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古陶瓷與水文化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02-03-26
  水是人類共同的資源,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條件之一。古人制作陶瓷,其目的是用來汲水盛水。古人對水的崇拜,燭照反映在中國古陶瓷器裝飾上,便形成了內涵復雜的水文化。
  陶瓷器上的水紋裝飾,表現水流動形態(tài)的,稱為水波紋、波浪紋或波狀紋等;表現水漩渦的,稱為漩渦紋或渦紋;而表現海水波濤的,則稱之為海水紋或海濤紋。水波紋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早期河姆渡文化陶器上為刻劃水波紋,中晚期馬家窯文化彩陶器上為彩繪水波紋。工匠們在劃繪水波紋時,憑藉平時對水的觀察和印象,隨興而至,線條流暢優(yōu)美,構圖豐富變化,富有藝術感染力。商周的硬陶器、戰(zhàn)國秦漢的彩陶和原始青瓷上,水波紋成為主要裝飾。東漢至西晉青瓷上,仍流行水波紋。惟獨東晉南北朝青瓷器上不見水波紋,為弦紋和時興佛教的蓮瓣紋所取代。也許受人類活動范圍和視野的影響,此前古陶器上的水紋裝飾,所模擬的是與先民活動相關的江河湖泊塘中之水,與后來的海水紋在氣勢上還遜色一大截。隋代起,又重現水波紋,欲尋覓先人情懷,崇尚古樸,作為古陶瓷器邊飾出現。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日益擴大與海外貿易的興起,宋人的眼光穿越到海外,宋人的胸懷盛裝了波濤洶涌的海水,其情愫表現在瓷器上,便有了宋代吉州窯瓷器上的白地褐彩海水紋,景德鎮(zhèn)影青瓷中的海水嬰戲紋,定窯瓷器上的海水游魚紋,耀州窯器上的落花海水紋。那模印、刻劃、彩繪的海水,波濤洶涌、驚濤拍浪,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以至于今人模仿造假時,所刻繪的海水紋均無法再現宋人海水紋的那種神韻,顯得死板呆滯,成為絕響。元、明、清瓷器上的海水紋屢見不鮮,白龍、綠龍、青花龍在海濤迭起的托襯下,氣勢奪人,表現了盛世的張狂、帝王的威嚴、征服者的得意。
  陶瓷器紋飾中的江河水演化為海水,魚蛻變?yōu)辇?,工藝上的刻劃、彩繪、模印、拍印,構成一道水文化的風景線,足讓后人觀賞個夠,研究個透,賺得瓷友藏友盡白頭。圖為景德鎮(zhèn)窯青花紅彩海獸紋碗(15世紀中期)。
                 《新民晚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