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任中央美院院長 陳丹青:范的思路很寬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4-09-24]
范迪安1955年生于福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史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教授。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助理、副院長,從事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當代藝術批評與展覽策劃、藝術博物館學研究。2005年12月至今任中國美術館館長(2006年3月起兼任中國美術館黨委副書記)。2014年9月22日任命為中央美院院長。
2005年12月,范迪安從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出任中國美術館掌門人。昨日,他又帶著新的任命重返中央美術學院,就任中央美院院長一職。同時,董長俠、蘇新平任副院長,徐冰、譚平不再擔任副院長職務。記者還從中國美術館方面了解到,對中國美術館新館長吳為山的任命也在公示階段。對于范迪安的此次履新,陳丹青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件好事,“范的思路很寬,行政能力很強,個人感覺回到美院會發(fā)揮得更好?!?br/>
作為中國最高藝術學府的中央美術學院其掌門人的新任命一直牽動著藝術圈。此前坊間也流傳了很多版本,而昨日教育部則用一紙任命宣告了中央美院的新掌門人。昨日,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在中央美術學院宣布了教育部的任免決定,范迪安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不再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職務。教育部有關司局、北京市委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出席宣布大會。記者從教育部官方網(wǎng)站看到,教育部還做了專門公示。
對此,中國美術館公共關系部也向記者確認了范迪安履新美院院長一事,并稱其在美術館還要處理一些交接工作。其中今天在中國美術館召開的“丹青中國夢: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五周年美術作品展”新聞發(fā)布會上,范迪安仍會出席。與此同時,記者從中國美術館方面了解到,對于中國美術館新館長人選內部已出公示為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不過目前還未對外宣布。
■ 其他動向
徐冰重回研究與創(chuàng)作
中央美院新的領導班子任命還不止范迪安一人。昨日,中央美院官方微博指出,當天舉行的教師干部大會上,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還宣布了中央美院新一屆行政領導班子的其他任命。其中,董長俠、蘇新平任副院長。同時,因年齡原因,潘公凱不再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職務,因工作調動,譚平不再擔任副院長職務。此外,教育部為尊重本人意愿,同意徐冰不再擔任副院長職務。
對此,徐冰昨晚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教育部是尊重自己提出的請辭副院長意愿,重新回到自己鐘愛的藝術研究與藝術創(chuàng)作,“現(xiàn)在我在中央美院就是一名普通教授。”
■ 業(yè)內觀點
陳丹青:樂意看到范迪安回到美院
2005年12月,范迪安出任中國美術館館長之時,即被看好。美術史論家,原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因策劃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等,被認為是中國藝術界具有國際話語權的最活躍者之一。當時就連言辭一向苛刻的陳丹青都說,范迪安出任中國美術館館長,我非常高興,我了解他,他是一個非常有文化遠見的人,有好奇心,很少有偏見,適合做館長。
昨日得知范迪安履新中央美院院長,陳丹青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是件好事,自己樂意看到范迪安回到美院,“范的思路很寬,行政能力很強,個人感覺回到美院會發(fā)揮得更好。之前他就是分管教育的副院長,已經(jīng)有相當?shù)慕?jīng)驗。”
■ 館長那些年
國家美術館不一定天生保守
2005年12月,范迪安從中央美院副院長任上被調往中國美術館任館長。當時便有人認為一直支持中國當代藝術的理論家范迪安被置于這個位置,意味著官方對當代藝術的試探性接納,也有人覺得他最終會被體制化。
作為中國美術館這一最高藝術殿堂的掌門人一做就是9年。范迪安曾于去年中國美術館建館50周年之際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談及任職中國美術館館長一職,范迪安告訴新京報記者說,“我從事史論理論研究,因此會更多從歷史角度思考美術館建設,會比照國際知名藝術博物館來看中國美術館的建設目標。作為國家美術館,應該像世界著名的現(xiàn)代形態(tài)美術館一樣,建立起豐滿、清晰的本土的現(xiàn)代美術序列?!?br/>
展覽 為公眾做好審美普及
一上任,范迪安就召集同事討論這座有著40年歷史的美術館未來的走向。他曾提及第一個要求,就是辦一個大眾喜歡的美術館,“如果說80年代主要是推動美術界的創(chuàng)作,那現(xiàn)在的重點則是為公眾做好審美普及,觀眾量是考核一個美術館的重要指標,”范迪安說。
為此,他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上下足工夫。2007年,“美國藝術三百年:適應與革新”展上,美國藝術300年“全明星”亮相。2008年1月19日,“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開幕,該展覽觀眾量突破了60萬,創(chuàng)觀展人數(shù)紀錄。2008年3月,無數(shù)機械、大屏幕和互動游戲被放進了展廳,這個名為“合成時代”的新媒體藝術展首次亮相。2008年8月19日“蔡國強:我想要相信”開展,為美術館首個中國當代藝術家大型個展。范迪安用這樣的形式告訴人們,“國家美術館不一定天生保守?!狈兜习哺嬖V記者,美術館引進新媒體藝術,并誕生這個“三年展”品牌,是希望中國藝術成為國際話題時,新媒體藝術也包含其中。
范迪安指出,西方有的美術館全部是自主策劃展覽。中國則有個觀念調整問題。但在其任上,已經(jīng)逐步加強了自主策劃的力度,“這幾年,以我們館展廳總面積和展覽總時間來說,自主策劃的展覽占了1/3,而2013年則將近一半?!?br/>
研究 做了一定量學術工作
范迪安以藝術理論見長。2005年上任中國美術館館長時被外界寄予厚望,希望其任上能增強中國美術館的學術性。究竟在這9年里,范迪安如何看待自己帶給中國美術館的學術色彩?
范迪安曾告訴新京報記者,整個美術館系統(tǒng)越來越意識到“學術立館”的重要性,對館藏要投入研究,才會形成有新意的展覽,講出好的故事,對當代更要研究,才能準確把握。這些年中國美術館在一部分展覽中比較好地體現(xiàn)了學術的主旨,也投入了學術力量,類似重大展覽、大主題的展覽,不僅有館內人員的研究,也邀請美術界專家參與策劃。另外一個是對歷史上比較重要、但被忽略的現(xiàn)象進行研究,類似之前舉辦的“留學到蘇聯(lián)”的展覽。對當代美術的發(fā)展也研究在前,包括書法的提名展、都市田園的中國畫提名展。這些都是在美術現(xiàn)象研究基礎上提出展覽的選題,然后組織作品,“這幾年應該說我們還是做了一定量的學術工作,但總體上我認為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在范迪安看來,20世紀以來的中國美術歷史很豐富,當代美術很活躍,怎么能有更新的視角貼近歷史?目前,中國美術館的學術在這兩點上還有距離,“對歷史來說要有新視角,不能老是炒冷飯。對當代來說,是要更貼近,中國美術館對當代的活躍性還觀照不夠。活躍應該是多樣化的活躍,比如我們注重到油畫、水墨。但對新形態(tài)的藝術觀照得還不夠,學術力量也還不夠?!?br/>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