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贗品”不是假酒假煙,大可不必施以“怒砸”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8-22
  王剛作為節(jié)目主持人,一怒之下砸“贗品”,后經業(yè)內專家鑒定竟然有九成為真品,三成為珍品。傳出這樣的消息,不免讓人駭然與震驚。由此人們不禁要問:是誰賦予了王剛這種怒砸“贗品”的權利?

  所謂“贗品”,用句業(yè)內行話來講就是“仿制品”。有些仿制品模仿手段高明,科技含量高,如果不是專業(yè)人士,一般難分真假。有些贗品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然而,一旦確定為“贗品”,王剛便“毫不留情”地怒砸,讓人覺得未免有些“殘忍”。

  不錯,贗品盛行,擾亂了正常的收藏秩序,在收藏界打假刻不容緩,但是,但凡贗品統(tǒng)統(tǒng)被砸掉,還是讓人感到可惜,更何況在這些所謂的“贗品”中竟然有九成是珍品,三成是珍品,可以說,王剛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罪行——毀壞文物。贗品雖然不像真品那樣受到收藏愛好者的追捧,但它同樣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不論是器物還是書畫,在制作過程中,都融進了一定的技術含量,甚至可以說是人類智慧和技藝的結晶,它們的收藏價值不可小視。

  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是一位精通鑒定、善于模仿的“造假高手”,現(xiàn)在國內外很多文物收藏機構,都藏有張大千模仿徐渭、石濤、八大山人、石溪等歷代名家的“假畫”。這些“贗品”的繪畫水準與原作不相上下,體現(xiàn)了大千先生“積山水之精英”的藝術風格,非但不是“廢品”,有些在價格上甚至超過了真品。把這些贗品集中起來進行展示,一來可以增強人們的防偽意識,通過比較鑒別,普及收藏知識。二來,這些所謂的贗品并不是“廢品”,價值雖然比不上真品,但其利用價值同樣值得重視。如果良莠不分,魚目混珠,統(tǒng)統(tǒng)“一砸了之”,將會造成空前的“收藏災難”。

  王剛先生,請用好你的“紫錘”,不要動輒“亂砸”,退一步說,即便真的是贗品,也要有個緩沖時間,要知道,有些專家的鑒定有其局限性,并不個個都是“火眼金睛”,萬一砸錯了,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尤其一些珍品,可謂稀世罕寶,一旦被砸碎,從此世上難覓,這損失夠大的。在收藏界,流行一種“潛共識”――精美的仿品、復制品,若干年后,經過了歲月的淘漉,也將成為文物,綻放出應有藝術光芒。專業(yè)人士認為,歷史上各朝各代的仿品,經過數(shù)百年、上千年的風雨剝蝕,如今都成了文物,這足以說明贗品的收藏投資價值。

  在藝術品真品與贗品問題上,原國家文物局局長、故宮博物院院長呂濟民先生認為,“藝術品自古以來就有贗品,但絕對不能把這些仿制的藝術品當成假煙、假酒那樣打假,因為贗品也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而藝術水準也不應該有真假之分?!壁I品雖系仿制品,但有些贗品做工精細,工藝獨到,藝術水準比真品有過之而無不及。宋、元、明三朝,大量銅器、瓷器等贗品器物流入民間,構思巧妙的形態(tài)、富麗精致的紋飾、風格多樣的銘文書體,使這些傳世贗品極具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這也是一些贗品流傳至今、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其實,收藏贗品,國外比我們開明,據(jù)悉,美國博物館、日本大原美術館和書道博物館都藏有贗品,向外展出的目的,就是給藏家以反面案例。收藏愛好者以贗品為師,可以走捷徑來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增長辨別知識。

  贗品不是假酒假煙,它對人類的危害還只是限于“真假”上,大可不必對它施以“怒砸”。你王剛主持節(jié)目頗為內行,若論藝術品真假辨別,你只能是“略知一二”,王剛,請用好你的“紫錘”,別成為“千古罪人”。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