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國寶生銹仍拋頭露面 古觀象臺天文儀想找替身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02-01-18
  日前,讀者李先生打來電話稱,北京古觀象臺臺頂?shù)奶煳墓艃x生銹了。李先生說,天文古儀長期暴露在外經(jīng)受風吹雨淋,而北京的環(huán)境質量并不盡如人意,有關部門能不能想出好一點的辦法,來保護這些珍貴文物。
  本報記者曾偉攝影報道昨日,記者在建國門橋邊北京古觀象臺看到,觀象臺臺頂露天安置的八件清代青銅天文古儀,已多多少少長出一層綠色銅銹。其中,高約四五米、鑄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3年)的地平經(jīng)緯儀,底座兒和支柱上的綠色銅銹已使儀器失去原來的古銅本色,而一些古天文儀上的刻度和標尺,因為銅銹,已變得難以辨認。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古觀象臺曾經(jīng)對天文古儀進行了一次大修。結果發(fā)現(xiàn),1669年制造的天體儀,因為表面銹蝕,雨水一直流入天體儀的封閉球體內部積存,冬天一到還結了冰,而另一臺古儀,因為年代久遠,青銅制成的橫梁甚至出現(xiàn)了裂紋。
  工作人員同時承認,近年來,隨著北京酸雨、沙塵暴的頻繁發(fā)生,天文古儀的被侵蝕有加重的趨勢。
  據(jù)介紹,在臺頂存放的赤道經(jīng)緯儀等八臺清代天文古儀,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歷史,時至今日,其中西合璧的制作工藝,不僅在全國獨一無二,即使在歐洲也相當少見,它們不再僅僅是觀星望月的天文儀器,更是工藝精美的無價之寶。
  據(jù)了解,北京古觀象臺每年都要投入相當經(jīng)費來維修天文古儀,但對于這些青銅制成的儀器,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保護辦法,“放在臺上吧,風吹日曬,的確不是辦法,特別是近年來北京的酸雨對古儀侵蝕不小,擱在屋里吧,屋里潮濕,有時反而銹得更快?!币晃还ぷ魅藛T說。
  一位從事金屬文物保護的權威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國內一些擁有露天金屬文物的單位,采用在文物表面涂上一層高分子保護層的辦法,既不影響文物外觀,也能防止文物的繼續(xù)銹蝕,比較可行。但鑒于近年來酸雨頻繁發(fā)生,有人更傾向于將金屬文物轉移到室內進行保護。
  如今,國內一些文物單位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用逼真的替代品代替真品的做法并不少見。
  據(jù)悉,近年來古觀象臺已分期分批“克隆”了不少天文古儀,但不少采用的是樹脂材料。專家認為,如果將觀象臺上的真品用“克隆品”取而代之,并能經(jīng)受長期的風吹日曬,只有銅質“克隆品”能夠勝任,而如此一來,一臺“克隆”天文儀動輒上百萬的費用讓本不寬裕的古觀象臺頗感為難。
  據(jù)了解,目前,古觀象臺就如何妥善保護天文古儀,正在積極尋找對策。
                   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