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帝陵遺址基本確認為東漢順帝、沖帝之陵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5-28]
□基本確認為東漢順帝、沖帝之陵
□填補了我國東漢陵寢制度的實證空白
5月25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孟津縣送莊鄉(xiāng)三十里鋪村東南處的朱倉遺址發(fā)掘現場,新發(fā)現兩處東漢帝陵陵園遺址和兩處大型墓園遺址,專家介紹說,此發(fā)現填補了我國東漢陵寢制度的實證空白。
據此次發(fā)掘工作的領隊、洛陽市文物二隊研究室主任嚴輝介紹,兩處帝陵遺址分別為東漢順帝、沖帝的陵墓,兩處大型墓園遺址分別為兩座帝陵的陪葬,初步推斷為陵園寢殿、便殿或園省遺址。從目前發(fā)掘的約1.2萬平方米的遺址“冰山一角”來看,無論是建筑布局的完整性還是墻基保存的高度,都是前所未見的。
嚴輝說,經過近7年的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兩處帝陵遺址為東漢順帝、沖帝的陵墓,這兩座大墓的封土與文獻記載順帝和沖帝的憲陵、懷陵封土的周長是一致的。而兩處墓園遺址,根據大型夯土基址和庭院遺址的位置關系,結合文獻記載,這里很可能是陵園遺址的寢殿和便殿或園省(寢殿為陵園內舉行祭祀的大殿,便殿為供奉神位的場所,園省則為守陵后妃、宮人的居住區(qū))。
在日前舉行的洛陽邙山陵墓群考古新發(fā)現專家座談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一致認為,對東漢帝陵陵寢建筑基址進行如此大規(guī)模的考古發(fā)掘,對于了解東漢帝陵分布范圍、布局形制及陵寢制度具有重要的價值。專家建議擴大發(fā)掘面積,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東漢帝陵陵寢制度,為大遺址保護規(guī)劃編制提供科學依據。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