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丁衍庸:刻印猶畫筆行于紙 肖形印最妙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6-07-03



丁衍庸晚年才開始治印,不過,他對篆印的興趣,早在青年時代就已培養(yǎng)起來。20世紀30年代,他便開始收集秦漢的古璽印,據其大女兒憶述,丁氏在家時,便 經常摩攀把玩藏印。由于他不是古文字學者,不囿于字體的法則,反而更能利用古璽印、甲骨文及金文的奇特造型,進行重新配置組合,在方寸之內,虛實相映,盡 情發(fā)揮想象,建構出千變萬化的藝術效果。另外,西洋畫準確的造型能力和中國書畫的空間概念,都會為他的刀筆注入神奇。

  丁衍庸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并不刻印,但常用所藏古璽印鈐蓋在自己的書畫作品上,后來覺得古璽印,甚受限制,遂開始操刀治印,以求所治印章和自己的畫風相吻合。

  據資料顯示,他刻印從不用印床,也不寫印稿,以握拳的手法執(zhí)刀,仿佛是拿著油畫筆一樣,不過是刀口朝內,以刀代筆,走刀飛石,猶畫筆行于紙上,且不論印石之大小,皆頃刻即成。

  自愛上傳統(tǒng)書畫的同時,丁衍庸還愛好收藏古璽器物等,終其一生樂此不疲。但凡甲骨殘片、商周銅印王璽,以及秦漢印等無所不藏,光古璽漢印曾集有數千鈕,其 中六七十方乃是清代名臣端方之舊藏,可謂流傳有緒。有許多肖形印是從古代的肖形印或古陶圖飾中借鑒而來,又如“衍庸私彌”、“丁庸之彌”、“丁氏”等印, 也明顯取自秦代璽印之風格。

  篆刻家楊帆認為:“丁衍庸將先秦古璽那種渾樸高古之氣作為自己的審美趣味?!?br/>
  丁氏在刀法上更吸收了齊白石一筆一刀的直接刻法,把沖刀的金石趣味表現得淋漓盡致,再配合其借鑒古器物的圖文,使印文更具樸質原始之美。他更大膽地“以畫 入篆”,即以繪畫的題材、構意、造型融入篆刻之中,如把蘇三起解、貴妃出浴,甚至人物肖像,直接鐫刻成印,妙趣橫生。然其晚年創(chuàng)作的兩幅紅色肖像油畫,卻 又巧妙地“以篆入畫”,充分反映其藝術已越出了媒介與題材的局限。臺北書法篆刻名家王北岳先生對丁氏的印章尤其傾倒,認為其作品“極為高古”,有一種“蒼 郁古拙之氣,洋溢其間”。曾任香港大學藝術系主任的李潤桓對其如此評價“入古出新,以膽識破”。

  肖形印的鐫刻,是璽印工藝與繪畫雕刻藝術的結合,楊帆認為“丁衍庸取會甲骨文、金文之高古意趣,在選字上刻意以象形意味更強的先秦文字入印,或以圖像配文 字入印,既避開了清代以來‘印從書出’對印人的苛刻要求,也發(fā)揮了自己的繪畫之長,故其所作印章中,肖形印占據了相當數量,也是其篆刻之最妙者。”

  簡介

  丁衍庸 (1902-1978), 廣東茂名人。1920年公費赴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專攻西畫,1925年畢業(yè)后返國,長期居上海。曾與蔡元培、陳抱一在滬創(chuàng)辦中華藝術大學,任教務長、教育系 主任。1928年至廣州,任廣東省博物館藝術部主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教授。1946年任廣東藝術??茖W校校長。擅長油畫,有“東方馬蒂斯”之稱;兼善中 國畫和篆刻;著有《丁衍庸詩書畫篆刻集》等。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