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學家:藝術和商業(yè)可當朋友但不能"談戀愛"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6-03]
繼去年推出《發(fā)光體1號:親歷中國當代藝術現(xiàn)場》后,中國當代藝術策展人、藝術史學家凱倫·史密斯近日再度推出《發(fā)光體2號》,并在北京與《藝術新聞》主編葉瀅圍繞當代藝術展開了對談。
凱倫·史密斯自20世紀90年代初來到北京,便奔走于展覽和行為藝術現(xiàn)場,并將自己的記憶與理解付諸筆端。在《發(fā)光體2號》中,凱倫·史密斯精心選擇了2012年最值得關注的36場高水準的當代藝術展覽。在這本書中,凱倫重點關注青年藝術家的成就,通過對藝術內容和形式的強調來追蹤時代的脈搏,記錄中國的當代藝術。
凱倫認為,現(xiàn)在中國的各個畫廊及其他展覽平臺都在做盡可能多的展覽,拼命吸收新東西,而在這樣的過程中,當代藝術展覽也開始趨于碎片化。“因此,我覺得不管是藝術媒體人也好,寫評論也好,或寫歷史也好,就是要把這些碎片化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從而將中國的當代藝術環(huán)境勾勒清晰。”
“2006年的時候,蘇富比在紐約開展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拍賣。”凱倫·史密斯在對談活動中說道,而這一舉動“讓西方人發(fā)現(xiàn)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巨大市場價值?!眲P倫認為,現(xiàn)今社會對于物質的注重比以前更加明顯。對于藝術家來說,藝術市場的接受是對其作品很大的一種認可,但同時,藝術是一種藝術家自我表達的方式,不能通過市場及經濟手段將其強行推出。“我們可以看到,前幾年拍賣中最紅的作品,直到今天都沒有再出來?!眲P倫說,“我認為,藝術和商業(yè)可以當朋友,但是不能‘談戀愛’”。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