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宣德爐久藏深宮:作為政治權利的象征和禮器使用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0-12-24
  ■專題:明永樂宣德文物特展宣銅部分

  ■地址:故宮博物院

  在當下的收藏熱中,宣德爐以其獨特的制造工藝、古樸雄渾的造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熱捧。目前,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永樂宣德文物特展中,在最后一章宣銅篇里特別介紹了集明代藝術大成的宣德爐。

  文博界對宣德爐一直眾說紛紜,一種觀點認為真正宣德年間制造的銅香爐可能存在,但極為罕見,目前所見署“宣德”款的銅爐,大部分為明中葉以后仿造。而另一種觀點認為世間根本就不存在宣德爐。文博界的激烈爭論,更是給宣德爐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最終,故宮博物院宣德爐研究專家李米佳經(jīng)過多年研究,從獨特客觀的角度梳理史料后,提出自己的新觀點:宣德爐是泛指具有“宣德”款及按明代宣德銅器的用料和冶煉方法鑄造的銅爐。按照這一標準,展覽中選取了具有“宣德爐特征”的明代銅器向公眾展出,從實物(銅質、圖形)的角度來佐證了李米佳的新觀點,引起了國際研究和收藏界的廣泛關注,使宣德爐的研究躍上一個更高的平臺?,F(xiàn)在就讓我們撩開宣德爐的“神秘面紗”,步入宣德爐世界。


  銅沖耳乳足爐  

  這件展品是宣德爐中最常見的沖耳乳足爐。這尊沖耳乳足爐器型古拙周正,各部分比例適中,制作精良,包漿厚重自然,采用古老的失蠟法鑄造。

  據(jù)明呂震所著《宣德鼎彝譜》記載,明宣德三年,宣德皇帝收到暹羅(泰國舊稱)國王進貢的數(shù)萬斤精美的“風磨銅”(黃銅)。宣德皇帝認為郊壇、太廟及內(nèi)廷陳設的鼎彝祭器式樣鄙陋,于是下旨,敕令工部及禮部官員利用暹羅的貢銅鑄造鼎彝祭器。工部及禮部官員組織中國工匠以風磨銅為主要原料,再加上鋅和錫等金屬,并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失蠟法鑄造,經(jīng)過6至12次燒煉,鑄造出銅質特別凝重精美的銅祭器。由于宣德皇帝下旨鑄造的這批銅祭器,主要功能是焚香祭拜之用,因此后人統(tǒng)稱其為“宣德爐”。

  宣德爐是作為政治權利的象征和禮器使用,為統(tǒng)治者和天下民眾所敬重,故而其造型多按照古代青銅器、《宣和博古圖錄》和各名窯瓷器造型典雅者為鑄造藍本,不是出于鑄造者的臆造,這件沖耳乳足爐的造型,是以宋瓷中哥窯的雙耳三足小爐為藍本鑄造。

  宣德爐在我國歷史上久負盛名,一個原因是因為宣德爐選料考究,鑄造精良,藝術造型精美絕倫,使我國銅器鑄造技術達到了一個巔峰水平。另一個原因就是宣德皇帝的休養(yǎng)生息政策,促進了社會的安定與發(fā)展,人們從“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出發(fā),祈求神靈保佑安寧生活永駐,從而賦予宣德爐美好的寓意。

  珍品緙絲唐卡畫面中的宣德爐  

  這是一件“大慈法王”緙絲唐卡,是西藏拉薩羅布林卡收藏的一幅珍品,屬國家一級文物,原來一直供奉于色拉寺,是色拉寺的鎮(zhèn)寺之寶。很多參觀者看到這件展品不禁要問:“展示宣德爐,為什么還要展示唐卡,唐卡和宣德爐有什么關系?”如果您仔細觀看這幅唐卡,就會從畫面上發(fā)現(xiàn)在大慈法王的旁邊就有一尊宣德爐,這件展品為參觀者展示出歷史上真實的宣德爐是什么樣子。

  “大慈法王”即釋迦也失,是宗喀巴的親傳弟子,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曾作為宗喀巴的代表赴內(nèi)地講經(jīng)傳法,是黃教在內(nèi)地的第一個傳播者,被永樂皇帝授予“妙絕圓通慧慈普英輔國顯教灌頂弘善西天佛子大國師”的封號。宣德九年(1434年)又被皇帝冊封為“萬行妙明真如上勝清靜般若弘昭普慧輔國顯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覺如來自在大圓通佛”。據(jù)西藏有關專家考證和《佛寺游》記載,“此幅唐卡應該是宣德九年皇帝加封釋迦也失為‘大慈法王’時賜予他的”。同批御賜的物品還有佛經(jīng)、佛像、法器、金銀等。

  在唐卡畫面里,“大慈法王”像右側的幾案上,擺著一些物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只體型較大的香爐。這個香爐是圓鼎式造型,平口外侈,收頸,鼓腹,三只乳足較高,足根部有如意頭裝飾。香爐頸下部有一周弦紋。香爐的朝冠耳較大,起自頸部。蓋鈕為一碩大的獅子造型,神秘生動,引人注目,蓋外沿飾一周蓮瓣紋。這件香爐器型古拙周正,各部分比例適中,制作精良。從這幅唐卡的來源和受賞時間分析,幾乎可以肯定,唐卡中的香爐就是當時宣德爐的真實寫照。

  內(nèi)壇郊社款銅蚰龍耳圈足爐

  這是一尊明代的銅蚰龍耳圈足爐,這尊香爐爐身為圓形,接近于簋。爐平口外侈,收頸,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在頸部鑄有雙環(huán)耳,收于腹鼓處。爐身外底飾凸雕雙龍紋,二龍逶迤團成一個圓。這尊香爐造型規(guī)整、順暢,小巧中透出大氣。厚實的平口,古拙的雙耳,加上高度和角度均恰到好處的圈足,使整個器物古意盎然又充滿靈性。雖然使用的痕跡明顯,香爐皮殼卻毫發(fā)未損。

  這尊香爐最為特別之處在于,鑄有減地陽文四字楷書:“內(nèi)壇郊社?!睆倪@些字分析,此爐應是在內(nèi)郊祭祀時使用的。此外,爐底款識外圍繞二龍圖案,很有講究。龍在中國古代是皇權的象征,各朝各代的帝王都擁有龍的化身,但是從分析清宮舊藏的宣銅器和明代的宣銅器中發(fā)現(xiàn),明清兩朝龍的造型不盡相同。這尊香爐爐身所雕二龍的龍紋雄勁有力,龍發(fā)從兩角間前聳,呈怒發(fā)沖冠狀,張口,龍眉向上,細脖,是比較典型的明代龍的形象。其中一龍的龍尾似蛇尾,更加符合宣德時期龍的特征。而清代的龍形刻畫與此粗細有別。因此,2010年1月耿寶昌先生鑒定此器為明代器物。

  銅戟耳圈足爐

  這尊銅戟耳圈足爐是清宮舊藏,為清康熙年間制作。此宣德爐為盞式,鼓腹,口略外傾,圈足內(nèi)縮。腹左右各飾一戟耳,亦似抽象夔形。器外底有減地陽文楷書“康熙年制”款。

  對于這尊宣德爐的造型,收藏者可要用心記住,因為此爐具有典型的清康熙朝官方制器風格,可作清代宣銅器的斷代標準。流傳下來的清代宣德爐,凡盞式造型的多配戟耳或獅耳。據(jù)《宣德彝器圖譜》所載圖式及相關資料,戟耳爐又分為滲金裝飾、戟耳鎏金和無金飾三種類型,本器為康熙朝仿制的無金飾類。

  銅臺幾式爐

  這是一尊與眾不同的宣德爐,如果不是講解員介紹,參觀者誰也不會相信它也是宣德爐。因為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宣德爐都是香爐造型,要么圓腹大肚,要么為盞形,而此爐器形狀卻似臺幾案一般。這件宣德爐平口,方足,不施金彩,器外底有減地陽文一行六字楷書“大清雍正年制”。爐附銅座,配黃絹面木匣。木匣外有受賞人的簽題“世宗御賜”,表明了這件宣德爐不同凡響的“身價”。

  據(jù)《宣德彝器圖譜》所載,臺幾爐是仿照宋定窯瓷器款式鑄造的。而雍正器又是按《宣德彝器圖譜》所載樣式仿造,甚至連款識位置和書寫格式都無二致。從這尊宣德爐我們可以看到此爐的器形非臆造,而是有據(jù)可查,從宋定窯至《宣德彝器圖譜》再到雍正宣銅器,一脈相承。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