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晚年作品《釘耙蠟燭圖》:觀者為之動容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4-03-05]
傳統(tǒng)中國畫的一個特點,即中國畫的文化性。南宋美術史家鄧椿有云:“畫者,文之極也。”中國畫講究歷史文化的積淀,既有與時俱進、筆墨當隨時代的一面,又有豐厚積累的一面。鑒賞齊白石的幾幅“趣作”,便可從中了解中國畫蘊含的這種獨特的藝術之美。
齊白石有三絕——畫蝦、畫蟹、畫雞,他畫其他的畫,也畫得很好。《自稱》是一幅非常有趣的畫,在這幅畫里可以看到畫家在觀察大自然時,沒有把物理當成畫理、把自然規(guī)律當成藝術規(guī)律。“奧理冥造”是宋代沈括的說法。沈括既是文人學者,又是自然科學家,他非常懂畫,“奧理冥造”是他對中國畫家想象的一種概括。在這幅畫中,小老鼠跳到秤鉤上想要掂掂自己的分量,旁邊寫著“自稱”。這是齊白石的一種想象,很有創(chuàng)意,而且創(chuàng)意里帶著幽默和諷刺,非常有趣。
齊白石還曾在他87歲的時候畫過一幅畫,是給三兒子齊子如(齊良琨)的媳婦王紫佩畫的,題跋為“雞不僅能鳴”。漢代《韓詩外傳》中記載,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齊白石畫里有來自民間的生動活潑的氣息,他畫公雞,將其作為“德禽”來歌頌。而在另一幅作品中,齊白石畫小雞奪蚯蚓,小雞旁邊寫著“他日相呼”,明明是兩只小雞在搶蚯蚓,為什么是“他日相呼”呢?原來如上所述雞有五德,其中一德——仁德,就是見食相呼,意思是雞有團隊精神,不吃獨食,然而,齊白石看到的小雞,不具備這種美德,它們在搶蚯蚓,比較自私。齊白石在生活中看到的小雞是這樣,書上寫的雞是有美德的,那么美德是怎么得來的呢?是教育的結果,是歷練的結果。齊白石畫畫的高明之處,不僅在于簡練的筆墨和生動的《自稱》形象,最重要的是,他有深刻的思想,有來自生活的哲理性思考。他對那些古代的典故作了全新的解釋,是來自實踐的解讀。
還有一幅很有意思的作品——《盤蜂》。齊白石在題畫中說:“能喜此幀者,他日不能無名?!币馑际遣还苣悻F(xiàn)在是不是一個名人,只要你能懂得這張畫,將來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名人。這幅畫的玄機在哪里呢?是工寫結合、題跋簡練、蜜蜂工細,還是構圖不一般?齊白石的好朋友陳師曾在其著作《中國繪畫史》中提到,“固然畫存形者也”,但是不能滿足于形。就像錢鐘書說的,要利用通感,通過視覺形象,表現(xiàn)聲音、表現(xiàn)嗅味。《盤蜂》這幅畫中的蜜蜂在盤中爬啊爬,顯然盤里放過東西,也許留有花香,也許有桃子的果汁,也許放過魚,引人無限遐想。做到“意在象外”,不是畫你看到的,而是畫你沒有看到的,讓你去想象,這就需要人們細心地去欣賞中國畫里的無窮韻味了。
《釘耙蠟燭圖》是齊白石晚年的作品,畫了一個兩尺釘耙,已經(jīng)斷了一個齒,上面立著一段快要燒盡的蠟燭,觀者看后無不為之動容。這張畫按唐代李商隱《無題》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詩意,把快燒盡的蠟燭放到已經(jīng)掉了一個齒的釘耙上,意在表達生命不息、勞動不止的執(zhí)著意志,非常深刻感人。薛永年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