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全國展訊

遼代臥佛像長沙展 契丹用佛教收攬人心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7-07



編者按:在茫茫的北方草原上流淌著兩條河流,一條叫西拉沐倫河,意思是“黃水”;另一條河叫“老哈河”,也叫“土河 ”,兩河流域孕育了草原上的文明。7月10日,湖南省博物館將舉辦《草原牧歌——契丹民族文物精品特展》。6月21日開始,紅網記者往返蒙湘兩地,見證并推出“草原文化湖湘之旅”系列報道。


  持續(xù)高溫,長沙熱得像個火爐!今日,隨著湖南省博物館《契丹民族文物精品展》仍在持續(xù)布展中,而兩具遼代石雕臥佛像的開箱布展,給現場人員心中帶來了習習清涼之感。

  遼代石雕臥佛像于1989年在內蒙古巴林右旗慶州白塔出土,通長40厘米,是用整塊漢白玉圓雕而成。釋迦佛頭枕蓮花枕,身著紅袈裟,側身而臥在佛床上,床四側雕有小雄師,神態(tài)各異。整個佛像神態(tài)安祥,猶如恬靜的睡眠,給人以莊嚴而清凈的感覺。

  與此同時,另外一件開箱布展的文物也是遼代石雕佛像,高40厘米,釋迦佛結跏趺坐于仰蓮座上,身著通肩式袈裟,右手觸地印,右側銘文為“應歷七年正月日鐵山”,背面左側刻“功德主王進卿女弟”,右側刻“子張氏男大神三神造”。

  專家介紹說,吉祥而臥的佛陀造像,亦稱“涅槃像”,謂諸德圓滿、諸惡寂滅,以此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終目的,故后稱僧尼死為圓寂。而另一座遼代石雕佛像的造型,根據相關佛教義理,左手定印,代表證得自性清凈、本體清凈兩種圓滿;觸地印則象征證得如此功德,大地可以作證。

  “契丹原本沒有佛教信仰?!睂<医榻B說,契丹建國初期為安置移民、收攬人心,所以才借助佛教的力量。至太宗將幽州大悲閣白衣觀音像遷往木葉山、供奉于菩薩堂,消解民族隔閡與儒家價值觀中的“夷夏之防”,佛教漸成契丹信仰。而隨著歷代統(tǒng)治者的提倡,佛教流播遼境四方,成為凝聚不同民族、不同階層社會成員的核心思想,并對契丹人的衣著服飾、生活飲食乃至政治國力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湯紅輝 黃志華 劉赫子 謝娟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tǒng)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