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2014秋拍即啟 摸摸書畫市場中倒爺?shù)牡纼?/h1>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4-11-06



2002年中貿(mào)圣佳拍賣會上,一位買家以1.98萬元買進了一幅鄭乃光于1982年創(chuàng)作的四尺整張力作《蓬萊錦衣》,隨后該買家在同年舉辦的翰海秋拍上將此畫拋出,結果以3.73萬元成交,獲利將近1倍。業(yè)內(nèi)把這類買家稱為書畫“倒爺”。

  2014秋拍即啟,書畫市場中的“倒爺”躍躍欲試。對于“倒爺”這一行當,業(yè)內(nèi)人士褒貶不一。

  “倒爺”是個技術活

  “倒爺”是上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群體,廣泛流行于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該詞興起于北京,后廣泛流傳至全國。

  在書畫圈有這樣一位北京人,王先生投資書畫十年,每年至少5次飛往成都淘寶,在成都吃進某名家字畫后,迅速到北京、上海等地拋出賺差價。成都是王先生的福地,多年來他在這里從未失手。常與王先生打交道的四川某文化產(chǎn)業(yè)有限公司經(jīng)理說,保守估計,王先生一年從成都倒貨到北京至少能賺100萬元。

  在王先生看來,彭先誠等四川名家的部分作品在成都僅賣兩三萬元一幅,而在北京、上海基本上都能翻番甚至更高。王先生最經(jīng)典的“戰(zhàn)績”并非從拍賣會上獲得。而是在2011年,他聽說成都郊縣有一幅張大千的作品,于是抱著見識贗品的想法帶著行家上門看畫,在確認為真跡后出手,最終以10萬余元成交。不久后他在北京的拍賣會上以80多萬元將該畫拍出。當然這是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案例,王先生說,自己的出手原則是作品只要有不低于15%的利潤,就可以考慮出手了。王先生這種做法被業(yè)內(nèi)稱為短線投資手,也算是書畫圈內(nèi)成功的短線“倒爺”。

  與短線對應的是長線投資者。浙江人易先生投資書畫十年有余,具有前瞻性眼光。在買進名家字畫存放數(shù)年后才會拋出。在十余年的“倒爺”經(jīng)歷中,易先生也曾有過慘痛的教訓。初入行時,他以28萬元買下了一幅名家作品,兩年后轉(zhuǎn)手,居然只拍賣了22.3萬元,加上各種費用,這幅畫他虧了6萬多元。現(xiàn)在,易先生已經(jīng)成為投資高手。幾年前的一場秋拍上,易先生看中了一幅李苦禪的作品,他以20萬元的價格將其收入囊中。時至今日,已有人愿出3倍價錢收購此作,但他并不打算出手。易先生說,這個價格離他的目標價位還有距離,還需要一些時間。易先生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成功的長線“倒爺”,因為他對藝術作品的價值有精確的判斷。在易先生看來,判定作品價值的幾個主要標準即文物性、藝術性和稀缺性。如果一件作品具備了這三個要素,那么便值得收藏,而且價格必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上揚。

  從以上兩個成功“倒爺”的案例不難看出,“倒爺”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行當,要懂得鑒別真?zhèn)?,判斷價格,還要熟悉市場環(huán)境。此外,財力和眼力缺一不可。

  “倒爺” 各有各的道

  2002年上海東方國際秋季字畫拍賣會上,一位買家用4400元將海派名家張大壯作品《鮮蝦蛤蜊圖》收購,隨后該買家將這件作品送至上海崇源拍賣公司,次年該畫作以1.21萬元的價格拍出,短短5個月的時間,賺了近2倍的利潤。這位“倒爺”運作字畫的能力相當高,他熟悉當?shù)馗鞔笞之嬇馁u會的拍賣情況。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進入新元年后,上海有字畫拍賣的拍賣行多達10余家,每家拍賣行之間都有差價,想做一個精明的“倒爺”首先就要了解市場行情。

  藝術作品本就因地域不同會帶來審美差異,價格也會有所差別。作為一名出色的書畫“倒爺”必須深諳此道。2003年3月上海信仁字畫拍賣會,黃胄一件有上款的《五驢圖》,估價2萬-2.6萬元,一位來自北京的買家以3.3萬元購得。這位買家稱,黃胄的作品近幾年在北京市場上十分“牛”,如果這幅作品在北京拍賣會上拋出4萬元不成問題。這種利用地域差謀取利潤的案例不在少數(shù),比如有人從上海買進陳少梅、劉奎齡的作品到天津國拍、藍天、文物等公司拋出,有的從北京買進高劍父、高奇峰的作品送至廣州拍賣。

  在書畫“倒爺圈”里有一個經(jīng)典的案例,就是吳湖帆的精心之作《峒關蒲雪圖》。這幅作品創(chuàng)作于吳湖帆的鼎盛時期,最初在1996年朵云軒秋拍會上被推出,拍賣成交價為67.1萬元;1998年這幅作品被上海工美拍至132萬元。一年后該作又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露面,結果只以77萬元成交;2000年該作又出現(xiàn)在翰海秋拍上,結果只以66萬元拍出;2001年香港佳士得再次推出該作,結果以103.5萬港元拍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這幅作品價格起伏不定,必然有人獲利有人損失慘重。

  “倒爺”是把雙刃劍

  自古以來,書畫收藏本就是風雅之事。藏家們更多關注的是書畫本身的意境和藝術價值。但顯然“倒爺”這個詞與風雅搭不上關系?!暗範敗眰兏P心的是作品的市場價位和升值空間。精于算計的“倒爺”們也逐漸成為收藏市場的主角。至于“倒爺”的運作方式對書畫市場的發(fā)展是否存在不利影響,業(yè)內(nèi)有兩種聲音。

  藏家張先生說:“最早倒爺這個詞很少會用到書畫圈,我們管這類人叫‘跑串的’,他們從東家收賣到西家,收取中間差價。解放初期,有一批沈陽人淘到一些皇宮里流出的字畫開始拿到全國串貨,倒爺這個行當開始在書畫圈興起,直到1995年形成產(chǎn)業(yè)鏈。從拍賣會收貨,利用地域差或者拍賣行之間的價格差賣出,這屬于正規(guī)渠道,這類‘倒爺’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有些‘倒爺’無論作品真?zhèn)螐娜珖秘?,找個賓館租個鋪位就開始散貨,這種做法不應被認可,它擾亂了書畫市場的正常秩序?!敝袊詹丶覅f(xié)會書畫研究院主任馬建軍也稱:“上世紀90年代初期,書畫作為前沿類收藏品開始受到小部分人的關注,他們不管作品真?zhèn)沃还軆r格,一律買進,再轉(zhuǎn)手賣出,賺取利潤?,F(xiàn)在作假技術已經(jīng)相當高明,在不正規(guī)渠道倒賣書畫,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書畫市場的混亂?!?br/>
  當然也有一種聲音認為,“倒爺”的存在拯救了冷清的書畫市場。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表示:“‘倒爺’的存在也不是壞事,尤其是在藝術品市場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沒有‘倒爺’的市場是冷清和毫無生機的。因為他們的倒買倒賣,使得藝術品得到流通,藝術家也得到了社會的承認,積累了財富。”





分享到: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