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客套“畫”:技法和心靈哪個更重要?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08-16
文/李博文

學畫之后,看藝術的角度是更寬廣了,還是更狹隘了呢?


當今許多社會人士學習繪畫,學畫的理由可能是:打發(fā)時間、單純喜歡畫畫、學習另一項技能、培養(yǎng)定性及抒壓,當然也有人想成為藝術家。無論學畫的目的是什么,至少他們去參觀畫展時,也許能協助他們更為投入畫展中。但是,學畫亦可以誤導人們看藝術,使他們失去看畫應有的想象力,只能欣賞接近裝飾性的畫作,而始終不解藝術性的作品。如果畫室老師只著重在繪畫的技巧性,學員去參觀某個畫展時就可能專注于研究展出者的技法,沒有與作品有心靈交會的機會;若畫室學員追求著畫作的外在討喜與美麗,就永遠無法領悟畢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的立體或野獸般的線條,也沒有心思去理會羅斯科(Mark Rothko1903-1970)的抽象色相;假如畫畫老師使學生跟從自己的色彩與筆觸,那么學生可能無法接受全世界當代美術館里9成以上的展品。



筆者很贊同畫畫可以抒壓,但既然能夠排解壓力,為何需要被束縛呢?我們看到小朋友在沒有老師指引下的畫作,完全展現某一位小孩的本能、天真、與直覺,從他的畫作中常可以看到他的意圖、個性、或他的夢想。一旦他們接觸到制式的教育洗腦,遠離了原性,向文明靠攏,他們的畫作盡是多人的影子,沒有自己。

《魯冰花》小說改編成的電影,許多人應該還記得片中二位學畫的小朋友,其中一位畫出大人看得懂的畫作,加上該位小朋友是重要人士的小孩,因此得以代表學校參加校外比賽而得了獎;而另一位小朋友的畫作是天馬行空般的畫面,但被學校老師否定,后來卻得到世界競賽的首獎。


很多藝術家小時候都只是單純喜歡畫畫或涂鴉,擁有比較敏銳的色感及空間結構概念,但隨著慢慢長大,人生的歷程受到多方影響,畫畫就不再是那么純正不雜,同時少了些樂趣,他們「不能」展翅飛翔,因為有些人成了藝術家,畫畫變得是有目的性的了。


繪畫的基本功固然重要,筆者建議學畫畫的人可以準備速寫本,隨時隨地勤于練習速寫及素描。一旦開始去執(zhí)行一幅畫作時,就不要再拘束。


畫畫老師畢竟是人,有他固有的個性及觀念,有些老師或許希望學生能跟隨附和,但學生們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畫出來的畫作應貼近本意,如不是,就無法達到完全抒壓,只是得到老師的點頭肯定,彷佛拿到高分成績而沾沾自喜,但對于他們去接觸全世界多元藝術是完全沒有幫助,反是個桎梏。


學畫畫之后,其目的并非取得一項功夫或專長,而是對藝術的定義有更多自己的見解,且在看過各式各樣的藝術表現后,能夠去論述及討論,如此一來,看藝術的角度寬廣了,自己作畫時也能有心理療愈之效。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