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氣象——王岳川書法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07-06]
今年5月,第20屆春季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組委會特邀中國書協(xié)理事、北大書法研究所所長、北大中文系博導王岳川教授亮相現(xiàn)場。王岳川教授的作品亮相藝博會現(xiàn)場既是為南中國藝術愛好者帶來期待已久的藝術福利,也是王岳川教授即將于2015年7月18日-28日在中國藝術殿堂【中國美術館】舉行“正大氣象——王岳川書法展”前的一次預熱!浩然大氣而又渾厚通脫的“文化書法”現(xiàn)場引起一片矚目并在國畫展區(qū)引起轟動,眾多收藏家、藝術家、藝術愛好者紛紛駐足于作品前嘖嘖稱嘆,同時不少專業(yè)級收藏家和觀眾都紛紛表示對王岳川教授7月份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更加豐富全面的個展的關注興趣。而許多不能到達個展現(xiàn)場的藝術愛好者則深表遺憾,并希望在藝博會現(xiàn)場能有機會欣賞到更多王岳川教授的書法作品。
王岳川首次中國美術館書法展 意義非凡
“正大氣象——王岳川書法展”是王岳川教授首次在中國最高藝術的殿堂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個人書法展,也是最全面的個人書法展,對于展現(xiàn)王岳川教授的書法風格與北大學者書法的當代形態(tài),對于推動以北大為代表的綜合性大學的書法走向社會,對于促進大學書法、學者書法、文化書法的社會化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王岳川教授是四川人,現(xiàn)任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兼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國際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北京書法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書法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岳川教授在當代學術界是一位富有獨特造詣的學者,長期致力于東西方文化思想研究,在文藝本體論研究、現(xiàn)代性和后現(xiàn)代性研究、文藝美學與文化研究、西方文化思潮與重建東方文化身份等方面都有精深的研究,出版《藝術本體論》《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研究》《現(xiàn)象學與解釋學文論》《后殖民與新歷史主義文論》《發(fā)現(xiàn)東方》《中國鏡像》《全球化與中國》《大學中庸講演錄》《當代西方最新文論教程》《文化戰(zhàn)略》《文化輸出》等學術著作30多部,發(fā)表論文400多篇,其諸多著述不但思維跨度大,又兼有充分的思想深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前沿學術與文化命題,如發(fā)現(xiàn)東方與文化輸出、中西文化互體互用論、太空文明論、文化戰(zhàn)略論等,在當代中國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進行學術思考和研究對話中,王岳川教授在書法理論和書法創(chuàng)作領域也傾注了大量精力,著有《書法藝術美學》《書法文化十五講》《書法文化精神》《書法身份》《書法與文化》,主編了洋洋二百五十萬言的《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在中國書法理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成果是王岳川教授近十年來面對當代書法的多重文化挑戰(zhàn),提出并積極倡導“文化書法”理念。他認為,遭遇后現(xiàn)代性與消費文化,書法脫離文化之后,全面美術化、形式化、資本化,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迷途,帶來了諸多負面效應,因此“文化書法”的提出就是要盡可能正確處理書法與文化的關系,在充分繼承書法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有所創(chuàng)新,盡可能在書寫中融入個體對文化的理解,在書寫中表征出強烈的個體人格精神,書法成為人性修為的一種文化蘊涵,達到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個性人格精神和藝術形式的中和統(tǒng)一。提出“文化書法”,意在重申中國書法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內涵,強調文化是書法的本體依據(jù),書法是文化的審美呈現(xiàn)。書法是“無法至法”的藝術形式,超越技法而成為直指心性的文化審美形式,從中展現(xiàn)出生命的境界和哲學的意蘊。
正是由于書法的高妙精神境界,王岳川教授將書法視為中國當代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書法作為中國思想中最精微的部分,能夠承載21世紀的獨特的中國文化精神,因此當代中國書法界的緊迫任務在于,總結中國幾千年的文明以及文化精神遺產;更新觀念,對當代實驗性書法的正負面效應加以批評總結;清理當代頂尖級人物的書法理論與藝術實踐,整合成新的文化成果和藝術形式,將中國書法界的代表著述譯成外文在西方出版發(fā)行,輸出中國現(xiàn)代形態(tài)書法實踐的思想,使世界真正了解當代中國書法的文化內涵與價值。中國書法在新世紀是跨文化和文化輸出的前鋒使者,以精神的跡化形式,成為東西方不同文化間交流與對話的橋梁,在全球化與消費主義時代共建人類的審美共識和精神家園。
王岳川教授是一位學者型書法家,他自幼習書,臨池不輟,遍臨名帖,上大學期間曾經獲得四川省大學生書法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書法優(yōu)秀獎,國家教委書法比賽一等獎等。在執(zhí)教北京大學期間,長期從事書法創(chuàng)作和書法教學工作,以思集識,以識帶筆,其書法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濃郁的人文氣質,內容出經入史,風格典雅清正,形成了他學者型的書風。
王岳川教授早年專攻顏楷,用筆取勢筋骨厚重,追求恢宏磅礴的大美,其后轉向二王行草,用筆行中帶草,方圓并施,又補之以學術渾厚之氣,不激不厲,頗富文人韻意。再后取蘇之酣暢意態(tài)和米之風檣陣馬,結體穩(wěn)中富險而興隨筆劃,章法錯落起伏而又真率自然。自九十年代起,他全力攻草,潛心懷素王鐸,融入自家性格,使得書法既有文人情懷的溫潤,又有專家煉達的風骨。其草書善以線條切割空間,形成奇險結構。運筆時鋒酣墨飽,一氣呵成。清勁飛揚的用筆,使字體間架上下呼應,左右顧盼,筆斷意連處更顯出活潑飛舞的動勢,整體上具有淡泊蕭閑、沖氣為和的境界,將古典草書的逸趣轉為一種現(xiàn)代學者之大美。作為美學家的王岳川教授在書法美學上追求是線條運行所抵達的文化之境、精神之境。
作為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所長,是北大書法的領軍人物,他十分注重對北大書法的文化定位與學術藝術的雙重推進。自2003年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成立以來,王岳川教授先后擔任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主持書法所工作,在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的支持下,在已故著名學者季羨林、所長金開誠的關懷下,為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的發(fā)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積極拓展北大書法的研究、教學、創(chuàng)作,出版了“北京大學文化書法研究叢書”(第一、二輯),創(chuàng)辦《文化書法》刊物,出版多卷本的書法作品集。在教學上,圍繞文化書法理念,王岳川教授系統(tǒng)提出“回歸經典,走進魏晉,守正創(chuàng)新,正大氣象”為方針,標舉“二王”書法正脈,結合現(xiàn)代社會的文化空間場景,以自己的書法研究、教學、創(chuàng)作等實踐,增進書法的文化厚重感與藝術精神的雄渾大氣,在當代書法界產生了積極的反響。先后吸引400余名書法高研班、書法名師班學員與10多屆70多名書法訪問學者來到北京大學求學、訪學,積極貫徹落實了“文化書法”理念,為未來北京大學書法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