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院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楊勁松談“青年扶持計劃”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8-21]
學院美術館:需要青年來盤活
過去,學院的美術館常常給人一種“精英藝術”的感覺,它的束之高閣常常讓人望而卻步。這也證明了學校內和學校外的溝通渠道并不是很暢。每每美術館有展覽開幕,開幕當日可能來了很多人,但到第二天就空空蕩蕩了。在中國美院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楊勁松看來,這不僅僅是公共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是文化投入和產出的完全不對等。校園本來就是一個知識生產的現(xiàn)場,它原本可以生產很多知識供給社會發(fā)展的力量。但一旦束之高閣,就會變得拒人以千里的感覺。
楊勁松認為,美術館應該是一個大眾愿意來的地方,美術館人流不息的狀態(tài)就至少完成了一個精神產品和社會化的關系。而想要實現(xiàn)這種人流不息狀態(tài)的最好方式就是用年輕人來盤活它。同時,許江院長一直強調學院美術館應關注當代、關注當下。大學,是一個循環(huán)不斷的青年學子的聚集地,學校理應為青年學子的自然生態(tài)給予良好的平臺,或者給他們空間讓他們自己發(fā)展。
楊勁松看來,近年大家對青年藝術家群體關注度,也表明了一個很迫切的國家的問題: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經濟騰飛,未來的30年我們需要給世界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思想,有意思的文化,這個只能靠年輕人了。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充分意識到,我們的價值就是為青年人搭橋,為了讓青年人在未來30年能夠對這個世界發(fā)言,表態(tài)。各界關注青年說明大家也都充分意識到,未來的世界要看中國青年。
青年藝術家需要扶持,而非利用
如今在這個熱鬧的藝術市場里,青年藝術家面臨的問題并非是沒有機會,而是太多機會;但良莠不齊藝術選秀,對年輕人來說無疑是把雙刃劍。青年藝術家需要被關注,是為了更完整地成長。但若以關注之名被利用,那將是一種致命的誤導。楊勁松表示,就整個全國的文化氛圍來說,青年人的機會好像是比原來多,然而有效的學術機會并不多,他們也并不能夠恰當?shù)馗鷮I(yè)或者是跟他們的一些未來的發(fā)展有關系。校園里面雖然充滿了各種活動,但除了學生會或者團委的一些活動他們的展示機會并不多。然而,校園跟其他地方不一樣,學院聚集了大批的年輕人,這也是大學美術館很好的資源。
鑒于中國美院美術館的場館情況,美術館的空間有效利用較高的只有一、二樓和大空間,三、四樓則經常是無人問津。如果把三、四樓給予學生的話,他們充分利用空間,相信能使美術館更活躍,更有朝氣,同時也讓公共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回憶起20多年前,楊勁松教授自己上研究生那會兒,他和幾個同學共同發(fā)起的“新學院派”活動,當時正是學校領導給“新學院派”的策劃團隊提供了美術館支持,在楊勁松看來這對他后來的藝術發(fā)展都是受益無窮的?;蛟S正是許多正能量的扶持,使得“新學院派”這一思潮在全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校園里這塊沒有利益牽扯純凈土壤對學生是非常好的。所以我想通過‘青年扶持計劃’,給學校、給年輕人留一段很好的記憶。在美術館做過一次活動,不管展覽結果如何,對個人的成長是有幫助的?!?br/>
“青年扶持計劃”核心:為青年搭橋鋪路
中國美院的校園里面有一萬多青年學子,教師隊伍也有六七百人,“青年扶持計劃”自然是立足學校的關系。楊勁松表示,“我們計劃每年能夠挑出3-5個學生,再挑出3-5個青年教師,為他們策劃做展覽。但是跟商業(yè)、跟政治無關,只是給青年教師和學生一個機會。我期待,每年能夠有5-8個通過錘煉、通過‘青年計劃‘的扶持出現(xiàn)的好展覽。” 當然,扶持計劃不僅僅是在校園內,只要是畢業(yè)于中國美院的年輕人,都可回來受益于“青年扶持計劃”。這也讓畢業(yè)出去并繼續(xù)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年輕人,對學校有一種向心力。
其實,在去年“青年扶持計劃”就已試水開展,如年初的“不一不異·中國青年藝術家實驗展”以及“品物——雕塑作品展”,接下來,美術館還會選擇5-8個展覽,安排空檔期給這些年輕人來做。這種扶持并不只是幫他們掛掛畫而已,美術館會是整體地幫他們來做文化梳理。通過媒體、網站的宣傳,邀請國內優(yōu)秀的經紀人,批評家一起來為年輕人指導。而這其中的支出都不需要學生買單。“我們是在關注他、培養(yǎng)他,同時給予他一個成長的條件,不是要他們立馬有回報。我們現(xiàn)在是自己造血,造完血以后供血給年輕人,就可以保證一個比較良性的關系。我們希望青年人能夠在扶持計劃里意識到他們所努力的專業(yè)和方向是有價值的,至于將來怎么樣,我們不去規(guī)定他。我們‘青年扶持計劃’的核心即是重在三年、五年或十年的長遠計劃,去給青年人搭橋?!?br/>
在“不一不異·中國青年藝術家實驗展”上,楊勁松教授提出了“無墻學院”的概念。“不一不異”展由兩個部分組成。A部分(15人),由在學院內各專業(yè)執(zhí)教的年輕教師組成。他們雖不能涵蓋學院的全部生態(tài)關系,這批人卻是近年來活躍于國際國內新藝術活動中的焦點人物。他們以各自獨立的藝術方式,拓寬了中國當代藝術接觸社會的界面,豐富了新藝術建構中國主體意識的創(chuàng)新經驗。B部分(12人),則是先后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各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在國內外的重要的文化現(xiàn)場里以其獨特的藝術角度,參與社會變革,實現(xiàn)著個人介入歷史進程的理想。他們在不同的國內外視覺文化碰撞中奪人眼目,被國際、國內重要文化機構和重要藝術大展列為“杭州現(xiàn)象”。在開幕后,由藝術家、策展人、藝術經紀人和學生之間舉行了開放式的研討會。楊勁松教授表示:“很多同學和市民表達了對此次展覽的觀感和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美術館以后將會全力增加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交流,希望以后大家來西湖邊旅行的時候,將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作為重要的一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