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觀點

王博彥:藝術圈的獎項評選身價幾何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1-02-28
文\王博彥

日前,熱鬧許久的“2010年中國當代藝術金棕櫚獎和金酸梅獎” 和“2010年度中國當代藝術權力榜”評選終于落下了帷幕,對于相對小眾的藝術圈而言,評選活動本就不多,能夠這樣連年堅持下來的更是少之又少,自然會惹得大家競相關注。提到金棕櫚獎大家很自然地會聯(lián)想到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而提到金酸梅獎大家會很自然得想到那場以惡搞奧斯卡金像獎而聞名的頒獎典禮,至于是哪位“圣賢”把這兩個響亮的詞匯并列在一起成了今天的金棕櫚獎和金酸梅獎我不得而知,但我不得不佩服國人的智慧和力量。而藝術家權力榜的稱謂,則更是讓人匪夷所思,藝術和權力本就有一種莫可名狀的關系,不知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權力基因在作怪還是如今官本位的社會形態(tài)的影響,但當藝術遇上權力,注定了是一場無奈的悲劇。

拋開咬文嚼字的玩笑之談,我本人也異??释@些獎項評選能給藝術圈、給全社會帶來些許驚喜,畢竟在這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季節(jié),人們更愿意去進行一種全新的嘗試,而不是如春晚般讓人厭倦的老掉重彈。但終歸我還是失望了,除了依舊出現(xiàn)的老面孔,就是“一米民主”的血淋淋場面和艾未未“新浪無恥”的曠世絕罵。我不得不去懷疑這些頒獎鬧劇的組織初衷,究竟是沽名釣譽的自我炒作,還是一家人你來我往的相互吹捧,如果真是這樣,它們把藝術圈的受眾置于何地,是當成了毫無判斷能力的白癡還是玩弄于鼓掌的棋子,這種勞民傷財?shù)莫勴椩u選還是少舉行為好。我不懷疑這些獎項評選中評委的權威性,也不懷疑獲獎藝術家的實力,只是覺得既然是評選就應該更民主,更多的聽取多方的聲音,更多的從評選本身出發(fā),更純粹、更公允地去為當代藝術做些事情,而不是為評選而評選,為某些人而評選。

既然是一年一度的獎項評選,在提名時除了要顧及名單的廣泛性和全面性之外,更多的還是要關注藝術家本年度內(nèi)在藝術上所做的革新與探索,對藝術發(fā)展的貢獻與影響,而且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關注中青年藝術家的成長上。對于獲獎無數(shù)的成名藝術家而言,年度獎項無關痛癢,即便不獲獎作品照樣可以賣得很好,倒不如讓他們充當個評委或頒獎嘉賓烘托一下人氣,或者干脆就別打擾他們寧靜的創(chuàng)作生活。而對于成長期的年輕藝術家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未來藝術圈的中堅力量,他們渴望認可,渴望得到更多的鼓勵與支持,作為社會媒體,作為藝術結(jié)構,有這個責任,也要有這個眼光,去扶持他們。歲歲年年花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當我們挖空心思通過網(wǎng)絡、書刊去搜集提名人選,去冥想這些藝術家今年較去年有何創(chuàng)新、不同之處的時候,不妨聽聽他們自己怎么說,每個人都在成長、進步,沒有人比他們更有發(fā)言權。

在獎項評選中應該更多地聽取觀眾的聲音,而不是幾個蹣跚老先生的一錘定音,畢竟藝術來源于生活,藝術作品的欣賞也是和觀者內(nèi)心反復融合交流的過程,應該盡可能地通過各種渠道去傾聽觀眾的聲音,既包括藝術圈的也包括藝術圈之外的。沒有哪個評選能夠讓所有人滿意,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它的結(jié)果應該是能夠獲得大多數(shù)人認同的。同時,在評委的選擇上也應該更加全面,沒有哪個評委是全才,這就需要每個獎項都要有若干的學科專業(yè)人士參與,在計票的過程中要公正透明,只有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把好關才能在獎項出爐時少些爭議,多些認可,獎項評選是一種口碑的積累,而不是金錢的堆砌,更不是權貴的授意。

藝術圈的評選活動還在進行,真的希望組織者們能從藝術的本體出發(fā),真正地為年輕藝術家的成長、為中國藝術的繁榮和發(fā)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走形式、擺秀場。我們渴望看到不一樣的藝術圈,更希望在評選活動中看到人心所向,實至名歸的價值歸屬。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