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德個展"回"開幕 探索古代作品和當代作品對接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5-04-28]
北京4月27日電(宋宇晟)王天德展覽“回”27日下午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福宮畫院開幕。本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有兩層,底層是畫家在宣紙上以傳統(tǒng)水墨的方式表現(xiàn)的山水畫和書法,表層是以香灼燒皮紙,構成的另一層圖像,兩層疊加呈現(xiàn)出來的錯位圖像,給觀者以想象。王天德用同樣的方法,將“火灼”畫面和一些明清時期畫作原件進行裝裱對接,形成了新的作品。他表示,這就是他在畫中探索的“回”。
由過去而來,再走向未來
王天德,早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在二十余年的藝術實踐中,他不斷進行水墨實驗,從早年的《水墨菜單》《中國服裝》《中國扇》,到近年的《孤山》《一米七山》和《后山圖》系列。本次展覽展出了三十余件作品,以 “火灼與水墨”作品和明清古畫為主。
所謂“火灼與水墨”,就是王天德以火灼取代毛筆書寫的手法,將灼空的山水或書法創(chuàng)作覆于古代石碑拓片和冊頁之上,造成局部鏤空線形,不僅像是經(jīng)過歲月和風雨的侵蝕,而且改變了欣賞傳統(tǒng)書畫時圖文分立的慣常模式。
談及展覽的主題“回”,本次畫展策展人、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說:“我們到手機上按return鍵就是‘回’。但是在本次展覽中、在故宮,我們說到‘回’字有兩層含義。第一層的含義就是回到過去。第二層,我覺得這個‘回’其實是一個封閉的存在,就像故宮的皇城,如果我們以空間的方式去思考,我覺得這個字就像是故宮的宮墻?!?br/> 此外,吳洪亮認為,本次所展出的王天德的作品正體現(xiàn)了“回”這一主題。在他看來,這代表著“由過去而來,再走向未來”。
一層水墨,一層火灼:對于傳統(tǒng)的認識隱藏在后面
此次展出的王天德作品中,大多有兩層:底層在宣紙上以傳統(tǒng)水墨的方式表現(xiàn)出山水畫和書法的筆墨痕跡,表層是以香灼燒皮紙,構成另一層山水與書法的圖像。
王天德介紹稱,“(作品的)第一層是用香來焚燒的,第二層是用傳統(tǒng)水墨方式來表現(xiàn)的。兩層疊加之后,它呈現(xiàn)出的這種錯位的視覺圖像,會給觀者帶來一種想象”。
在王天德看來,這些兩層的作品正體現(xiàn)了自己對于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的認知。作品中,代表傳統(tǒng)的水墨畫隱藏在“火灼”畫面之后。王天德認為,“我們對于傳統(tǒng)的認識就應該隱藏在后面的”。他說:“傳統(tǒng)中有些可能是(我們當下)需要的,這種需要就是和傳統(tǒng)技術交流的。這就是我作品的一個想法。”
一層古畫,一層新作:希望從傳統(tǒng)中走出當代藝術
除了從形而下的技術層面與傳統(tǒng)藝術進行溝通,王天德認為,還“要從宏觀的歷史層面去思考”。
本次展出的作品中,王天德將張照(1691-1745)《桃源行》、徐汧(1597-1645)《行書自作詩》和伊秉綬(1754-1815)《為雨窗書詩》等古代書畫原件與自己創(chuàng)作的作品進行裝裱對接,形成了新的作品。這些作品表層依然是用香焚燒出的畫面,而底層則是明清古畫。
他說,自己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古代的作品和我的作品進行對接”。于是有了這種一層古畫、一層新作的創(chuàng)作。王天德表示,這就是在畫中探索的“回”?!爸袊诋敶茈y簡單地‘回’到(古代),這個‘回’就是回味那段歷史,回到他曾經(jīng)生活過的環(huán)境中。對于傳統(tǒng)的文獻資料,我們怎么用當代思維來認知,如何重新進行轉換,我覺得這應該是當代藝術家思考的?!?br/> 王天德坦言,自己希望通過“回”字,“走出另外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當代的藝術”。
他說:“去年我在研究明代、清代的繪畫,(就是)從這些古畫中的人文精神狀態(tài)來思考我怎么樣和這個(古代的)作品做更深度地交流。今年,通過這個新的展示空間,我在重新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怎么樣來看待傳統(tǒng)文脈。對我們來說,這是當代的一個問題?!?br/> 據(jù)悉,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6日。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