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永:每一年拍賣三分之一拍品來自海外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1-06-22]
面對國內(nèi)藝術品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國內(nèi)貨源越來越稀缺,因此前往海外收集藝術品正成為國內(nèi)藏家、賣家乃至拍賣行的共識。據(jù)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裁尤永介紹,基本上每家拍賣公司每年都會有很多海外回流藝術品上拍,匡時每年征集的拍品就有三分之一以上都來自海外。
為了能在今年春拍上取得好成績,匡時國際今年也新增北美辦事處,并由董事長董國強帶領專家小組,遠赴臺北、大阪、九州、東京征集拍品。日前,匡時副總裁尤永接受本刊專訪,分析介紹了海外藝術品回流現(xiàn)象及其形成原因。
我們毀掉的藝術品,遠比流失海外的多
《投資有道》:
海外藝術品從什么時候開始回流,主要出現(xiàn)過哪些精品?
尤永:
文物藝術品的大規(guī)?;亓鳎饕亲罱宓绞甑氖?。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有錢人越來越多,貨源越來越稀缺,中國藝術品在主場賣得貴,當然就回流到中國來。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積貧積弱,古董藝術品一直是流出去的,所謂回流也不過就是最近這些年而已。建國后政治運動太多,如破四舊,文革摧毀了財富,也摧毀了文明。
中國現(xiàn)在的收藏家都是第一代,他們和企業(yè)家一樣,都是白手起家。我沒聽說中國現(xiàn)在有哪位大收藏家是祖?zhèn)鞯?,東西是祖上留下的,全是自己買出來的,掙出來的。這和國外太不一樣了,海外很多收藏家都傳了兩三代人。
國內(nèi)拍賣行通過十多年的拍賣征集,收回了很多流失海外的精品,例如1995年,由北京瀚海推出的北宋張先《十詠圖》手卷,被故宮博物院以1980萬元人民幣購去;2002年,流落海外300年之久的宋代米芾大字作品《研山銘》在中貿(mào)圣佳上拍,創(chuàng)2990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最終由故宮博物院收藏;2000年引起轟動的《乾隆粉彩六方套瓶》,是由北京市文物公司以2094.7萬港元在香港蘇富比春拍購得的;2003年,上海博物館得知美國收藏家安思遠有意出讓被稱為“中國書帖祖宗”的宋拓本《淳化閣帖》,搶先以450萬美元購得;2003年,嘉德上拍距今1500年、被稱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書法”之一的書法手卷晉索靖書《出師頌》,也被故宮博物院以2200萬元人民幣收購。
基本上每家拍賣公司每年都會有很多海外回流藝術品上拍,匡時歷年來上拍過不少好作品,比如去年上拍的田黃仿漢平安紐印章、御制銅胎掐絲琺瑯童子(一對)、王鐸的《雒州香山作》、張大千的《神鷹圖》、唐英制青花纏枝蓮紋花觚、御制白玉雕如意常青松枝瑞鼠紋筆筒等等。
今年6月份春拍將要出現(xiàn)的有齊白石的《牽牛竹雞》,油雕專場精品有海外華人大師常玉1930年的作品《曲腿馬》,這幅油畫曾為荷蘭作曲家約翰·法蘭寇 (Johan Franco)舊藏,收錄于《約翰·法蘭寇收藏之常玉作品》及《常玉油畫全集》之中?! ?br/>
《投資有道》:
近年來各拍賣公司海外藝術品的征集主要集中于哪些地區(qū)?這些藝術品當時是在什么情況下流出的?
尤永:
在海外,中國藝術品聚集比較多的地方主要是三大塊,第一個是日本,第二個是美國,第三個是臺灣和東南亞華人圈。直到二戰(zhàn)之前,日本在文化上都是傾向于中國的,他們把自己當作中華文明的一個分支,先不談掠奪,首先還是因為喜歡,很多文物藝術品在當時也是花重價買的,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這一個世紀來,毀在我們自己手上的文物藝術品,遠遠比流失海外的多。
美國的中國文物多,首先主要跟近一個世紀美國在世界經(jīng)濟上的主導地位有關系。藝術品跟金錢一樣是流動的,會往經(jīng)濟發(fā)達和有文化的地方去,錢多的地方古董藝術品也多。第二,美國對于中國藝術品、尤其是漢學的研究,有很好的傳統(tǒng)。20世紀初開始,從青銅器到陶瓷到書畫,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積累了大量的藏品。我們熟悉的大收藏家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worth)、王季遷、經(jīng)營中國古代書畫的懷古堂、收藏中國古典家具的柯惕思等,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改革開放以后,美國成為中國人留學的主要目的地,有些人家里并不寬裕,只能帶點畫,帶些藝術品到美國換取最初的生活費,這是促成大量藝術品外流的原因。包括上世紀90年代初各地文物公司的改制和清理庫存,都造成了大量文物藝術品的外流。
“海外回流”并非金字招牌
《投資有道》:
海外回流藝術品幾乎占據(jù)拍賣的半壁江山,主要包括書畫、瓷雜,都是以哪些時期為主?
尤永:
主要是明清為大宗,占90%以上。一是因為明清的藝術品在市場上賣得貴,拍賣公司愿意投入更多精力,貨源也多;另外,早于明清的文物,比如青銅器或者古代石刻,是不可能在拍賣上出現(xiàn)的。文物法有明確規(guī)定:出土文物歸國家所有,不可能成為拍賣標的。
匡時拍賣是一家比較年輕的公司,因為年輕,所以我們也勤快一些,跑的地方多一些。每個月公司都有專家奔波于香港、臺灣、日本、東南亞、美國各地,每季拍賣,我們都會推出海外回流專場,反響都非常好。
《投資有道》:
海外回流的藝術品屢創(chuàng)新高,它們在價值、精美程度、保存、修復等方面與國內(nèi)現(xiàn)存藝術品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
尤永:
“海外回流”不是一個金字招牌,在拍賣場上,不會因為是海外回流的價格就貴,也不會因為是國內(nèi)的就便宜。價格由拍品本身的價值所決定,跟它從哪兒來的沒有關系。只有一種情況例外這件東西系出名門,如果是大藏家收藏過的,當然要加分。所以你看到張宗憲收藏的在市場就很有號召力。
一件好的、值錢的藝術品,不管在誰手里,都會把它當回事,都會好好珍惜。不過從技術手段來說,中國國內(nèi)的文物保護在國際上都是領先的。
《投資有道》:
主要是哪些人在購買海外回流藝術品?他們是以此作為投資手段還是永久收藏?海外回流的藝術品與國內(nèi)現(xiàn)存藝術品之間是否有價格差異?
尤永:
中國的古董藝術品,絕大部分都是國內(nèi)的藏家在購買,海外回流的也是一樣。至于會在手上留多久,每個藏家會有自己的尺度。在目前這個階段,以投資為目的的購買所占的比例比較高,即購買藝術品主要是看好它未來實現(xiàn)的價值。
在以前的中國,收藏古董曾經(jīng)是犯法的,人們也沒有收藏的概念,最近這二十年才開始有古董文物藝術品的公開收藏,覺悟之后才發(fā)現(xiàn)很多好東西都沒怎么留下,也造成了今天不得不去海外征集。
海外的收藏傳統(tǒng)一直沒有中斷,一件藏品可以傳三代。例如日本是收藏中國文物最多的地區(qū),但是現(xiàn)在日本的年輕人對中華文化沒有絲毫興趣,就會把藏品拿出來賣,由于是爺爺輩收藏的,他們對價錢并不是很計較。海外的藏家基本都有這樣一個特點,對價格不那么計較。他們沒有置身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不知道藏品到底值多少錢,即使國內(nèi)的專業(yè)人士也不一定清楚齊白石、張大千的畫現(xiàn)在值什么價錢,因為行情每個月都在變。這樣一來,拍賣公司的壓力就小了,不僅征集起來相對容易,底價也可以定得低一點;買家的壓力也小,賣掉的可能性就更大。
國內(nèi)很多藏家都是這幾年才進場買東西的,賣的時候都有個心氣兒,要的價都不低,拍賣公司壓力比較大。比如同樣是齊白石的一幅畫,從美國征集的這件底價為50萬,從上海征集的底價為100萬,肯定是50萬的好賣,而且很容易就沖到100萬。競價的人多,對成交也比較有利。海外很多藏家比較淡定,因為有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距離。
《投資有道》:
除了拍賣公司的征集,海外藝術品還通過哪些渠道回流?
尤永:
除了拍賣公司,藝術市場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是獨立經(jīng)紀人、行家。中國可能有幾千個行家,他們不僅有知識有眼光,而且都非常勤奮,嗅覺靈敏,消息靈通。在各個國家,只要是有貨的地方,都有他們的身影,全世界能去的地方他們都去了。這批人也是海外藝術品回流的重要通道。行家們找來的藝術品,大部分最終會在國內(nèi)拍賣上出現(xiàn)。行家是拍賣公司的重要拍品來源,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就不會有今天藝術市場的繁榮。
投資有道》:
2002年文物法進行了修訂,海外藝術品回流的趨勢更加明顯,這跟加強跟文物法的修訂是否有關系?
尤永:
回流趨勢越來越明顯是肯定的,但是與文物法的修訂沒有太大關系,主要是由于中國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有錢人越來越多。各個拍賣公司征集的拍品都以海外為主,現(xiàn)在匡時每年征集的拍品有三分之一以上都來自海外。
《投資有道》:
隨著回流的時間變長,海外的藝術品資源是日漸變少,總有流完的一天,未來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尤永:
我覺得干這行一輩子都回流不完,現(xiàn)今流落在海外數(shù)以百萬計的藝術品,是經(jīng)過三代人、四代人一個多世紀積累起來的,回流的歷史才不到10年。要想收到更好的東西,就要和更高端的收藏家打交道。一件好的藝術品肯定是在大藏家手里,不太可能說這人是工薪階層,全家好幾代人,就守著一件寶貝舍不得賣。古董藝術品喜歡去有錢的地方,有文化的地方,喜歡找懂它的人。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