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嶺南畫派藝術性不低 價格仍然偏低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8-20
  “市場顯示了回暖信號!”廣東衡益拍賣有限公司(下簡稱“廣東衡益”)董事副總經(jīng)理雷宇前日在接受收藏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近日結束的夏季拍賣會上,拍品表現(xiàn)不俗。對此,雷宇分析稱,市場回暖的原因一方面是資金從股票、房產(chǎn)向藝術品市場轉移,另一方面則是一些新的買家為藝術品市場注入新鮮的血液。

  不過,廣東拍賣行與北京、香港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雷宇表示,目前廣東拍賣行面臨最尷尬的問題是精品少,“很多大藏家都把高端藝術品帶到北京、香港去拍賣?!?br/>
  市場回暖,嶺南畫派價格仍處洼地據(jù)了解,在今年北京榮寶迎春拍賣會上,一幅黎雄才的《長青不老松》以8960萬元落槌,這一成交價創(chuàng)下了黎雄才甚至嶺南畫派歷年來的拍賣最高紀錄。不少業(yè)界人士對此展開了一場討論,有的認為這是嶺南畫派價值的回歸,但也有質疑其中摻雜炒作成分。但不可否認的是,嶺南畫派領軍人物如關山月、黎雄才的價格遠遠低于同時代的傅抱石等大師。

  對此,廣東衡益藝術品部書畫總監(jiān)馬維則表示,近日廣東衡益剛剛落槌拍出一幅黎雄才的山水畫,起拍價是40萬元,最后成交價77萬元(未含傭金價格)。這幅作品尺寸為3.1平方尺,每平方尺價格在25萬元左右。雷宇表示,這是正常偏高的價格。

  實際上,就算同是黎雄才的作品,放在北京和廣東,拍出來的價格也會有很大差距。“從價格上看,嶺南畫派價格遠遠比不上海派、京津派,但藝術性并不亞于他們。”馬維認為,嶺南畫派價格偏低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持續(xù)了好多年,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很多,首先,廣東人對藝術的理解以及整體的文化水平都沒有北京高;其次,雖然廣東的專業(yè)人才很多,廣東明代、清代的狀元、進士的精品都很多,但整個藝術的普及性沒有北京高。

  雷宇也表示,廣東拍賣行業(yè)與北京的差距,不是三五年能趕得上的,這里面既有文化的原因,還有經(jīng)濟的原因。

  有行家認為,廣東人行事風格過于內斂,不懂得全面展示自己,更沒有團隊去操作?!芭c關山月同時代的傅抱石,價格早就過千萬了?!?br/>
  廣東拍賣市場高端藝術精品較少盡管廣東拍賣行業(yè)起步早,也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但與香港、北京相比,差別還是很大。而藏家去香港,甚至去國外淘貨的現(xiàn)象早已是行內的普遍現(xiàn)象。

  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馬維分析,從整體上看,北京、香港藏家素質比較高,而且有些藏家為了收藏,專門去研究、學習,甚至到學校去進修,“他們不是把藏品當成簡單的貨物買賣,而是當成一門學問去鉆研,這種精神很可嘉?!?br/>
  在雷宇看來,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文化、經(jīng)濟層面的因素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廣東拍賣行面臨的比較尷尬的局面:廣東拍賣市場缺少高端藝術精品。雷宇稱,很多大藏家都把藏品帶到北京、香港去拍賣?!傲粼趶V東的好東西不多,這就形成了連鎖反應?!崩子钫J為,北京、香港有幾個大品牌拍賣公司,廣東要出大品牌,需要時間累積,同時,北京的人才和文化底蘊也比廣東深厚。

  爭議

  黎雄才作品拍出天價嶺南畫派價格走勢將如何?

  黎雄才的《長青不老松》拍出8960萬元天價,超過估價10倍。但這一紀錄也引起了各方關注,并出現(xiàn)了不同聲音。

  不用十年會和其他畫派站在同一水平線上拍出這樣的價格有偶然性,也有一定必然性,因為嶺南畫派書畫價格接下來持續(xù)走高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我相信不用十年,無論是早期嶺南畫派的大家,還是我們這一代嶺南畫派的新生力量的價位,最終都會和其他畫派同等級別的畫家們站在同一水平線上。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其他畫派早就經(jīng)過一輪市場競爭,進入到一個比較高價位的平穩(wěn)階段,只有嶺南畫派,因為早期被低估,目前的價位形成一個“洼地”,以至于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向這個板塊。

  ——許欽松(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廣東省美協(xié)主席)

  嶺南“洼地”將有更多人挖掘

  關山月、黎雄才都是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嶺南畫派又是中國畫歷史上無法抹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想不出他們被如此低估的理由,只是因為一些客觀原因——比如說偏居嶺南,不受關注,才導致了這個“洼地”的存在。我相信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對這個“洼地”的追逐將是全國性的,因為這里面有很大的獲利空間。

  ——王野夫(華藝國際拍賣董事、副總裁)為何突然拍出“天價”?

  黎雄才的作品現(xiàn)在為何拍賣出了“天價”?這其中是有客觀原因的。最近幾年,廣東美術界,包括中國美術館為挖掘黎雄才的藝術價值、重估他的歷史地位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再考慮到黎雄才的作品大都捐獻給了國家和學術機構,市面上的精品數(shù)量有限,所以,黎雄才作品在市場上持續(xù)走高是一個必然趨勢。但突然之間冒出一個“天價”,我還是認為有點蹊蹺。可能因為學界對黎雄才的充分挖掘,讓市場上的某些資金和機構,意識到黎雄才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炒作點,因此跟上來了?

  ——梁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