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fā)現

廣西發(fā)現9座保存較好宋代龍窯遺址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11-16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工作者在桂林永??h窯田嶺窯址方家寨窯場和塔腳窯場展開大規(guī)模搶救性考古發(fā)掘,連片開挖清理出9座保存較好的宋代龍窯,4個明清時期的葫蘆形窯。

  據介紹,這9座龍窯建造在斜坡地上,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窯身最長約45.5米、寬2.2至3米之間,窯頭普遍較窄,窯尾比較平緩且寬。走進窯址,可看到在龍窯兩側分布著許多大小深度不一的坑洞。此外,文物工作者在一座龍窯發(fā)掘現場邊坡上,還清理出4座不同于宋代時期的葫蘆形窯,這4座窯用于明清時代。

  窯田嶺宋代窯址的發(fā)掘現場還發(fā)掘出一處作坊遺跡,這塊區(qū)域規(guī)整見方,作坊區(qū)內有很多長寬2至3米的大坑。這些坑緊湊相連又單獨成形,有淘洗池、煉泥池、沉淀池等,這在廣西瓷器考古中是首次發(fā)現。出土器物的總重量約60噸,多為瓷器,其類型多樣制作精致,有碗、碟、盞、盤、壺、罐、瓶、杯、燈、香爐、腰鼓等。其中,出土大量可復原的腰鼓殘件是本次發(fā)掘的重大發(fā)現之一。

  根據出土的瓷器產品,考古專家初步認定,這些瓷器最早燒制時間大致始于北宋中期,在北宋晚期達到瓷器生產的鼎盛期,主要銷往海外。


  截至目前,本次發(fā)掘工作歷經10個月,發(fā)掘面積約8000平方米,為廣西歷年瓷器考古發(fā)掘面積之最?! ?(記者 劉曉莉)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