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資本與藝術:誰是誰的蛋糕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7-12
  說到國內藝術市場跟資本的嫁接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以2010年國內拍賣市場邁入所謂的“億元時代”作為起點,大批金融資本的進駐似乎讓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看到了那么點復蘇的希望,隨之而來的“金融時代”更是讓無數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記錄刷新中找到了新的投資目標。如果再把中國自2011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利好消息捎帶進來的話,國內藝術品市場這塊蘊藏著萬億財富的大蛋糕,也的確能讓很多資本閑錢蠢蠢欲動。

  或許正是借著這股“億元時代”所帶來的金融東風,在2011年,全世界最大的出版、研究、會展與風險投資公司IDG與百雅軒聯(lián)手,并以6000萬元資本的代價成功占據百雅軒20%的股權;另外兩名股東——昌榮傳播董事長黨頜和亞達國際控股董事長蔣建寧共占20%的股權;李大鈞[微博]則持有剩余的60%股權。

  這一舉動在當時無疑引起了藝術界極大的關注,而在迎來新的資本和股東進駐之后,百雅軒先后在香港、上海、北京798開設了新的分館。一時間,一種新的商業(yè)畫廊經營模式被業(yè)界廣為傳唱,甚至一度被奉為國內藝術機構未來的發(fā)展模式,而百雅軒在接納風投資本后的高調經營也為這一模式做足了宣傳的噱頭。不料好景不長,就在前不久,一則附帶有百雅軒員工798空間外集體討薪圖片的新聞引爆網絡。隨后,百雅軒文化藝術機構官方宣布前百雅軒董事長李大鈞已于月前辭去董事長職位,離職原因據百雅軒員工透露為身體原因。目前關于李大鈞在辭去董事長一職后是否還會擔任公司其他職位的問題,百雅軒方面表示,李大鈞今后仍將保有公司的股東身份,但具體擔任何種職務還不確定。

  在遭遇了創(chuàng)始人辭職與員工集體討薪的多重鬧劇之后,如今的百雅軒顯然已經無復往日之風光了。而在近日,更有消息稱,在4月7日新的總裁進入后,百雅軒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縮減。先后關閉了上海與香港兩地畫廊以及版畫院,798藝術區(qū)內的畫廊更將被改為庫房與銷售一體的店面。百雅軒旗下的美術館畫廊也傳言會在4月底遭遇關門的厄運。

  從2011年引入風險投資金到如今壓縮經營規(guī)模,百雅軒的資本之路在短短不足兩年的時間里即告結束。這不免讓人再度將藝術與資本嫁接捆綁的話題重新拾起。在金融資本的眼中,藝術品市場無疑是塊美麗的大蛋糕,一張還算說的過去的作品在經過幾輪資本的運作之后,身價就能有數倍的增長,如此誘人的金錢游戲又怎能不讓金融資本艷羨;而在那些滿嘴市場行情的畫廊經營者看來,能夠招來一筆不錯的金融資本無疑是名利雙收的好事,這也正如當初的百雅軒負責人李大均在接納了IDG入股之后所大肆宣揚的新的經營模式出現(xiàn)一般,名利雙收簡直如同探囊取物般輕松容易。可誰成想,僅僅一年多之后,原本的帝國開創(chuàng)者竟被自己引入資本之狼所取代,這讓人在感嘆世事無常的同時,也對看起來很美的金融資本有了新的認識。

  金融資本與藝術,誰才是誰的蛋糕?在藝術界,大多數人都比較認同資本的介入,但對于那些商業(yè)畫廊所推出的所謂資本擴張模式卻多數不甚看好。畢竟畫廊作為一級市場所肩負的責任是對藝術家的發(fā)掘與推廣負責,而資本模式則向來講究多、快、好、省,尤其是在“快”這一環(huán)節(jié)大下苦功。但藝術家的成長是急不得的,任何違背市場自我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模式都將只能是個“新鮮事物”,而成不了真正的“模式”。

  百雅軒在今天所呈現(xiàn)的狀況,或許就是這種挑戰(zhàn)規(guī)律做法的反面教材吧。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