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孔子何以能讓弟子始終相隨?

中藝網(wǎng) 發(fā)布時間: 2010-09-16
“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說的是孔子一輩子而不是他的某一個時期。三千弟子跟隨他有多久,因為沒有確實的史料記載,不敢妄斷,說“賢人七十二”與他始終相隨,大概是不為過的。孔子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位弟子談各自的向往與追求,這是歷來都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四子侍坐”,然而,不知人們是否想過這四位弟子的年齡差距:孔子六歲時曾皙出世,孔子十歲時子路出世,孔子三十歲時冉有出世,孔子四十六歲時公西華出世。年齡最大的曾皙比年齡最小的公西華足足年長四十歲,這樣的師門,本身就令人向往。


  孔子何以能讓弟子們與他始終相隨,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探討。

  是孔子從來就喜歡當好好先生,只會給他的弟子戴高帽、說好話以至于“倒拍馬”,哄著他們高興嗎?不是的,他無須在學生之中結(jié)人緣拉選票。讀《論語》可知,孔子多有表揚而幾乎沒有什么批評的學生,只有顏回一個。是孔子有權(quán)有勢,可以讓弟子們依傍于他升官發(fā)財,飛黃騰達嗎?當老師的“一人得道”,當學生的紛紛得到提攜,老師也借此擴張自己的勢力,這樣的“恩師”,在中國歷史上并不少見。然而,孔子并沒有讓他的弟子們升官發(fā)財?shù)摹皺?quán)力資源”。他老人家的官運并不亨通,他的弟子跟著他四處碰壁厄運連連,哪里還能指望升官發(fā)財?

  孔子有思想,有識見,有真才實學,這是他的弟子能與他始終相隨的重要原因,因為跟著他,能夠?qū)W有所得。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

  與人為善這個詞匯,人們一般理解為對人沒有惡意,為人心地善良。按照這個約定俗成的解釋,孔子是“與人為善”的。他對他的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即使是嚴厲批評的,例如對子路,對冉求,對宰予,可能批評與事實有出入,并不一定正確,反映出他的觀念有偏差,認識有局限,有一點卻是肯定的,他既沒有惡意,也不會把人看死,讓你一輩子抬不起頭來。宰予白天睡覺,孔子怒不可遏,說了一句很殺風景的話,叫做“朽木不可雕也”,這或許是有點把人看死了,但在《論語》中,人們還是可以看到孔子與宰予之間的不少問答,可見孔子那句話,也只是出于一時的意氣,他并沒有真的把宰予當作“朽木”??鬃釉鴮⑺哪切┍容^出色的學生分成四類,德行出色的一類,政事出色的一類,言辭出色的一類,文學出色的一類,宰予與子貢就同屬言辭出色的一類。他點名說的這四類弟子,包括顏回、子路、子貢、冉求等,總共也不過十余人。

  孔子有“師道尊嚴”,卻并非“師道森嚴”,對待他的弟子,基本做到了他自己說的三條,即溫和而又嚴厲,威嚴而不兇猛,莊重而又安詳(“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他既不高高在上,使他的弟子難以接觸;也不一臉肅穆,使他的弟子望而生畏,倒是常在弟子之中,有問有答,談笑風生。即使批評,也是雙向的,既有他批評他的弟子的,也有他的弟子批評他的,最典型的就是子路,一會兒說他太迂,一會兒又對“子見南子”表示“不悅”,逼著他像小孩一樣起誓。在這種氣氛中,弟子們就很容易無拘無束地提出各種問題向他請教,與他探討,有疑問有困惑甚至有不同看法也都當場提出,可謂“教學相長”。

  孔子一世之為人,大致是以“中庸”為準則來要求自己的。他的為人處世盡管也有欠缺,但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先身體力行,為人師表,所以經(jīng)得起評說。他有不少為人處世的格言,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等等,也像他的“中庸”一樣,都是他雖然尚未達到卻也想盡力去達到的境界。

  我是贊成平視孔子的。既不想把他褒為神捧到天上,也不想將他當作鬼打入地獄。在我看來,孔子的政治理念有其致命的弱點,他之所以“天下莫能容”,有其主觀方面的因素。但作為人,孔子確有其可敬之處。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將他的弟子們凝聚在一起,這個無可爭辯的事實,就值得如今為人、為師、為官者三思。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zhuǎn)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zhuǎn)載文字內(nèi)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quán)!
相關資訊:
現(xiàn)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jīng)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