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藝術品市場理性回歸進行中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8-06-10



2018年藝術北京博覽會剛結束不久,從藝術品成交結果來看,顯示出幾個可喜的動向。

  辦會理念的大眾化:組織方認識到了藝術品市場去泡沫的大環(huán)境,把目光轉向大眾藝術品消費市場,提出“服務藝術愛好者和大眾,打造有根基的藝術品市場”的辦會理念。在準備作品時,參展商普遍對藝術作品做了調整,減少大尺度、昂貴的作品,增加價格親民的作品。整場博覽會單價超過50萬元的作品數量有限而以10萬元以下作品為主,特別是1-5萬元區(qū)間的作品頗受歡迎。再者是藝術品消費者與藝術品的多元。

  正是基于組織方與參展商的理性策略,購買藝術品的不再單純是資金雄厚的企業(yè)家、收藏家和明星,普通老百姓的身影大大增多,藝術品走向實質性消費。消費的多元需求還帶動了藝術品多元,除了傳統(tǒng)的繪畫作品,雕塑、工藝、綜合材料作品也多有成交。還有一個可喜的特點就是青年藝術家作品受到歡迎,這從諸多成交案例中可以發(fā)現(xiàn),消費者不以“名”取人,而以藝術品的實際水平作為消費標準。

  整體來看,大眾化的策略,釋放了較大的藝術品消費能力,把以往被天價擋在門外的藝術愛好者攬了進來。藝術品開始走下神壇,走進尋常百姓家。

  作為中國歷史較悠久、影響力較大的藝博會,本屆參展作品的多元化和價格的理性回歸預示著藝術品消費市場的再度激活,開始改變藝術品購買并非真正為個人審美消費的現(xiàn)實;撬動藝術品買賣只唯名不唯實的現(xiàn)象,打破過去不知名的藝術家作品無人問津、成了名的藝術家作品大眾消費不起的怪圈。

  然而,也有部分參展商對這樣的成交現(xiàn)實表示遺憾,他們認為大眾化路線表明藝術北京在中高端藝術市場的占領上失去了一定的優(yōu)勢。雖然沒有“賣一頂十”的快速吸金效果,但這種理性策略能夠促進藝術品消費市場的蘇醒和不斷成長。

  與本屆藝術北京成交數據驚人相似的是雅昌網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公布的2017年中國畫廊藝術品銷售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通過畫廊銷售的藝術品總額達到195億美元,其中價格在1-5萬之間的達到了52%,5-20萬的占22%,50萬以上的只占5%,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進一步啟示:只有價格的理性回歸才能帶來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品消費市場激活,只有對于大眾在藝術品消費方面的足夠信心和不斷培育才能讓藝術品消費市場長足發(fā)展。

  因為從長遠看,只有培養(yǎng)大眾消費藝術的習慣和消費群體,擴大藝術品消費人群,讓更多的人和藝術發(fā)生關系,才能打破中國藝術熱愛者眾,消費者寡的狀態(tài)。

  與此同時,“上海匡時春拍斬獲6.45億”,“2017保利成交價突破100億”等立足高端藝術品市場的拍賣公司也是捷報頻傳,不同層次的藝術作品與各級市場有了更廣的匹配渠道,顯示出中國藝術品消費和收藏兩級市場并駕齊驅的良好格局。需要指出的是,在拍賣公司成交作品價格體系中,不乏超千萬的當代藝術作品,直追甚至超越古代大家,其中是否有泡沫存在還有待時間驗證。

  藝術品理性市場的建立得益于多方的努力:藝術家對個人藝術和作品的理性定位,消費者對藝術品的認知深度,中間平臺的完善,國家對藝術品市場的重視和扶持等。健康的藝術品消費市場應該與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相對應,以大眾購買力為基礎,高中低多元并行,建立“梭子型”藝術品市場結構。

  本屆藝術北京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他們將與某藝術電商平臺展開戰(zhàn)略合作,通過互聯(lián)網的力量,打通藝術品消費群體與藝術品行業(yè)的渠道。我們不得不為“藝術北京”的戰(zhàn)略點贊,更對不久的將來大眾能夠消費性價比高的藝術品充滿期待。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