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醫(yī)院將“開診”下月來故宮看文物修復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6-11-11
我在故宮修文物》劇集版今年初在央視熱播。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定檔12月16日上映。蕭寒導演表示,此次電影版的發(fā)布,一方面是為了回應粉絲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能讓紀錄片作為一個真正的電影類型走進中國的電影市場,讓觀眾有更多的選擇。他希望大家能夠再度關注漸漸被忽視的工匠精神——對于博物館來說,在這些技術層面的“手藝”之上的,實際上是對文物,對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敬畏”。
  《我在故宮修文物》真實記錄了珍貴文物的修復過程,展現(xiàn)這些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的技藝與傳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狀態(tài),展示了故宮文物的原始面貌和文物修復的高超技術,記錄“文物醫(yī)生”和他們的“文物復活術”。播出之后迅速走紅網(wǎng)絡。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我在故宮修文物》劇集版的成功,是故宮博物院所蘊藏的“工匠精神”受到了公眾的關注并引發(fā)了共鳴與思考。匠人之所以稱之為“匠”,是因為他們擁有了某種嫻熟的技能,這個技能可以通過時間的累積“熟能生巧”,蘊藏在技能背后的,還有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這種“工匠精神”其實是故宮精神的一部分,是一代代“故宮人”積累和傳承下來的。單霽翔表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播出后,文物修復的“人氣”明顯提升,去年有1.5萬人報名來故宮從事這項工作,而故宮一年只招收20名相關人才。
  單霽翔透露,故宮博物院傾力打造的“文物醫(yī)院”也已經(jīng)準備就緒,將在下月“開診”。他介紹,故宮文物醫(yī)院是文保科技部展示區(qū),于2014年底啟動建設。建成后的建筑長度達36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修復中心,將作為常規(guī)展覽場館向公眾開放。這座全新的文物修復中心坐落在故宮西側院墻內側,屆時,游客有望從窗外看到真實版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全過程。據(jù)了解,故宮文物醫(yī)院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如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材料分析設備、污損探傷設備等。
  電影版海報也同時發(fā)布。海報分別以6件國寶級珍貴文物為背景,分別是:明代“錫紅水仙花紋圖盤”、明代“邊景昭 竹鶴圖軸”、清代“黑色綢繡菊花雙蝶圖竹柄團扇”、清晚期“掐絲琺瑯萬壽無疆中碗”、明代“自在觀音像”、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三足樽”??s小的修復師身影鑲嵌在文物殘損處,寓意“大歷史,小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和修身哲學。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