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鑒融平臺變現(xiàn)妙招還是耍典當花槍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3-01-22
1月13日,本報B2版《藝術品變現(xiàn) 哪條路靠譜?》專題一見報,旋即引起了業(yè)界人士的熱議。特別是報道中所提到的“藝術品鑒融平臺”,更如一石投湖,生出漣漪無數(shù)。就“鑒融”本質上是融資妙招還是改頭換面的收購花招、這一模式對藝術品市場發(fā)展具有什么正負影響、“誰鑒定評估,誰承擔責任”能否真正實現(xiàn)、保底價是評估價的一半究竟合不合理等問題,業(yè)界專家們各有說法。文/圖 記者 江粵軍

  正方

  錦龍?zhí)妹佬g館董事長 周軍超:“鑒融”有助藝術市場良性發(fā)展

  我認為“鑒融”這樣一條藝術品和金融市場對接的通道應大力推廣。藝術品市場的繁榮要有一個巨大的支持才能平穩(wěn)發(fā)展下去,“鑒融平臺”恰恰讓藏品也變得像基金、股票套現(xiàn)那么容易,有了這樣的機構服務藝術品“玩家”,相信文化市場會向著一個良性的方向發(fā)展下去。

  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全國性的藝術品鑒定機構很多,得民心的卻幾乎為零。偌大一個中國,到底有沒有眼光好、看得準的藝術品鑒定專家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過是這些專家愿不愿意講良心話、真心話?,F(xiàn)在“鑒融平臺”提出了誰負責鑒定誰擔保真假,誰鑒定錯了誰負責賠償損失,有了這樣一種約束,相信那些心懷鬼胎的偽專家會自覺地退出這個舞臺,沒有金剛鉆他就不敢再攬瓷器活了。同時,鑒定古字畫,有了科學儀器檢測的輔助,在保真上確實起到很大的作用。現(xiàn)在高仿技術太先進了,單靠肉眼很難辨別真假,甚至畫家本人稍不在意都可能走眼將印刷品誤認為自己的真跡。高仿技術害人不淺,科技檢測可謂有效補充。

  當然,作為專業(yè)的評估單位,在對作品有充分認知的情況下,擔保時保底價只為評估價的一半,我認為太少了。在我看來,以評估價的70%為抵押價比較合理。以我們?yōu)槔?,身邊也常有朋友臨急臨忙要套現(xiàn),我都會以7折的價錢放款給他們。譬如,一幅周彥生的四尺對開作品,兩年前的市場價是10萬元,我一般都會給7萬元;如果朋友一年內(nèi)不取走,這張作品我就自行處理了。很好玩的是,有時再過一年,朋友回來要以12萬元的價錢取走??梢姡玫乃囆g品,其增長速度是比一般的投資都要快得多。

  其實,我以為,在合同期內(nèi)不取走,按照作品市場價的70%收購,是筆挺劃算的生意。不過,民間開辦藝術品擔保抵押機構,要量力而行,根據(jù)自己的鑒賞能力將風險控制在有把握的范圍內(nèi)。我的體驗是,能看得懂的作品,我馬上可以給你辦理抵押手續(xù)兌付現(xiàn)金,所謂“一分鐘變現(xiàn)”不是什么高難度的事情;沒有把握的作品,這個業(yè)務我就不接。這個行業(yè)不怕買貴的,就怕買假的。

  所以,就“鑒融平臺”而言,我百分之百認可,相信其對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是有益的,對鑒定界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反方

  資深收藏家 高翔:巧立名目忽悠人

  在我看來,打著中國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的旗號進行所謂的“鑒融”,是巧立名目,忽悠的成分很大。明眼人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鑒融”中最要緊的一條是:“持寶人隨時可憑鑒定器物與證書,到我們所指定的金融單位申請辦理質押、貸款?!倍@合作單位中,最主要的是兩家典當行,可見是以“鑒融”之名行典當之實,進行藝術品收購,希圖通過這樣的包裝,以低價收到真的、好的東西,賺取巨額利潤。這是一種純粹商業(yè)行為,絕不是為了文物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并無積極意義可言。

  現(xiàn)在典當行就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如果他們直接用典當行作為名頭,那不夠冠冕堂皇,藏家們一般是不會去的。而冠以新鮮的“藝術品鑒融平臺”之名,聽起來多公正、公平,不明就里的藏家可能就會自動送上門去。

  他們說“五百萬以內(nèi)的藏品,當場變現(xiàn)確定無疑”。我想這些藏品肯定是他們認為有巨大利潤空間的東西。他們的鑒定水準如何我不清楚,但他們所收的肯定是很有把握的東西。譬如一套豪宅,市場價是兩千萬,你給他評估為五百萬,他還肯賣給你,你不買嗎?有些商品是有個市場標準的,大家都能把握得了,而藝術品本身門檻較高,鑒定起來不像金銀、房產(chǎn)那樣一目了然,并非人人都看得懂,他們利用普通老百姓對藝術品的這種認識差距來牟利,將兩千萬的東西說成五百萬也大有可能。而且他們很明確表示保底價是評估價的折半,還要收取5%的擔保費用,這個收費在一般的典當行是聞所未聞,更是穩(wěn)賺的了。在我看來,這種做法比某些鑒寶專家的行為更赤裸裸。所以,要拆穿他們的把戲,提醒藏家們擦亮自己的眼睛,慎重選擇,別上了當、吃了大虧還樂滋滋的。

  由于藝術品的復雜性和價值的不易確定性,我認為,拍賣仍然是藝術品交易的一個最佳平臺,是最能夠體現(xiàn)公正、公平的變現(xiàn)渠道。當然,很重要的前提是,要選擇有信譽的大拍賣公司。如果急于變現(xiàn),也可以私下交易,或者找畫廊。如果選擇去典當行,那就要做好思想準備,有可能會蒙受不透明帶來的巨大損失,因為精品與非精品的價值可能相差上百倍,像張大千的應酬之作,現(xiàn)在的價格也就十幾二十幾萬元,而精品則可能要幾千萬元,差距太大了。但拍賣基本可以杜絕這種情況。因此,好東西送到有信譽的拍賣行上拍,才能最好地體現(xiàn)其價值,就中國目前的藝術品市場而言,只有這條路。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