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中國文人自古不富貴 但其收藏溫暖人心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6-12-12
文人歷朝歷代多如過江之鯽,他們大都存浮于文化闡釋、精神構建的社會層面,兼及理想與現(xiàn)實,自尋個人榮辱突圍,文化精神的創(chuàng)造有賴于文化精神創(chuàng)造者的品質(zhì),摒棄“文人”這花花綠綠且冠冕堂皇的稱謂,并沒有多少異于常人之處,柴米油鹽的生計從早忙到晚。附庸風雅,高智商的他們“內(nèi)外兼修”,強調(diào)獨立思考、注重個人品味、擅長沉潛把玩,延續(xù)文化,卻多了一項生活技能:收藏。

  能識人之不識,懂人之不懂者,謂之高士。

  “收藏”的歷史事實就已經(jīng)告訴我們,可以有不同于“文人收藏”的另外多種“商人收藏”、“市民收藏”等等的收藏文化。遠有文徴明新年到來之際講究布置自己的書齋,除夕夜張掛鐘馗期盼春光;張伯駒被綁架,險遭撕票,可他囑家人不能買賣字畫贖人……“文人收藏”是中國文化藝術系統(tǒng)有序的保存與傳遞的一個重要形式,作為一種精神生活方式,它產(chǎn)生、發(fā)展的前提,是物質(zhì)滿足之后,精神上的文化自覺。如今,投資心態(tài)外加市場助力,不待自己邁動步伐,收藏市場就被眾人推進神壇受到加冕。

  中國的文人,自古不是富貴的階層,其收藏來源大多不是來自于市場交易,往往是友朋之間的互贈,或者是自己不拘一格的隨手之作,即所謂文人書畫,再或者是收集一些為市場輕棄的文化遺物,通過品鑒賞玩,或自成一家。文人收藏,雖學富五車不敢說體系之龐大,也不存續(xù)前瞻。當年懷素就因為苦筍的口感與喝茶很相似,隨手寫了一個便條“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很走心的兩行十四字,飛動圓轉(zhuǎn),頗有品味的人生吃貨,生產(chǎn)力是萬古流芳。

  現(xiàn)今,“盡管整個世界似乎都醉心于量化的生活”,亦有修身養(yǎng)性愉悅性情起碼的分寸之說。

  多年前有位陳子善老先生強烈?guī)в型其N味道寫出的一本書《你一定要讀董橋》,我們內(nèi)地的讀者才知道了董橋的名字。但你不一定要讀董橋,也不一定非是應該知道有這么一個人將隨筆和時論寫得那么雅致,董橋玩收藏,在一篇名為《舊日紅》的文章里曾經(jīng)說過:“這幾十年來混跡市廛,心境遲暮,寄情玩物,收印石、竹刻、硯臺、玉器,收字畫,收折扇……”這樣的一個不差錢的文人收藏家,一次名稱煽情《舊時明月——一個文人的翰墨因緣》專場中的書畫作品拍賣,卻匯集了董橋精心收藏的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胡適、沈從文、臺靜農(nóng)等數(shù)十位近世文人名士、書畫家的書畫卷軸。閑適隨性,可顯人間煙火,書齋斗室中玩味,翻云覆雨,1650萬的收賬也只是董橋收藏的冰山一角,直接完爆大眾?!澳莻€賣破爛的老頭堆了一地的舊時月色”(馮驥才語)。

  舍不得、丟不掉的,背負稻粱柴薪的修行之路,是心底那縷時時泛起的溫暖人心的文化底韻。

  道聽坊間朱新建喜歡自夸,閑扯應該是其天性,但如何自夸卻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功底水平。一江湖名士湖州老費曾著文寫過“朱新建生前講過一事,大意是一次與阿城夜聊,說苦于找不到好的舊紙,不然可以畫得更好一些。阿城說他認識李可染、劉凌滄、王雪濤這些老先生,或許有機會可討得些佳紙。朱新建馬上說你認識這些大畫家,干嘛還要討紙,直接討畫,那個值錢。阿城自顧自篤悠悠地說,我要他們的畫干什么?我是想看你畫畫”。湖州老費說朱新建自夸“不管世人對他的畫服與不服,即便自夸都能到這水平,在世的畫家里恐怕是無人能出其右的?!被仡^想想舊題,至少能證明,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內(nèi)容,而這樣的內(nèi)容就是收藏的核心價值所在,當下藝術品市場中的投資似乎更需要一種純粹欣賞藝術品的心態(tài)。實際上,大量的歷史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在藝術品市場上投資,你必須要喜歡藝術。

  收藏是從一種對美的麻木感,是解脫,從一種習慣性的錯謬中解脫,從對流行思想的盲目遵從中解脫,獨具慧眼,它有抵抗下滑的作用。人們欣賞的是本雅明所闡述的那種“游手好閑者”,在閑逛中把個人的存在當做試驗品,去體驗一個時代加在自己身上的東西。文人生活往往萬般苦澀,卻還是要硬著頭皮,咬緊牙關,你從來不知道,人生會給一個什么樣的安排,只能欣然接受。細微幽暗,吟風弄月,聰明人事實上能夠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商品社會,他們體內(nèi)似有洪荒之力來幫助擺脫文人窮酸的社會屬性。據(jù)文懷沙回憶,上世紀50年代初,見吳湖帆在家中用漢磚墊砂鍋,說是不是太過份了,漢磚怎可墊砂鍋呢?吳湖帆說,我家里找不出比漢磚更不值錢的東西。文人收藏,重要是以自身的學養(yǎng)品讀出作品中的深厚內(nèi)涵,文人特有的高華氣派、高貴品格、獨立精神便在文人收藏中代代相傳。

  前些日子,正直面慘淡的人生,忽聞魯迅先生1928年8月15日致川島的一個親筆信封30秒拍出了50萬。一部現(xiàn)代藝術史,基本就是藝術與資本的關系史,是作為社會精英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出于中國知識分子傳統(tǒng)的一種自然的行為,從一開始的抗拒和排斥資本和庸俗,到后來的徹底融為一體,退去所謂道德潔癖的外衣,現(xiàn)實用很文藝的話語釋懷,“我們走在路上,走著走著就悲傷了起來”,憂郁情調(diào)給我們潔白的一生罩上一層凄婉的外衣,我們擁抱著一個到處生機勃勃而又顯得粗糙平庸的時代,談論精神超越,壓在紙背的心情,似乎有點奢侈,遠不如“游手好閑”專注文化收藏活得高清端莊。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