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收藏需“防假”鸚鵡嘴龍化石居然散了架
[中藝網 發(fā)布時間:
2010-05-26]
七八歲孩子愛上化石
剛剛過去的“國際博物館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舉行的化石鑒賞會吸引了眾多民間化石收藏者,“之前就接觸過一些化石藏家,我們因此萌發(fā)了成立俱樂部的念頭,讓大家一起交流收藏經驗、提高鑒賞水平?!蹦暇┕派锊┪镳^館長馮偉民介紹,自3月6日成立以來,俱樂部已有100多名成員,最小的只有七八歲,還在讀一年級。俱樂部除開展講座、展覽、鑒賞外,還組織了3次野外考察,普及化石知識。
“兩次在湯山,一次在句容東昌鎮(zhèn)?!比~霄煜告訴記者,化石收藏門檻較高,需要專業(yè)背景,如今在專家指導下,他對湯山、巢湖、句容等地地質層也“略知一二”。
另一位藏家曹陽給記者展示了他的最新收獲——幾枚裂齒魚化石?;凇敖Y核石”中,外表看和普通石頭沒兩樣,但用地質錘剖開“結核石”,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層“薄薄的夾心餅干狀”裂齒魚化石,非常精美,“裂齒魚是鱈魚的一種,距今約2億年?!彼f。
大自然也會“作假”
“化石也有假。”從小酷愛奇石的曹陽,收藏魚類、貝類、珊瑚等百余件化石。有次他看到一種“花樹化石”——巖石上有清晰的植物花紋,“不過經專家辨認,這并非化石,因為缺乏植物應有的結構,‘花紋’是礦物質沉積巖印上去的?!?br/>
記者了解到,和大自然開的“玩笑”相比,古玩奇石市場上真假難辨的化石則讓藏家窩心不已。林先生在各地古玩市場買回的蜻蜓化石、鸚鵡嘴龍化石等幾十枚,多數(shù)是假的,“鸚鵡嘴龍化石后來居然散了架,原來是粘上去的!”
古玩鑒定家周道祥告訴記者,其實早在明清時期,人們就根據(jù)化石采集片塊狀大小,制成印泥盒、硯臺、鎮(zhèn)紙、插屏和花盆等造型的文房用具及工藝品,尤其作為文房辦公用具的印泥盒、私人印章等,具有印泥色澤保鮮、避邪祛災等功效。這些年隨著民間化石收藏熱的興起,珍品化石價格連番暴漲,造假也日益猖獗。他就見到過多種假化石,“有的是普通化石經人為雕刻,冒稱‘始祖鳥’或珍貴魚類;還有把不同化石移花接木拼湊成新造型?!?br/>
民間收藏成科研有效補充
“可別小看民間收藏的化石,有時會對科研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瘪T偉民告訴記者,“鳥起源于恐龍”的假說,就是從遼寧一位農民收藏的龍鳥化石研究而來的,“還在國際上掀起了一陣研究熱潮?!?br/>
南京古生物博物館舉辦了4屆化石鑒賞活動,馮偉民感覺市民收藏熱情一年比一年高。今年鑒賞寶物中,讓他印象最深的是雨花石化石?!坝形徊丶?guī)矶嗝队昊ㄊ?,里面有珊瑚等化石,很奇特。”馮偉民說,雨花石化石不僅極富觀賞和收藏價值,對研究長江河流發(fā)育也有重要意義。
馮偉民告訴記者,投資收藏古生物化石,在國外已風行幾百年,而在我國,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的收藏愛好者多數(shù)是地礦工作者,民間收藏還屬小眾?!盎Y源太豐富了,收藏、擁有并不是目的,關鍵是通過考察、學習,去了解化石知識、品味化石文化,感受時間積淀所帶來的美感。”馮偉民說。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