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拍賣預告

《蒙古山水地圖》清晰注明絲綢之路 估價8000萬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3-04-28



《蒙古山水地圖》卷首嘉峪關

  提起“絲綢之路”,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陸地商業(yè)貿易通道??梢唧w到這條舉世聞名之路都有哪些至關重要的節(jié)點,以及它們曾經的地形走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不過,一幅繪制于明代中葉的《蒙古山水地圖》,明晰地注明了“絲綢之路”上多達兩百余個地點的名稱,且以山水畫形式完成,還以精湛畫功再現了沿途城池、山川的恢弘氣勢。今年6月初,這件宮廷地圖珍品將在京上拍保利春拍,目前估價為8000萬元。而在此之前,它將于下月初回到圖中的東部起點嘉峪關亮相“起點——明代絲綢之路巨幅地圖長卷嘉峪關大展”。

8年考古研究解年代謎題

寬0.59米,長30.12米的這幅地圖,采用了中國古地圖傳統(tǒng)的手卷形式,以青綠山水技法繪于縑帛之上,而得此名則源于其背面有清末民初琉璃廠著名書店“尚友堂”的題簽“《蒙古山水地圖》”。據了解,因為它的右下角損毀嚴重,經由重新裝裱后,已無法知曉畫家題寫的人名和年代。而解開這一歷史迷局的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林梅村,他曾多次到“絲綢之路”沿線作實地科考,且在對這件作品研究長達8年后,撰寫了一部二十余萬字的同名學術著作?!白髌穭?chuàng)作年代確定無疑是明朝,名稱里的‘蒙古’特指曾經的蒙古四大汗國的后續(xù)王國,從圖中地名和走勢可以認定,它正是明代‘絲綢之路’的路線圖。”林梅村介紹說。

全圖由東往西的起止點分別為明朝時期的嘉峪關和“天方”(注: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沿途標注出名稱的地點共211處,且采用的是音譯自突厥、蒙古、波斯、阿拉伯、亞美尼亞語等多種異域語言的漢字。圖中繪制地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黎巴嫩、土耳其和突尼斯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案鼮殡y得的是,在保留傳統(tǒng)山水畫儒雅特征的同時,還能做到精準。”林梅村舉例說,諸如小到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城一座名為“兀魯伯”的天文臺,圖中都以“望星樓”作了標注。在他看來,這件作品足可以與《伽泰羅尼地圖集》(1375年)、《大明混一圖》(1389年)、《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1402年)、《毛羅世界地圖》(1495年)組成的“世界四大地圖”相媲美。

數十年無人知曉世間存此圖

依據圖中的建筑風格與標注名稱,林梅村推斷成圖時間為明代嘉靖朝(約1524年至1539年間),距今已近500年。據他介紹,這件地圖的終點為“天方”,與明朝初年陳誠在《西域行程記》、馬歡的《瀛涯勝覽》二書里提及的地名相同,而元朝末年汪大淵在《島夷志略》一書中,稱同一地點為“天堂”。這些素材無疑佐證了此圖當系明朝之物。此外,林梅村還通過比對明代刻本,推斷原圖長約40米,即起止點應為嘉峪關和“魯迷”(注:時為奧斯曼帝國首都,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而圖中長約10米、由“天方”到“魯迷”的這一段在后來的流傳過程中被人為裁掉了。

林梅村介紹說,如今在臺北故宮還發(fā)現了此圖的宮中彩繪抄本,且抄本為明代兵部或禮部用圖,這又倒推出《蒙古山水地圖》屬嘉靖皇帝御覽圖,只是后來才散佚至民間。

據了解,《蒙古山水地圖》于新中國成立前非法流出中國,被日本京都著名私家博物館藤井有鄰館收藏。當時,有鄰館把這幅地圖當作清代山水畫收藏。2002年,國內收藏家易蘇昊、樊則春二人前往有鄰館征集中國文物時,偶然發(fā)現了這件被命名為“清代青綠山水畫手卷”的作品,即花大價錢購回國內。因為此圖藏于該館期間從來秘不示人,幾乎沒人知曉它的存在,更無從研究它的真實身份,直至經國內著名文物鑒定專家傅熹年鑒定,才識得“真面目”——其絕非清代作品,當屬明朝中葉;并不是山水畫,而是古代地圖。

證中國16世紀的地理知識

“它堪稱中國古代地圖里的巔峰之作?!绷置反搴敛粦a吝于對《蒙古山水地圖》的溢美之詞。他說,這件作品的重新被發(fā)現再一次表明,早在16世紀明代中葉,中國人就擁有了居于國際領先地位的世界地理知識,而并非此前不少人認為中國人的世界地理知識來源于傳教士利瑪竇。

據林梅村介紹,在古代中國,圖和畫是不分的。與后來從西方引進的那套地理學不同,古代中國并沒有嚴格區(qū)分實用性的地圖和藝術性的山水畫,亦圖亦畫的特征在包括《大明混一圖》和《鄭和航海圖》在內的諸多作品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霸谥袊鴤鹘y(tǒng)文化里,地圖并不僅僅用來丈量距離,它還肩負著教化與美學功能?!绷置反褰榻B說,直至接受西方那套地圖理論后,中國的地圖才與視覺藝術分隔開來。

除了在史學、地理學方面的價值,林梅村認為其藝術價值同樣不容小覷?!白髌返纳剿嬶L格明顯帶有明代中葉吳門畫派的印跡,除了大量運用青綠山水傳統(tǒng)的勾勒法之外,還匯聚了用界畫作建筑,用寫意呈現遠山等表現方式。”他分析說,色澤上大膽用石青、石綠作烘染,更顯寫意山水的恢弘氣勢,“如同中國古代地圖的華彩樂章”。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