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fā)現

御窯金磚制作工藝后繼乏人 一塊“金磚”燒一年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7-15
  近日,中國首屆明清御窯金磚拍賣專場在杭州舉辦,89塊金磚一共拍出了950萬元的不菲價格,讓明清御窯金磚得到了“一兩黃金一塊磚”的美譽。今年7月,蘇州大學社會學院8名學子組成“御窯金磚調研團隊”,他們調研后發(fā)現,御窯金磚制作工藝目前面臨傳承壓力。

  【一次調研】

  大學生要寫出最全面的“御窯金磚”口述史

  大三學生溫榮是這個“御窯金磚調研團隊”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他們學院的吳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受相城區(qū)文體局委托,希望能對御窯金磚的歷史和現狀做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調研,以方便后期保護工作的開展。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由8名學生組成的團隊就誕生了,包括4名男生、4名女生,4個學歷史學的、4個學社會學的。從7月2日開始,調研團隊的8名同學就冒著高溫來到了蘇州市相城區(qū),到御窯老窯舊址、新窯廠、金磚傳人家中、政府相關部門等地走訪調研,至今已經采訪了20多人,整理出了3萬多字的文字資料和大量圖片、影音資料。成員劉曉曉告訴記者,他們8個人都是“90后”,但大家都很能吃苦,“我們都希望能拿到更多的一手資料,把調研報告寫得詳實、嚴謹,這也算是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尊重?!?br/>
  溫榮說,他們的調研活動將持續(xù)到本月15日左右,最終要形成一篇兩萬字左右的關于御窯金磚傳承保護方面的調研報告,和一篇迄今為止關于御窯金磚的最全面的口述歷史整理,“將來有可能會放到金磚歷史紀念館里,我們會交出負責任的調研結果?!?br/>
  【現實困境】

  一塊“金磚”要燒一年,廠長稱根本不賺錢

  蘇州相城御窯燒制金磚的歷史自1413年始,至今已近600年。蘇州的磚瓦制造歷史悠久,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宮中派出官員到蘇州監(jiān)制金磚。陸慕鎮(zhèn)的黃泥適宜制坯成磚,所產金磚細膩堅硬,“敲之有聲,斷之無孔”。

  御窯金磚第六代傳人、相城區(qū)陸慕御窯磚瓦廠廠長金瑾告訴記者,很多地方燒窯用的都是陶土,御窯用的則是黏土。當地的黏土很優(yōu)質,《天工開物》里就曾經說到,這種土 “黏而不散,粉而不沙”。她介紹,2005年,御窯金磚制作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金磚也從皇家權貴的府邸走向了尋常百姓家,金磚的衍生產品,像磚雕、九宮格金磚習字版等都飽受好評。此外,御窯金磚還遠銷海外。美國紐約明軒和惜春園、日本池田市六角亭等,都使用了御窯金磚。

  金瑾說,他們磚廠燒制的金磚目前銷路很好,可以說是“供不應求”,但是金磚帶來的效益卻只是“微利”。她介紹說,“做金磚工藝很復雜,從選泥到出窯,有20多道工序,要一年的時間,中間不能出差錯,否則就全廢了,真的很難賺到錢。”

  工作苦、待遇低,很少有年輕人愿“燒磚”

  市場需求火爆卻不賺錢,這只是御窯金磚要生存下去所面臨的挑戰(zhàn)之一,“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則是讓金瑾和當地政府更頭疼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是缺少年輕人對這門老工藝的繼承和發(fā)展”,御窯社區(qū)的辦公室主任張雅芬說。金瑾也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磚廠只有20多名年輕的徒弟,而且大多是外地人。

  金瑾說,御窯金磚燒制工作強度大,可以用“苦、臟、累”來形容。老師傅進窯起磚需要忍受60℃的高溫,一塊72×72cm的金磚重達160斤,需兩人合力方可順利起出,非一般人能忍受。

  根據同學們的實地調查,窯廠普通工人的年薪在3萬左右,條件的艱苦加上收入的偏低,讓這份工作徹底失去了對大多數年輕人的吸引力。

  “即便有人愿意學,也要至少10年的鉆研,才能真正成為一名技術熟練的金磚燒制人員”,金瑾表示,做金磚完全是個經驗活。很多人吃不了苦,在這個過程中就轉行了,這也讓金磚工藝的傳承更加不樂觀。

  【如何破解】

  傳承“非遺”,政府民間齊努力

  為了留住這些年輕人,金瑾的御窯磚瓦廠每年都在給工人們增加工資福利,“政府在稅收、用地方面都給了一些優(yōu)惠政策。”

  但是金瑾告訴記者,御窯金磚的傳承還面臨著另外一個巨大挑戰(zhàn),那就是燒制金磚的泥土資源變得越來越稀缺,“都在搞拆遷,搞建設,很多好的燒磚原土都被破壞了?!睘榱肆糇∮G金磚的“一絲血脈”,她在幾年前貸款800萬,買下了夠燒20年金磚的黏土儲存起來。但即便如此,20年后又該怎么辦?用不到20年又怎么辦?這些問題,依然困擾著她。

  據相城區(qū)文體局有關人士透露,當地將建造一座御窯金磚遺址博物館,以“古韻今風,文化傳承”為設計主題,館內將設立游客與窯工的互動區(qū),游客可以通過窯工指導自己燒制金磚。在御窯社區(qū)展示金磚文化的御窯工坊中,也特別設立了教學區(qū),定期組織小學生前來參觀互動,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對金磚的興趣。

  現代快報記者 蔣文龍

  通訊員 溫榮 陳文玉 趙譽婷

  新聞鏈接

  “金磚”實際上是大方磚的雅稱。明永樂年間,朱棣遷都北京,建造紫禁城,宮中派出官員到蘇州監(jiān)制金磚。陸慕鎮(zhèn)的黃泥適宜制坯成磚,所產金磚細膩堅硬。所以永樂皇帝賜封陸慕磚窯為“御窯”。燒制一塊金磚要經過選泥、練泥、制坯、裝窯、烘干、焙燒、窨水、出窯等一系列流程,共20多道工序,要一年時間。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