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陳丹青等談荷蘭名作展:反倒是古典藝術不易過時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7-09-26
“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在上海開幕當天,大型巡回系列講座第一場在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開講。講座嘉賓陳丹青和尹朝陽以《我與古典大師》為題,呼應了世界藝術史上的荷蘭17世紀“黃金時代”。

  藝術大師可以從后人的態(tài)度判定,但“古典”卻不是一個容易下定論的詞。

  藝術家陳丹青在講座中表示:當我們籠統(tǒng)說古典藝術的時候,其實我們幾乎沒有說出什么。我們得分清楚,古典藝術是指文藝復興、巴洛克還是指19世紀?因為這些都可以籠統(tǒng)地稱為古典藝術。另外我們不能隨便說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實主義是從庫爾貝開始的,此前沒有這個概念;我們說巴洛克也要分幾個地方,不能一概而論。但古典從字面上說,時間是先于現(xiàn)在的,他們的眼界遠沒有現(xiàn)在開闊,知識非常有限,但能做出非常重要的畫。當時的中國,董其昌在松江這一帶,離我們現(xiàn)在的地方很近,地方非常小,到南京都很遠。那個時候的藝術圈非常小,一小群人在一個小地方待一輩子,有一些來往,現(xiàn)在天南海北地交流,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其實科技情況、交通情況、學習情況在不同時代的藝術是起很大作用的,它會葬送前一個階段的情況。而學生時代逃掉美術史課的尹朝陽也漸漸意識到了古典藝術的重要性,它最大的作用,“其實是在學藝術的過程當中,提供了一種坐標”。

  艾略特在《傳統(tǒng)與個人才能》中寫道,“有人說:‘死去的作家離我們很遠,因為我們比他們知道得多得多。’確是這樣,他們正是我們所知道的?!彼囆g也是如此。有時候我們會斷然說學識豐富會消磨藝術的敏感度,但藝術家還是應該知道得愈多愈好,了解藝術的源起與流變,清楚自己的位置,只要不妨害他必需的感受性和必需的懶散性。

  在講座伊始,陳丹青就此次展覽內容也表達了相似的看法?!斑@次展覽三分之二是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是比較完整的17世紀荷蘭繪畫的集成?!薄巴暾迸c“系統(tǒng)”是陳丹青在提到美術館和博物館時多次強調的兩個詞。據(jù)他介紹,國外有一種博物館脈絡非常清楚,地理上按幾大洲分區(qū),時間上從古代到近古到現(xiàn)代,系統(tǒng)性強,比如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和冬宮博物館。脈絡清楚很重要,從曾祖父到祖父到爸爸、兒子、孫子,清清楚楚地交代體系,能讓觀眾形成清楚連續(xù)的印象。但這樣的展覽太少,此次展覽以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為線,區(qū)域特色和時間已經(jīng)很清楚了。

  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少年時期的陳丹青,沒有畫冊,只有一本黑白印刷的傅雷著《藝術哲學》。他從中了解到倫勃朗、維米爾、米開朗琪羅等西方藝術家,發(fā)燒發(fā)狂般地迷戀,“做夢都會叫倫勃朗的名字”。對比當年,現(xiàn)在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歐洲的原作有些都拿到中國來展覽,甚至達·芬奇的原作(熊頭素描)也首次進入中國。但是那種“熱”卻冷了。人們不是不知道這些大師,但知道的藝術家太多了,很難有封閉時代那種瘋狂。上海博物館《清明上河圖》展出的時候人們會排五六個小時的隊來看,如果《蒙娜麗莎》可以來中國,相信也會出現(xiàn)同樣的盛況。然而這只是到此一游,最多拿出手機來拍照。這叫博物館時代、旅游時代,在這個時代藝術與看的人是否還有過去那種真摯的關系?現(xiàn)在倫勃朗來了,大好的事情,卻出現(xiàn)時間、文化上的錯位,但倫勃朗還是要來,而且來的還不夠、還不多,來的順序性還不夠強,他在時間里的脈絡、在文化里的因果我們總是沒有機會想清楚。

  錯位空間里,古典藝術似乎已經(jīng)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過時論”不可避免。陳丹青說印象派過時了,二戰(zhàn)以后的抽象藝術過時了,甚至最近90年代以來像達明安·赫斯特也過時了,他們正在過時,因為有一個時的概念籠罩著他們。有位一度非常權威的批評家宣布至少具象繪畫已死,將來是抽象派的天下,但是80年代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已經(jīng)過時了。這一百多年的藝術因為有一個時的概念,所以藝術呈現(xiàn)階段性,長則30年短則10年,過時的速度越來越快。反倒是古典藝術不太容易過時,最早的藝術最難過時,比如埃及藝術、古希臘藝術、羅馬藝術,還有中國的先秦藝術、漢代藝術,大概我們離他們足夠遙遠,有些藝術到今天還能給你提供新的感受新的視覺沖擊,甚至還能給你帶來靈感,例如馬蒂斯就到非洲藝術尋找靈感。趕潮流、趕時髦,越可能過時得快,經(jīng)典的、永恒的東西反而不會過時。

  艾略特認為,一位藝術家,“必須明了歐洲的心靈,本國的心靈——他到時候自會知道這比他自己私人的心靈更重要幾倍的——是一種會變化的心靈,而這種變化是一種發(fā)展,這種發(fā)展決不會在路上拋棄什么東西,也不會把莎士比亞、荷馬,或馬格達缽時期的作畫人的石畫,都變成老朽?!?每一位新的藝術家,都是以前藝術家的總和,古典藝術事實上已經(jīng)融入后代藝術家的基因,無論正視與否,都會在不同的時期開花結果。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