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徐悲鴻三幅過億的字畫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8-05-22







徐悲鴻(1895-1953年),現(xiàn)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漢族,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后任教于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學院(微博)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xiàn)實主義,于傳統(tǒng)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

  作品

  一?!毒胖轃o事樂耕耘》

2.66億成交 徐悲鴻 九州無事樂耕耘 鏡心 設色紙本2.66億成交 徐悲鴻 九州無事樂耕耘 鏡心 設色紙本
  《九州無事樂耕耘》是一幅農耕題材的作品,這種人與動物相結合的宏幅巨制在徐悲鴻的創(chuàng)作中是極為少見的。

  就題材而言,徐悲鴻出身貧寒,對農民的生活是有切身感受的,其法國老師達仰也是一位善于描繪農民的畫家,徐悲鴻畫過多幅以農民為對象的寫生作品,如作于1950年的一幅曾由黃養(yǎng)輝收藏的《農民》油畫,不過以國畫為媒介創(chuàng)作的農民圖并不多。

  牛是徐悲鴻特別鍾愛的題材,這同樣源于其鄉(xiāng)土情節(jié),悲鴻的童年比較清苦,家里有幾畝瓜田,卻無耕牛,他平時幫助有牛的鄰居放牛,耕作時便可借牛一用,耕牛牧歌成為其童年的美好回憶,在抗戰(zhàn)期間的顛沛流離中,他也多次借牧牛圖來表達對平靜生活的憧憬,如作于1935年的《春之歌》。此圖的題材、構圖、造型與任何古人的圖式完全不同,直接從生活對象出發(fā),以樸實的藝術語言表現(xiàn)對象的現(xiàn)實性和典型性,以呈現(xiàn)普通生活中所流露出的情味,以涵容大自然內在的生命律動。其造型和筆墨都因畫家個人獨到的生活感受而別開生面,與傳統(tǒng)圖式的風貌迥然不同。

  1951年郭沫若出席“第三次保衛(wèi)世界和平大會”,并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被授予“‘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金質獎章”。徐悲鴻聞訊欣喜萬分,抱病為郭沫若繪制了這件150×250cm的宏幅巨制。此畫一方面是徐悲鴻對郭沫若獲此殊榮的慶賀,一方面也是出于對和平的渴望。這件作品完成后,徐悲鴻便立刻送給了郭沫若,此后曾藏于郭沫若紀念館,后流入民間,屬于國家一級文物

  徐悲鴻以“九州無事樂耕耘”為此巨作的題目,并送給郭沫若,有一番巧妙的用意:郭、徐二人亦是“儒臣”,卻都有著一顆為國為民奔走呼號的文人俠客之心,以此砥礪,共同為建設新中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栋腿思乘畧D》

徐悲鴻1938年作《巴人汲水圖》立軸,1.713億元徐悲鴻1938年作《巴人汲水圖》立軸,1.713億元
  《巴人汲水圖》,國畫,高300厘米,寬62厘米。創(chuàng)作于1938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一幅真實記錄民眾階層生存景象的藝術珍品,被譽為徐悲鴻最具人民性和時代精神的代表作。原作共有兩幅,第一幅《巴人汲水圖》,徐悲鴻后來補題“靜文愛妻保存”,現(xiàn)存于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第二幅《巴人汲水圖》是由于徐悲鴻在重慶期間創(chuàng)作了第一幅《巴人汲水圖

  并舉辦畫展,當時的印度駐華公使看上這幅畫,希望重金購得。

  這幅《巴人汲水圖》在構圖上匠心獨運,使畫家的造型手段放射出奇光異彩。整個畫面十分奇特,高300厘米,寬卻62厘米,頗顯細高。但其懸掛起來,確與嘉陵江的百丈懸崖相一致的,使其場景更顯陡峭與驚險,上下百丈石階挑水的巴人閃爍著感人至深的華夏精神,在完美和諧的環(huán)境烘托之下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

  三?!毒欧礁蕖?br/>
1.02億成交 徐悲鴻 九方皋 布面油畫1.02億成交 徐悲鴻 九方皋 布面油畫
  徐悲鴻在創(chuàng)作《九方皋》時,絲毫未局限于歷史傳說,畫面上既沒有出現(xiàn)秦穆公,也未出現(xiàn)伯樂,而是著重刻劃了九方皋這位見識高明、氣度豁達、心明眼亮的相馬老叟,胸有成竹地端相一匹黑色的駿馬,并用他背后不懂裝懂的小丑來陪襯九方皋的沉著鎮(zhèn)定。《九方皋》上沒有出現(xiàn)皇帝老爺,九方皋成為畫面的中心,他看到這匹駿馬內心喜悅,但不露聲色,因為見識廣,不可能大驚小怪。而這匹駿馬英姿勃勃,特別是那只發(fā)光的眼睛,正和九方皋的表情相反,因為遇到知己而愕然躍喜,這是用人格化的手法,實際上反映著徐悲鴻自己的心情。徐悲鴻畫的馬從來沒有籠頭,但這匹黑馬是帶著韁繩的。他說它遇到了知己,就甘心效勞。人馬相互默契配合,生氣盎然。該作品一方面具有為千古人才嘆息的主題思想,又擁有廣泛的人物與駿馬的寫實素材,構圖巧妙,色旨調和,刻畫精研確是徐悲鴻爐火純青之作。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