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之所以受到藏者的鐘愛,不僅因為它們是前朝遺物,年代久遠,是歷史的一份記憶,更因為它們本身往往也是藝術(shù)品,既賞心悅目,又娛樂娛情。尤其有一些還是多種藝術(shù)形式的集合,能從中看到不同類型藝術(shù)的綻放,從而顯現(xiàn)出千姿百態(tài)之美。筆者收藏的這款硯臺便集結(jié)了制硯、石刻、書法、詩詞、繪畫和螺鈿等藝術(shù)形式,可謂是精彩紛呈,多姿多彩。
這款硯臺為清代康熙年間的制硯名家劉源所制,為當時較為知名的松花硯,配有專用盒子,盒子為紅木制作,硯長25.3厘米、寬12.8厘米、厚6.5厘米,方方正正,落落大方。在硯臺下部,有可以盛墨的圓形淺坑,從外到內(nèi),呈圓錐形輻射,宛如用石刀磨過,光滑平整,并沒有刀刻的痕跡,做工精細;在硯臺上部,有楷書七言律詩一首,“齒牙吐蕊艷于雪,肝膽照人清若秋。守愚不覺仕途險,無事始知春意長。窗含竹葉暗如許,人比梅花瘦幾分”,題為“劉源刻”。詩雖不押韻,倒也中規(guī)中矩,既在詠物,也是言志,尤其“守愚不覺仕途險,無事始知春意長”,更是道出做人的真諦,精明奸猾,不若藏巧守拙;無事生非,常常自尋煩惱,不如心平氣和,安守春天。
這首詩其實是硯盒上所繪“瓶竹圖”的配詩。只見黃色的鼎型底座,三足支撐,上面是白色的梅瓶,梅瓶上有祥云紋和山水紋圖案。瓶內(nèi)正插著幾根竹子,竹節(jié)為白色,竹葉則有白有綠,綠竹正生長,白竹為點綴,相得益彰。圖案并非畫筆繪制,而是用貝殼拼湊而成,這種技術(shù),有一個特殊的稱謂,叫“螺鈿”,螺是指貝殼之類的軟體動物,鈿有鑲嵌裝飾之意,螺鈿的意思便是貝殼鑲嵌技術(shù)。據(jù)明代的黃大成所著的《髹飾錄》記載,“螺鈿,一名蜔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即螺填也,百般文圖,點、抹、鉤、條,總以精細密致如畫為妙。又分截殼色,隨彩而施綴者,光華可賞。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劃文。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細粗。”
劉源是活躍在清朝康熙年間的制硯名家,字伴阮,河南祥符(今屬河南開封)人,自幼隨父母遷徙遼陽,入漢軍旗籍??滴醭跄暝?jīng)擔任刑部主事,在內(nèi)廷供職,深受康熙皇帝喜愛,作品多傳于宮廷。據(jù)《文房雅玩》上記載,說他“性聰慧纖巧,迥異常人。其字怪癖,自言融匯諸家,獨成一絕,殊有別致。畫則揮灑數(shù)筆,生動酷肖。詩不多,亦不存稿”。劉源的作品,不僅詩畫雙絕,制硯篆刻,也很精通,尤其還喜歡親自設(shè)計,康熙年間,宮廷的多種瓷器、工藝品、木版畫等許多都出自他的創(chuàng)意。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luò)知識產(chǎn)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