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非遺”潮繡作品年均升值兩成 傳承人青黃不接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2-07-15
  近年來,潮繡收藏十分火爆,據業(yè)內人士透露,作品年升值幅度已達到20%,其中部分經典作品甚至一件難求。

  然而,南方日報記者走訪潮州多個潮繡工作坊和幾位潮繡工藝美術大師后發(fā)現(xiàn),這一領域長期以來“一頭冷一頭熱”,與市場上的大熱反差極大的是,鮮有年輕人愿意花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坐冷板凳學繡工,人才斷層嚴重,產量有限阻礙其形成產業(yè)規(guī)模,從制作到銷售都極度“小眾化”。

  ●南方日報記者 郎國華 林旭娜 發(fā)自潮州

  7月5日至7日,在韓國麗水世博會上,以“魅力海洋·藍色廣東”為主題的廣東周活動嶺南味十足,由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康惠芳擔綱設計、繡制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潮繡《木棉》、《荔枝》,作為中國館禮品贈送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和客人,備受青睞。這是繼2010年作為上海世博會廣東館的禮品亮相之后,潮繡再次登上世博舞臺。

  現(xiàn)狀 高級定制占半 產品供不應求

  拿起針的時候,康惠芳的手指總習慣性地彎成蘭花狀,一根細如發(fā)絲的銀針隨著她的雙手上下穿梭,走針引線,綿密的針腳自成方圓,在時間的醞釀中慢慢露出嫵媚眉目。

  像康惠芳這樣的繡花工藝大師,大多繡齡都在三五十年以上,技藝高超,但作品在市場和藝術上的成就,則多數(shù)超乎他們入行時的想象。

  一開始,潮繡繡品大都用于臺布、帳眉、枕套等日用品或庵寺、廟宇桌裙、繡旗等祭祀用品,價格一直較低,轉型為高級禮品繡并在繡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后,慢慢獲得了市場和收藏界的極大認可。

  越來越多的潮繡精品成為中國領導人贈送各國首領和國際友人的重點禮品。由潮繡泰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智成創(chuàng)作的《九龍屏風》掛屏在敘利亞展出時深受好評,最后被作為國家禮品贈給該國。接受潮繡禮品的還有時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安南、曾經的加拿大總理馬丁、泰國總理他信等。

  潮繡與蘇繡、湘繡、蜀繡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繡,因圖案嚴謹,色彩瑰麗,因繡下墊凸而呈現(xiàn)半立體狀態(tài),潮繡在各繡種中風格獨特。而半立體這一創(chuàng)新,其實出現(xiàn)的時間并不太長,但一出現(xiàn)就成為潮繡最大的特點。

  “創(chuàng)新讓潮繡有了市場活力,如由高級工藝美術師孫慶先率先創(chuàng)作出來的《金龍魚》完美結合了雙面繡和半立體的特點,既是傳統(tǒng)的集大成者,又是新一代藝人創(chuàng)新的代表作,對目前很多潮繡收藏者而言,是求之不得的藏品。”潮州市工藝美術協(xié)會秘書長、工藝美術師魏錦榮告訴記者。

  潮州美術工藝品協(xié)會會長謝金英則透露,潮繡精品每年升值幅度達到20%。而最頂級的繡工,收入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足足提高了百倍。

  創(chuàng)立潮州潮繡研究所的孫慶先目前經營著一家60人規(guī)模的潮繡廠,那里一半的產品屬定制的國家禮品,總是供不應求??祷莘嫉某崩C制品《金色騎樓》2010年作為上海世博會特殊禮品贈送給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地區(qū)的重要領導和嘉賓,其訂制數(shù)量從300件一直追加到500多件。

  除了高級定制和藏品,目前潮繡在旅游禮品和部分高級實用產品方面同樣求大于供,但產量一直難以擴大。

  掣肘 培養(yǎng)模式難復制 傳承人青黃不接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擁有“工藝美術之都”稱號的城市,潮州市工藝美術領域具備著令其他工藝美術城市羨慕的產業(yè)規(guī)模。

  謝金英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全市工藝美術產品的品種在全國工藝十一大門類中,就占據了八大門類之多;而產業(yè)規(guī)模早在2009年就已經達到了186.8億元,約占地方工業(yè)總產值的20.2%;就業(yè)人數(shù)達到12.62萬人,是地方重要的支柱產業(yè)。

  然而,在這些工藝門類中極具代表性和市場活力的潮繡,實際上產值和所占比例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占據大多數(shù)的是陶瓷、禮服婚紗兩大產業(yè)。

  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產量不足?!耙宰钪某崩C作品《金龍魚》為例,我的工作室一年最多也只能做出四五件,因為全部純手工刺繡,耗時很長,而且對技藝的要求很高,不是一般人能繡好的。”康惠芳說。

  包括“金龍魚”的發(fā)明人孫慶先在內,整個潮州市有一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2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和10位高級美術師,如果他們都創(chuàng)作這件作品,全市一年最多也只有幾十件。

  所有的潮繡精品都要耗費極長時間和大量人力,一幅3.2米長2.3米寬的《金色中華》,3個繡工一起全職刺繡,要整整做一年才能完工。與此相對應的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數(shù)有限,熟練和優(yōu)秀繡工青黃不接,呈現(xiàn)老齡化現(xiàn)象。

  “目前五六十歲的工藝美術師和成熟繡工已經算年輕的了。”謝金英分析,“一個成熟的繡工,不是三五年時間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一個好的技術工人往往要經過十幾年的磨煉?!?br/>
  康惠芳則講得更為直接:“學潮繡的過程猶如接受教育,學兩年小學畢業(yè),學4年是初中畢業(yè),6年才能高中畢業(yè),光是打基本功就得3年,收效慢,學徒得有靈氣,還得坐得了冷板凳?!?br/>
  從已經成名的潮繡工藝師成長路徑看,現(xiàn)在的潮繡工作室已無法復制當時的模式。2007年被認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刺繡藝術家林智成今年已經90歲出頭,從13歲進繡莊當童工,20歲開始獨立設計,35歲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至今從事刺繡行業(yè)已經70多年。而康惠芳、李淑英、孫慶先等,也都從少年時期就入了行,擁有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和實踐經驗。

  盡管刺繡工人的收入比起過去有了明顯提高,但在目前就業(yè)市場上,年輕人可以輕易找到兩三千元以上的工作,并不愿意每天坐十個鐘頭一針一線慢慢學習。所以潮州幾大潮繡工作室都只有十來個刺繡師傅?!安痪们拔覀冋辛?8名學生,包吃包住給補助,但最后只留了4個人?!睂O慶先說。

  從整體看,潮繡面臨的困境在潮州乃至全省的工藝美術中并非特例,據謝金英介紹,潮州剪紙、銀飾、香包、麥稈貼畫、花燈等傳統(tǒng)工藝都接近絕跡,只有極少數(shù)人還在從事這些工作,同為國家級“非遺”的大吳泥塑也只能走小眾路線,全市只有兩戶在做,而他們正是碩果僅存的傳承人。

  出路 依托熱銷產業(yè) 吸引職校學生

  潮繡的制作和市場兩頭冷熱不均現(xiàn)象一直是當?shù)毓に嚸佬g界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按照目前的模式,潮繡帶頭人都可以活得很好,但要進一步發(fā)展便鋪陳不開,處處受限。

  謝金英介紹,為了鼓勵潮繡藝人,政府曾考慮設立專門基金進行定期獎勵,但最后囿于財力,變?yōu)橐淮涡匝a貼,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一次性補貼8000元,省級和市級分別獎勵5000元和3000元,這在客觀上很難起到實際作用。

  一些工藝美術師便開始自己想辦法。從7歲開始接觸潮繡的孫慶先說,創(chuàng)新永遠是潮繡最重要的出路之一,只要保持其藝術性和市場熱度,后繼乏人的問題便能慢慢解決。

  康惠芳認為傳統(tǒng)潮繡可以和潮州市的支柱產業(yè)婚紗、禮服結合起來。最近深圳一家旗袍生產公司找到康惠芳,希望她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她知道要大量應用并不容易,因為成本太高了。“我自己的兒女也開婚紗禮服公司,然而他們首選的仍是珠繡、織繡等成本低、效率高的工藝。但長遠看,把潮繡引入這些熱銷行業(yè)勢在必行,因為市場分很多個層面?!?br/>
  培育人才,則是所有人的共識。在康惠芳的工作室,記者遇到25歲的曾振輝,這位畢業(yè)于潮州市陶瓷學校的職校學生因為對潮繡有興趣來到這里工作。一年前,康惠芳還招收了十幾個職校學生,盡管一年后留下的只有2人,但總算有了新鮮血液。偶爾也有一些在廣州等地求學的美院學生,希望拜師學習潮繡,如果有靈氣又愿意吃苦,潮繡大師們都樂得傳授技藝。但對于雄心勃勃的潮繡界而言,好的繡工,仍然是太少太少。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