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佳士得證實征得蘇軾畫作 真贗仍存疑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8-06-04



《枯木怪石》局部

近日有消息稱佳士得拍賣行征集到宋代蘇東坡畫作《枯木怪石圖》,估價最少HK$4.5億。作為“公認不超過3件的蘇東坡傳世作品”之一,《枯木怪石圖》的現(xiàn)身,無論在業(yè)內還是業(yè)外,都將引起高度關注。關于此件作品的真?zhèn)慰甲C、學術價值、文化意義。”

  佳士得相關人員昨天接受“澎湃新聞·古代藝術”采訪時表示,目前佳士得暫時還沒有更多信息,但可以分享的是,“佳士得很榮幸能夠征集到這件極其罕有的作品,我們將之后進一步公布詳情。”

  業(yè)界人士分析認為,此畫清初藏黔南王沐府,或是在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的1937年流入日本。

  一些古書畫研究者對澎湃新聞表示,“《枯木怪石》自從被貼上蘇東坡的標簽,是不是真跡已經(jīng)不重要,因為現(xiàn)在也找不到更好的‘蘇軾畫’來替代它……然而相比較而言,這件作品是最為可靠的?!?br/>
  對于其后的米芾之跋,一些書法界人士認為用筆飄忽,少意氣,或與畫作同樣存在真贗之疑。

  《枯木怪石》局部 劉良佐跋語

  潤州棲云馮尊師棄官入道三十年矣,年七十余,須發(fā)漆黑,且語貌雅適,使人意消見,示東坡《木石圖》,因題一詩贈之,仍約海岳翁同賦,上饒劉良佐。舊夢云生石,浮榮木脫衣。支離天壽永,磊落世緣微。展卷似人喜,閉門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獨忘歸。

  世人對蘇東坡的詩詞、書法作品耳熟能詳,東坡故事亦是家喻戶曉,古今中外仰慕蘇東坡的人更是不可勝數(shù)。不說當時仰慕蘇東坡的蘇門六君子(黃庭堅、陳師道、秦觀、晁補之、張耒、李廌)等人,就說近代以來大畫家張大千與日本文人畫家富岡鐵齋,他們續(xù)有美髯,常常著長袍、戴東坡帽,執(zhí)竹杖以效法東坡裝扮;林語堂則是身邊一刻不離東坡文集,他一生只為兩人立傳,一為武則天,一為蘇東坡。而近年來各地曾多次舉辦“壽蘇會”,紀念東坡居士。

  然而這位北宋大文豪的畫作,流傳在世的真固是鳳毛麟角。公認的東坡畫作真跡只得兩、三幅。一是《瀟湘竹石圖》,藏于中國美術館;一幅是佳士得此次征集到的《枯木怪石圖》,在私人收藏手中;另傳臺北故宮亦有一幅。

  據(jù)了解,佳士得已經(jīng)讓一些藏家及專家鑒賞此作,此前有消息稱目前估價暫定于4.5億港幣。

  《枯木竹石圖》又名《枯木怪石圖》、《木石圖》,無款,畫上有米芾、劉良佐題詩,以及宋人記載蘇軾的畫風看,被認定是蘇軾的作品。此件作品是蘇軾任徐州太守時,在(今安徽?。┦捒h圣泉寺所創(chuàng)作的一件紙本墨筆作品,畫心縱26.5cm橫 50.5cm。畫面右上方鈐有乾卦小印,左下有“紹”、“興”聯(lián)珠印。別有“風閣王氏”墨印,以及“黃琳美之”、“易庵圖書”諸收藏印。圖后另紙有元鮮于樞題記:“右東坡枯木叢筱怪石圖,世間傳本甚多,此卷前有乾卦印,后有紹興玉印,是曾入紹興內府者,蓋非他本比也。杭州王井西嘗收一本,與此略同,不知今歸何人。”

  簡潔明了的畫面上,怪石盤踞左下角,石狀尖峻硬實,石皴卻盤旋如蝸牛,方圓相兼,即怪又丑,似快速旋轉,造成畫面的運動感,更能顯出此石頑強的生存力。石后冒出幾枝竹葉,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盤折,狀似鹿角,其勢雄強, “怪怪奇奇”,于筆意盤旋之中,凝聚成一團耿耿不平之氣,更有一股浩然氣脈;由石而樹、由樹干而樹梢,扭曲盤結,直沖昊天??菽居霉P迅疾、取勢不惑,畫心枯淡盤旋,墨色變化分明。以書法用筆入畫,飛白為石,楷行為竹,隨手拈來,自成一格。東坡居士曾曰:“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而他畫中的境界正是取其神似,取其意氣。

  宋代《梁溪漫志》談書畫時,說:“書與畫皆一技耳,前輩多能之,特游戲其間……東坡所作枯木竹石萬金爭售”。說明蘇軾畫作在宋代之時,已經(jīng)極為有名。

  據(jù)傳,北洋政府管治之時,《枯木怪石圖》與《瀟湘竹石圖》皆為“風雨樓”所藏。前者從山東藏家而來,后者則一直為這間京師古玩店的收藏。兩畫皆被一名叫“白堅夫”的人物買下來。

  這個白堅夫曾為軍閥吳佩孚的秘書長,后因日子拮據(jù),把這兩幅東坡真跡都放售出去。 《瀟湘竹石圖》賣了給《人民日報》社長鄧拓,鄧氏后來贈之予中國美術館。據(jù)悉白堅夫曾留學東瀛,太太又是日本人,《枯木怪石圖》相傳賣了給日本藏家。此后一直未有消息,直到現(xiàn)在來到佳士得手中。

  關于此畫何時流入日本,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常務理事俞瑩先生在《雪浪名石憶坡翁》一文中提到:“近日偶讀北京保利2015年春季拍賣會《沖淡自然——翦淞閣文房韻物志》 專場圖錄,發(fā)現(xiàn)了一組有關蘇東坡的文物拍品,分別是《宋拓原石醉翁亭記》(蘇東坡所書)、《唐宋諸家筆跡存景》冊頁,以及《雪浪齋玉印》(蘇東坡制),原來均為清末大收藏家龔心釗瞻麓齋之舊藏。其中《宋拓原石醉翁亭記》冊頁最后附有蘇軾所畫的《枯木怪石圖》照片兩楨,旁有龔心釗1938年的題跋曰:“蘇畫米題墨跡,清初在黔南王沐府,奇品也。民國丁丑入于東瀛,余得影本存之。”由此可見,此畫是在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的1937年流入日本的?!?br/>
  《枯木怪石圖》面世至今近千年之久,途中流落何方,從上面的題跋及鑒藏印中可以找出脈絡。首先有東坡同代書畫家米芾(1051-1107)的跋,緊接著有宋高宗趙構(1107-1187)“紹興內府”的印,以及南宋(1131-1204)金石學家王厚之的印。

  宋亡后,元初著名書畫家鮮于樞(1246-1302),以及元末詩文家俞希魯都曾在上面題跋。據(jù)鑒藏印顯示,至有明一代,則曾為朱元璋養(yǎng)子沐英(1345-1392)家族、藏書家李廷相(1485-1544)所藏。

  一位古書畫研究者表示,“《枯木怪石》自從被貼上蘇東坡的標簽,是不是真跡已經(jīng)不重要,因為我們現(xiàn)在都找不到更好的“蘇軾畫”來替代它……”

  對于其后的米芾之跋,一些書法界人士認為用筆飄忽,或與畫作同樣存疑。

  一位美術院校的畫家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蘇東坡的傳世作品很少,并且是否為東坡先生真跡還沒有定論,然而這件作品是最為可靠的。從收藏角度來看,這件作品流傳有緒,著錄明確。到了民國,據(jù)人推斷,近代書畫收藏鑒定大家張蔥玉可能見過此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品后面有蘇東坡好友米芾的題跋,也有宋高宗趙構的收藏印。這兩個人的評論和收藏就是最有力的證據(jù),都是直接或間接接觸蘇東坡的人:一個與蘇東坡同時代,另一個是比蘇東坡晚一輩的人。因而,無論現(xiàn)在怎么質疑,有同時代關系最密切的人來品評,質疑的聲音逐漸是微弱的。從繪畫史角度來說,蘇軾可以說是文人畫的實際推動者,自東坡以后,文人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逐步確立并興盛起來。從歷史價值來說,蘇東坡不僅僅是一個書法家、畫家,更重要的是他是文人的標志、士林的領袖,他在文學上、政治上等方面有著別人無法取代的地位;還有他那豁達開朗的人格魅力,歷來都是文人競相追捧的對象。因此,這件作品的價值遠遠超過了它本身的繪畫價值,其巨大的文化價值將會成為拍賣史的無與倫比的高峰,更是中國文化史的一座不朽的豐碑。

  佳士得相關人員昨天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佳士得暫時還沒有更多信息,但可以分享的是,佳士得很榮幸能夠征集到這件極其罕有的作品,之后將會進一步公布詳情。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