅牌飾等都是二里頭文化因素;玉牙璋、玉琮等則是分別來源于二里頭文化和長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以及更早的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因素。青銅器冶鑄技術包括一些禮器的器形和紋樣,主要來源于二里崗和殷墟前期商文化因素。現(xiàn)在已經(jīng)清楚蜀地商代青銅器冶鑄技術的來源是在商代二里崗時期,商勢力在向南的擴張中又繼續(xù)向西挺進入成都平原,將正處于高度發(fā)達的青銅冶鑄技術帶進成都平原,蜀地因此出現(xiàn)輝煌燦爛的青銅文化。在殷墟中期商勢力退出成都平原后,三星堆青銅器生產(chǎn)就逐漸走向衰退。

  嚴格地講,三星堆青銅文明屬于商代青銅文明的一個旁支,而并非是商文化的“山寨版”,古蜀青銅文明也是商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神人面像早在石家河文化玉石器中就存在,在商代二里崗時期的青銅器上的獸面紋,有的眼睛就特別長向兩側(cè)展開布局,縱目獸面具眼球凸出的特點,和二里崗時期的獸面紋有一定的淵源關系。剖析三星堆縱目面具造型,其宗教意識來源與二里頭文化、石家河文化和二里崗時期的商文化都有一定的淵源關系,而不會是古蜀人臆造的“天外來客”。

  縱目面具與“蠶”有關系嗎?

  一些學者根據(jù)后代文獻記載,將蠶叢縱目的形象與傳說的蠶神糾纏在一起,這樣仍然困擾著學者對縱目獸面具文化意義的理解。

  蠶是生活在光線較暗的環(huán)境。從動物進化的角度講,長期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的動物,為了看清物體眼睛會自動調(diào)焦拉長眼球,因而生活在陰暗環(huán)境的動物的眼球都長得特別外凸。但蠶在進化過程中眼睛已經(jīng)退化失去視覺功能,并不是凸出的大眼,因此“蠶叢縱目”與蠶應該沒有文字上的關聯(lián)意義,將“蠶叢縱目”和蠶神掛鉤應是后人的附會。

  如果我們側(cè)視國家博物館陳列的這件額上有夔龍身尾的完整造型的縱目獸面具(圖三),就會發(fā)現(xiàn)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縱目獸面具實為大頭凸目的夔龍造型,而不是蠶的造型。

  “蜀”字與縱目面具關系的推測

  甲骨文蜀字有多種寫法,其結(jié)構(gòu)就是頭上長有大眼和勾卷身尾的龍造型,與獸面具的側(cè)視圖形非常近似,勾卷身尾的龍在三星堆二號祭祀坑中也有出土(圖四)。

  蜀字另一種造型是像是一個有著巨大眼目的立人。眼目是代表日,但不是真日而是日暈,日暈屬于氣象現(xiàn)象。金沙出土的頭戴太陽帽的立人(圖五),太陽帽實為日冕,日冕屬于天文現(xiàn)象。金沙立人表現(xiàn)的是在日食過程中祭祀太陽神的一種形象,與蜀字的這個造型十分相似??梢姟笆瘛弊直旧淼脑煨途褪翘柹窕蚴菍μ柹竦募漓胄蜗?。由此可知,蜀人祖神蠶叢形象實為太陽神,金沙立人像和三星堆立人像是蜀王祭祀太陽神的形象。

 ?。ū疚淖髡哧惖掳蚕?986年三星堆兩坑的發(fā)掘者。本文轉(zhuǎn)載自國家博物館,原標題為《考古親歷者說 | 莫把蜀人祖神當“外星人”?)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