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皿方罍在上海展出 系回歸后首次走出湖南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11-20



  飄零異域多年的青銅瑰寶皿方罍(音léi)重返故土湖南,成為一個重大的文化事件。昨天,身、蓋合體后的這件商周時期鑄造的“方罍之王”,在上海博物館隆重登場,其雄偉的氣勢,瑰麗的紋飾令所有觀眾屏住呼吸。聯(lián)手辦展的湖南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從《詩經》中取詞,為該展定名為“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
  回歸后
  首次走出湖南
  本次展覽是湖南省博物館以2014年“皿方罍”回歸這一重大文化事件為契機而舉辦的,共精選包括皿方罍在內的11件湖南出土的青銅器珍品,以讓廣大觀眾領略三湘四水孕育的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獨特魅力。這也是皿方罍回歸后首次走出湖南展出。
  皿方罍全稱“皿天全方罍”,為目前所見商周青銅罍中體量最大的一件器物,被譽為“罍王”,1919年,它出土于湖南桃源的一個小山村中,后器身被文物商人購得,流失海外,自此,身、蓋分離近一個世紀。2014年6月,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皿方罍器身終于回歸故鄉(xiāng)——中國湖南。身、蓋合一的皿方罍現已成為湖南省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
  此次,皿方罍被安置在上博四樓小展廳展出,觀眾們可以隔著玻璃近距離觀看。皿方罍蓋為屋頂形,中央有屋頂形蓋鈕,蓋、器子母口。直頸圓肩,腹壁斜收,下置外侈的高圈足,圈足上方四面各有一個方形小鏤孔。肩部左右兩側設獸首銜環(huán)耳,前后兩側設獸首,正面腹部下方置一獸首鋬。通體自蓋至圈足的四隅、四面中央均設有鉤狀棱脊。蓋面與腹部裝飾相同的獸面紋,頸部、上腹部、圈足飾鳥紋,肩部飾龍紋,上腹部鳥紋中間還飾有牛角獸面紋。蓋銘為兩行八字:“皿天全作父己尊彝”;器銘為三行六字:“皿作父己尊彝”。
  湖南商周青銅器以造型獨特、紋飾精美、鑄造精良著稱于世,此次同時展出的其余青銅器均精選于湖南發(fā)現的300多件商周青銅器,是湖南地區(qū)青銅文化的一個縮影,在學術研究上具有重要意義。
  離湘展
  為何首選上博?
  皿方罍歸國合體后,離湘展覽的首站即選定上海博物館,是因為上海博物館與皿方罍的回歸之路頗有淵源。1992年,上海博物館老館長馬承源在日本收藏家新田棟一家中見到了皿方罍器身,確認器身與藏于湖南省博物館的蓋為一套,曾有意促成器、蓋合璧在上海博物館展出,后因故沒有實現。2001年,新田棟一將皿方罍交美國佳士得公司拍賣,上博曾有意征集,但被一位法國買家以924萬美元拍得,創(chuàng)下了當時中國青銅藝術品拍賣價格之最。上海博物館當年雖未成功促成皿方罍回歸祖國,但多年來一直密切關注、積極參與流失海外國寶文物的搶救工作。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上海博物館對這個展覽期待已久。凝聚了各方力量皿方罍才重回故鄉(xiāng),成為湖南省博物館永久的收藏。鑒于上海博物館與湖南博物館多年的友誼和因緣,雙方經過三個月的洽談、策劃,終于辦起了這次展覽。這是皿方罍在湖南省外的首次合體展出,意義重大。”
  據介紹,“酌彼金罍”語出《詩經》,意為用那青銅之罍,斟上美酒。湖南與上海的兩座博物館期望這些來自三湘大地的青銅器珍品,能像醇厚的美酒一樣,讓各位觀眾陶醉其中。
  展覽今起向公眾開放,將持續(xù)到2016年1月31日。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