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國藝術品市場躋身世界第二位 僅次于美國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5-01-04



中國藝術品市場用20余年時間完成了歐美市場200年的發(fā)展進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品市場,在當前中國經濟發(fā)展,特別是精神文化消費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藝術品市場于上世紀90年代初起步,得益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短短20余年,已然發(fā)展為世界頂級規(guī)模。2014年,歐洲藝術基金會發(fā)布《TEFAF2014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其中數據顯示,中國僅次于美國,連續(xù)兩年蟬聯全球藝術品交易的第二位,占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24%。

  百萬拍到上億 藝術市場聚集資本力量

  1992年10月,北京國際藝術品拍賣會在二十一世紀飯店劇場舉槌,正式打開了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大門。20年,從破冰之舉到排名全球藝術品市場第二,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成長速度讓世人咂舌。接下來,我們將會用不斷變化的數字來佐證中國藝術品市場創(chuàng)造的種種“神話”。

  1994年,新成立的中國嘉德舉行首場拍賣,中國近現代板塊的張大千、任伯年、齊白石的作品上拍,紛紛以百萬元價位定下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坐標。1996年10月,傅抱石的《麗人行》一亮相,就以1078萬元的成交價,瞬間把中國近現代書畫的“最高點”帶到了千萬級別。隨后,中國古代書畫板塊屢次刷新紀錄:自2009年秋拍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邁入億元的門檻后,僅半年的時間,黃庭堅的《砥柱銘》就把這一紀錄飆升至了4.368億元,令人咂舌。

  隨著拍賣市場的紅火,中國藝術品市場迎來“資本時代”。豐厚利潤的吸引加上股市、房市的資金“擠出”效應,越來越多的機構和個人通過各種途徑將資本轉入藝術品市場,“搶灘”藝術品交易、收藏、流通和展示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藝術品與金融資本的交集也越來越多。2011年,國內近30家藝術品基金公司已發(fā)行成立了超過70只藝術品基金,基金初始規(guī)??傆?7.7億元。

  從低谷到繁榮 當代藝術成市場新貴

  1996年7月,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并于1997年1月1日開始實施。從此包括藝術品拍賣在內的中國拍賣業(yè)真正步入了法制的軌道。可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席卷市場,嚴重打擊到了國內剛剛起步的藝術品市場。1998年翰海春拍沒有在平時的5、6月份舉行,而是推遲到了8月。同年秋拍,翰海與小小集團合作,直接把拍賣現場搬到了富裕的浙江紹興。1999年,中國國內藝術品拍賣的總成交額只相當于1997年的50%-60%。2000年嘉德秋拍,“迄今為止最舊的一件書畫作品”唐朝懷素草書《食魚帖》未達到1000萬底價流拍,可謂一大遺憾。

  2005年,國外市場中當代藝術出現井噴。此后,中國當代藝術急劇升溫。內地拍場也紛紛設立專場。2006年北京保利拍賣中,劉小東《三峽新移民》以2200萬元成交,打破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拍賣紀錄,隨后,方力鈞、曾梵志、周春芽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紛紛拍下千萬天價,這些當代藝術“新貴”是助力藝術品市場重新繁榮的重要力量。藝術評論家、策展人表示。不過當代藝術板塊最貴的藝術品,都在海外創(chuàng)下,這與當代藝術的定價權主要在海外有關。自2008年金融風暴以后,歐美開始拋售,華人圈不斷吸納當代藝術,由此在2008年后當代藝術板塊形成高位調整、國內接納的格局,讓當代藝術形成的千萬、百萬格局硬撐了幾年。而從2012年秋拍之后,中國當代藝術開始在香港蘇富比拍場上出現跳水,截止到2014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市場價格已逐漸趨于穩(wěn)定。

  內地“先富”人群 中產階層將是未來主力

  2003年后,中國先富起來的人逐步成熟,中國漸漸形成了穩(wěn)定的收藏群體。買家的主體由外國人、港澳臺人慢慢轉向了內地人,內地買家更是開始全世界搜尋寶貝。這一時間,中國拍賣業(yè)一直穩(wěn)步上揚,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中國藝術品市場都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反而邁向了“億元時代”。

  有調查機構曾在2013年針對中國中產階層收藏者展開調查,89%的受調查者表示準備在近期購買至少1件藝術品,68%的人愿意花費收入的10%購買藝術品,其中有8%甚至愿意將收入的30%用于收藏。未來中產階層將是保持中國藝術品市場活力的基礎,而收入在10萬至100萬美元之間的高端中產階層則是未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中國藏家走出國門

  但國際化收藏觀念尚未形成

  近年來,中國藏家大量進入海外拍場,有些甚至參與到海外二級拍賣行的競拍中,據統(tǒng)計,中國國籍的買家分別購買了歐洲及美國二級拍賣行13%和19%的拍品;而在海外一級拍賣行,中國買家則成功競拍了20%的拍品。但是成功競拍的拍品主要集中在中國藝術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古董。絕大部分中國藏家亦未形成國際化的收藏觀念,收藏偏好仍舊集中在中國藝術品。

  《TEFAF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還顯示出,雖然財富積累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是中國內地還未出現像紐約和倫敦那樣的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具體表現在中國跨境藝術品交易金額遠遠低于美國和英國。2012年中國藝術品進口總額只占全球進口總額的6%,而出口額所占比例僅為4%,分別為10.4億和7.86億歐元。過去10年,香港憑借零關稅的優(yōu)惠政策,吸引了年平均95%的中國藝術品進口貿易,逐漸成為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