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南遷秘聞 近8年7000余箱文物藏峨眉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8-07-19



  抗戰(zhàn)期間,為保護故宮文物,故宮博物院近兩萬箱文物輾轉南遷。其中在當時的四川省樂山縣和峨眉縣存放時間最長、存放數(shù)量最多——16618箱文物安全存放近8年(其中樂山安谷鄉(xiāng)存放9331箱,峨眉縣存放7287箱)。從1939年到1946年,當?shù)乩习傩赵趯<抑笇鲁鋈顺隽?,全力護佑故宮文物。

  當年南遷時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主任歐陽道達的兒子歐陽定武曾著文介紹:1937年“七七”事變發(fā)生,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8月13日“淞滬戰(zhàn)役”打響,南京也面臨戰(zhàn)火,當時的國民政府決定將南遷文物緊急分為南、中、北三路向黔、湘、川、陜腹地疏散轉移。

  其中,1937年11月20日起,北路文物從南京起運,裝火車分三批經(jīng)徐州、鄭州至寶雞;1938年3月,改遷漢中,車隊冒雪翻越秦嶺,抵達漢中,文物存放于鄰近機場的大廟里;1939年2月,開始向四川轉移。

  這批文物在成都的儲存地點是成都東門的大慈寺,這是由馬衡院長親自選定的。不久日機轟炸成都,原國民政府行政院電令:“存成都文物,限在1939年5月底以前,全部運離成都。另選妥當?shù)攸c儲存?!弊詈罂倍ㄔ诙朊伎h城外大佛寺、武廟兩處存放。

  據(jù)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的《故宮文物南遷及其意義》記載:1939年7月,7000多箱文物運抵峨眉,起初分別存儲于大佛寺和西門外武廟兩處,同時成立了北平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設在武廟。1942年初,因考慮大佛寺目標較大,易被敵機發(fā)現(xiàn),加之與民房毗連,容易失火,遂決定將文物分儲于武廟和南門外的土主祠、許祠三處,直到抗戰(zhàn)結束。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