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國寶命運不是故宮的“家事”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1-08-07]
以內部規(guī)定應對監(jiān)督,如何能替全國人民保護好故宮,收藏好國寶?
故宮先是因“失竊門”、“會所門”、“錯字門”系列丑聞受到批評,近又因“破損門”、“瞞報門”、“拍賣門”系列丑聞受到譴責,一時間成了被圍觀的對象,站在了公共輿論的風口浪尖上。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出現(xiàn)過失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盧浮宮就曾出現(xiàn)過法國畫家柯洛名畫《塞夫勒的道路》被盜事件,臺北故宮國寶翠玉白菜也曾出現(xiàn)蟲須殘損事件,關鍵是他們坦承過失,采取積極措施保證“不二過”。但故宮面對媒體和公眾的追問,除了證實管理存在漏洞之外,就如何處置“破損門”,對當事人不疼不癢的處理,依據(jù)的卻是“內部管理規(guī)定”,什么“內部規(guī)定”卻“不便公布”。這著實令人失望。
在皇權時代,紫禁城身為皇帝的宮廷,高宅大院、壁壘森嚴,民眾只有望宮興嘆的份,絕不敢公開議論?;实圩哉J為“朕即天下”,更不用說“朕即宮廷”了。他完全可以憑借“家規(guī)”處置皇宮內一切事務,無論是人的生殺予奪,還是古玩字畫、奇珍異寶的征集管理。
不過,皇權時代早已作古,今天的中國正在邁向公民時代。在公民時代,“天下事非一家私議”,任何公共政策、公共機構、公共事件,公民都有知曉內情、參與決策的權利。尊重公民的這一權利,是公共政策和公共機構的合法性來源。特別是在消極性公共事務的處置上,無論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的傲慢,還是“此為內部管理規(guī)定”的搪塞,都無助于紓解公眾的不滿,反而會火上澆油,越燒越旺。
故宮是中國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又館藏著大批國寶級文物,可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媒體和公眾高度關注它,以至于關注它的一草一木和舉手投足,是因為它承載著中國人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情感,是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人們由衷地希望,在過度市場化、商品化、庸俗化的當下,這個文化的圣殿能夠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雅和清新的文化品質。
但是,故宮不僅丑聞頻出,而且以“此為內部管理規(guī)定”對丑聞遮遮掩掩,拒絕公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骨子里體現(xiàn)出一種“故宮事是自家私事”的陳舊思維方式,欲以“家規(guī)”來處置“破損門”事件,不僅有違公民時代的潮流與精神,更無助于改善管理。人們完全有理由擔心,這樣的運作機制,如何能替全國人民保護好故宮,收藏好國寶?
無論如何,徹底拋棄以“家規(guī)”管理國寶的做法,公開“破損門”處理的依據(jù)和進程,詳實回應新近爆出的“創(chuàng)收門”事件,即網友關于五件宋代書札被故宮拍賣創(chuàng)收的疑問,接受公眾和媒體監(jiān)督,是故宮重新贏得人們信任和尊重的前提。否則,就會失信于民,已知或未知的“XX門”可能會愈開愈多,想關也關不上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