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宋永進:大眾媒體視野中的美術形象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2-05-23
何為美術?專業(yè)畫家和學者或許心知肚明,但在大眾眼里,美術的概念是模糊的。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蔡元培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引導國人陶冶性情、塑造信仰。然而,自建國之后,過于注重政治思想的培養(yǎng)和科學知識的灌輸,忽視了美育的重要性。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多數(shù)國人既沒有太多的機會可以觀賞到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也沒有這份雅興和精力去閱讀專業(yè)的美術書籍,陶冶性情便無從談起了。當前,大眾獲得美術知識的途徑主要來自娛樂化的媒體。那么,大眾媒體視野中的美術是怎樣一種形象呢?美術官員口中的空泛式美術、普及專題片中的說教式美術、明星筆下的娛樂性或表演性美術、新聞片中的奇聞性美術和丑聞性美術、友情宣傳片中的吹捧式美術等等,這一切似乎構成了大眾媒體視野中完整的美術形象和全部的藝術內(nèi)涵。

美術官員口中的空泛式美術

美術領域的主席、院長、館長們的上鏡頻率自然要比單純的美術專家高許多。他們坐在鏡頭前,大多會擺出一幅一本正經(jīng)的學術代表形象,然而滿嘴口號式的官腔和客套化的語言,卻掩蓋不了藝術觀念的陳舊、美術理論的淺薄和學術思想的空泛,嚴肅刻板的表情背后是心靈的一片死寂,散發(fā)著一股陳腐的氣息。真正有深度、有內(nèi)涵的美術專家鮮有機會露臉,美術官員的亮相就代表著專業(yè)的形象和權威的聲音了。

普及專題片中的說教式美術

面對大眾的審美空白,美術普及工作是必需的。媒體開播美術普及專題片是大好事。但實際狀況又如何呢?常常是一個非專業(yè)的美術主持人,對著擬好的稿子說教式地念,明明對內(nèi)容一竅不通,卻表演得聲情并茂、眉飛色舞或語重心長,煞有介事。這樣的節(jié)目,即便稿子內(nèi)容再專業(yè)、再精彩、再有深度,在專業(yè)人看來必然覺得大倒胃口,而在大眾眼里,這已經(jīng)是難得的美食了。

明星筆下的娛樂性或表演性美術

要提高媒體的收視率自然少不了明星的出場。趙本山天價書法大展示,倪萍、朱軍捐獻國畫為慈善事業(yè)籌款,趙忠祥曾拜“畫驢圣手”黃胄為師,周杰倫版畫高價拍出,周潤發(fā)攝影作品拍賣318萬等新聞接連爆出。這些娛樂性的作秀行為再一次炫耀了明星的火爆人氣。崇高而杰出的美術往往既沒有高貴的出身,也缺乏炒作的動機或機緣,常常備受冷落,而明星筆下的娛樂性或表演性美術卻受到大眾的熱捧,這無疑給當代美育敲響了警鐘。同樣,一些地方媒體常常對非常業(yè)余的娛樂性的官員書畫進行隆重推介,甚至將官員也抬舉成了書畫界的明星,并因此兼職于專業(yè)的美術機構,給大眾一頭霧水,真?zhèn)坞y辨。

奇聞、丑聞性美術

要提高媒體的收視率同樣少不了奇聞和丑聞。有動不動就百米繪畫長卷的、十年磨一劍抄寫四大文學名著的、天才兒童在美術館舉辦畫展的,有在宣紙上用嘴吹畫的、用嘴叼毛筆或用腳夾毛筆寫書法的、用電燙在木板上作畫的、左右手同時開弓的、米粒上雕刻古詩的等等,各種絕技或看點輪番登場。更有甚者,為了收視率,四處搜索丑聞。在商業(yè)場所進行裸體彩繪表演的、在公共場合舉辦裸體繪畫展的、在居民區(qū)做過激的行為藝術表演的、拿女兒做裸模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的、女模特狀告知名畫家某某的、爆料某藝術院校招生潛規(guī)則的……應有盡有。

友情宣傳片中的吹捧式美術

媒體的影響力和誘惑力也讓許多急功近利的畫家蠢蠢欲動。這些畫家往往技藝火候未到,又急于成名成家,只有借人脈資源的友情力量宣傳自己。他們總不外乎說是某某大家的弟子,師法某某大師,乃某畫會會長或某協(xié)會理事,榮獲某某項大獎,甚至口出狂言,號稱開創(chuàng)“某某畫派”,自稱“某某王”。一時間,美術江湖畫派林立,虎王、猴王、貓王、梅花王、牡丹王滿天飛。肉麻的吹捧語言盡管令人作嘔,卻總有人信以為真。

這些空泛式美術、說教式美術、娛樂性或表演性美術、奇聞性美術和丑聞性美術、吹捧式美術都以權威的美術形象進入大眾的審美視線,而真正優(yōu)秀的美術形象必將漸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出。

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廣播、電視等媒體一直是官方的代言形象。時至今日,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媒體仍然是一個具有權威性的話語平臺,其話語的可信度和專業(yè)性遠遠超越了其它途徑所獲得的信息。缺乏良好美育的大眾,其審美被這樣一種以權威姿態(tài)亮相的歪曲的美術形象和淺薄的藝術內(nèi)涵一遍又一遍地教育和引導。一些基層的美術工作者和業(yè)余畫家,同樣缺乏系統(tǒng)的專業(yè)訓練和知識積累,在專業(yè)實踐中,一方面需要通過書本獲得基礎知識,一方面也需要媒體發(fā)布的“權威”理念引領。他們是美育普及的重要推廣者,不僅自身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大眾媒體的教育,而且還會將這種“權威”的專業(yè)理念推而廣之。這必將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在這種被接受和被教育中成長的大眾審美,將會走向何方,將會產(chǎn)生怎樣的后果?

大眾的審美走向令人擔憂。人們不禁問:誰之過?是媒體、媒體制作者、媒體管理者、國家文化政策還是大眾自身呢?

2012年4月28日于翠竹攬月閣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