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中國的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在西方拍賣市場上掀起了搶購中國文物的高潮,海外藝術品的價格一路高漲,以致西方媒體驚呼“義和團來了”。這究竟是偶然的、暫時的現(xiàn)象,還是“中國口味”已橫掃千軍?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擔任中國遺產(chǎn)國際中心(China Heritage International,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主任的汪濤教授,長期關注西方文物拍賣市場,與歐洲收藏界及各大博物館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他認為,中國人目前還遠談不上掌控了西方中國文物市場的話語權。
您能否談談目前西方文物拍賣市場上的中國文物有哪些來源?
汪濤:我們首先要理解,中國藝術是世界藝術的一部分。中國的藝術品不僅中國人喜歡,全世界都喜歡。近代以來中國國力衰退,文物流失嚴重,但是古代藝術品不會簡單地被損毀,大家都在收藏保護。古董的流向一般是什么地方富裕,它就流向哪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大量的古董都是往國外流。
不過,中國的藝術品進入西方的藝術市場是從十五、十六世紀開始的,耶穌會傳教士在明代來到中國,把很多關于中國的信息也帶了回去,在當時形成一個西方人對東方神秘中國的想象。中國的藝術品剛好是滿足、激發(fā)了西方人的神秘幻想。十六世紀開始,荷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主要從事東西方的貿易,當時很注意的是瓷器。明代末年天啟到清順治時期,在瓷器藝術史上一般認為是一個過渡期(Transitional),因為明代官窯制度被摧毀,清代官窯還未興起。瓷器藝術處于自由發(fā)展的階段,從藝術價值上說是很高的。
中國流出去的文物可以分成幾類。一類就是掠奪性的,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把北京城占領了,就到皇宮里,一個殿一個殿地把東西搜羅一空。當時也有很多中國的民眾進去搬東西。八國聯(lián)軍里也有差別,法國人拿了東西就直接搬回國了,英國人搶出來就在北京大街上拍賣,所以很多東西流到中國的收藏家手里。比如說,乾隆的東西跑到端方手里去了,皇帝的東西怎么會在大臣手里?這實際是八國聯(lián)軍賣到中國民間的,部分又通過各種渠道進入西方文物市場。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據(jù)說也是一位英國軍官從一位中國人手里獲得的。
另一類是二手轉賣進入西方的。很多中國游客到了大英博物館,就覺得里面中國的文物都是搶來的,其實不完全如此。1925年之前,中國并沒有實行文物管制,東西可以隨便自由買賣。1925年之后,民國政府雖然有了文物管制規(guī)定,但也沒有認真執(zhí)行。真正對文物實行嚴格管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之前的文物流散是很厲害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政府為了賺取外匯,也出售了大量的低檔文物,這樣也有很多文物流到國外文物市場。當時文物商店收購的文物一車一車地往廣交會拉。
還有一類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后,大量非法的盜掘、走私,很多文物流散了。在國外常常聽到一種議論:盜掘、走私文物的都是你們中國人,甚至還有政府官員參與。從根本上這種議論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西方創(chuàng)造了一個買方市場,所以國內有人會通過香港把文物盜運出去。但是這里有個特別有爭議的地方,1997年之前香港實行的是英國的法律,買賣文物是合法的。文物只要到了香港,政府就不會管。除非能夠證明某件文物是偷來的,才能追索。但是盜掘的東西絕大部分是沒有記錄的,盜墓賊挖文物不會做記錄。作為我們搞專業(yè)的,可以肯定某件文物是近年出土的,甚至可以說跟某個遺址出土的文物很像,可以推斷肯定是那個遺址的東西。但是沒有確鑿證據(jù),到國外的法院去告是不可能勝訴的。有這么一個例子,英國有個古董商在香港買了很多文物,被英國警方查獲,后來被中國政府追索回去了。因為這個古董商從文物販子那里買來的時候,從內地運過來都沒有換包裝,用當時內地的報紙包裹著,這就能證明是從內地盜掘出來的。如果換了包裝,就沒法證明了。
從文物的來源來說,應該區(qū)別對待,有早期貿易出去的,有英法聯(lián)軍、八國聯(lián)軍搶走的,也有從中國收藏家手里流出海外的;另外,還不能完全排除有部分的高仿品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國外文物市場,這是有意制作的贗品。
這些中國文物的買家又是哪些人呢?
汪濤:從十六世紀起,特別是十八、十九世紀,西方人收藏中國藝術品已經(jīng)形成風氣了。在英國,很多老百姓家里都有中國文物。英國人很喜歡把老東西留起來,數(shù)量是很大的。到十九世紀的時候,英國的王室貴族喜歡收藏中國藝術品,帶動了整個社會的風氣。到二十世紀,西方人開始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感興趣。十九世紀賣得最貴的是瓷器——外銷瓷,后來中國的青銅器和玉器逐漸成為重要的收藏對象,拍賣的價格特別高。因為中國考古開始了,這時有一批學術性的收藏家,他們購買中國文物是為了了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歐洲的大型博物館收藏中國藝術品就與此有關,可以說,是歐洲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導致對中國文物的熱愛。
民國時期中國很著名的古董商盧芹齋 (C. T. Loo) 就是因此發(fā)家的。他把中國的文物賣給英國、美國、法國一些大的博物館和收藏家。原來我們認為他是盜賣中國文物的文化漢奸,現(xiàn)在也有人給他翻案,說他賣了不少假文物給外國博物館。比如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古畫,當時花了很高的價錢,現(xiàn)在一看都是他和張大千合伙制作的贗品。在大英博物館有一座六米高的隋代漢白玉佛像,很多人以為是英國人搶來的,其實這也是盧芹齋運出中國的。本來他可能是想賣給外國人的,但是沒有賣掉。正好1935年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舉辦了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中國文物展,民國政府借出了大量故宮文物,歐美的博物館和收藏家也都把東西拿出來,做了一個大展,是對中國文物最全面的一次檢討和展示。盧芹齋也把這個佛像借給展覽會展出。展覽結束后他把佛像送給民國政府,民國政府又作為禮物轉贈給英國國王,因此就留在英國,安放在大英博物館的北門。
買家的構成現(xiàn)在很復雜,既有對中國文化很熱愛的收藏家,也有古董商。從整體來說,西方古董的買賣市場目前是相對低迷的。中國文物的價格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是由于中國地位的上升,一方面吸引了西方買家關注中國文物,另一方面中國收藏家和博物館也有到國外大量采購的趨勢。很多一流的文物早先都流到國外,所以想買好的文物,必須進入西方文物市場。
中國買家大批進入西方文物市場,是不是無形中將中國文物的價格抬高了?
汪濤:中國文物的價格之所以節(jié)節(jié)攀升,與中國買家進入西方文物拍賣市場是有直接關系的。西方人收藏中國文物和中國人收藏中國文物,有不同的趣味和習慣。在中國,歷來以金石書畫收藏作為主導,而在西方,書畫的價格就不會太高。歐洲人比較喜歡瓷器,在十八、十九世紀,買一個中國的花瓶價格也不得了,折合成現(xiàn)在的價格要幾百萬英鎊。整體上來說,中國文物的價格是升高了,但是考慮到通貨膨脹,不見得高了很多。上世紀四十年代,中國古代青銅器是最貴的,那時一個商代的青銅器要賣兩千英鎊,而當時兩千英鎊可以在英國買一套豪宅?,F(xiàn)在一套豪宅也要賣幾百萬英鎊,而青銅器拿去拍賣,一般也就是幾十萬英鎊。從投資效果來看,貶值很多了。當然也有例外,去年有一個乾隆的青玉牛在英國一個小鄉(xiāng)村拍賣行出現(xiàn)。藏家是上世紀四十年代買進的,那時大約值一百五十英鎊。但這次賣出三百五十萬英鎊,價格就漲得很厲害。
文物實際上沒有統(tǒng)一的定價,主要跟時尚有關?,F(xiàn)在追捧什么,價格就上去,如果沒人追捧,價格自然就會下來。今年3月,香港蘇富比有一件乾隆的玉印拍了七千多萬港幣,兩年前同一件東西在同一個拍賣行拍出時是三千多萬港幣。短短兩年間翻了一倍,可以說升值非同尋常?;始业挠癍t現(xiàn)在是收藏的熱點,它的價格是天價。但是如果哪一天不再追捧玉璽了,可能幾百萬也賣不到。
現(xiàn)在中國文物之所以價格這么高,主要是“中國口味”(中國人喜歡的東西)的影響。但西方的拍賣行都清楚,現(xiàn)在市場上最貴的文物還是西方人在買,并不是中國人。中國人買的還是中低檔的東西,雖然有時也花了幾百萬英鎊,但是拍出幾千萬的古董基本上還是在外國人手里。中國現(xiàn)在大量的買家還是從市場投資來考慮的,更多的是為了升值套現(xiàn)。在西方,當然也有投資文物的。但是有些世代都有錢的巨富,他們如果收藏文物,一千萬或者一億英鎊,算是很大的一筆錢了。在中國,即使是有錢的暴發(fā)戶,如果覺得這件文物將來不能賺錢,就不會去買。但是西方最頂級的收藏家,資產(chǎn)有幾百個億的,拿出一個億來買一件他認為在他的收藏里所缺少的文物,就會買。這類頂級買家在外國還有一批。
像蔡銘超這樣拍得獸首又拒絕付款的中國買家,西方人是怎么看的?
汪濤:巴黎佳士得拍賣的兩件獸首,原來是圓明園噴水池的裝飾部件,肯定是英法聯(lián)軍搶劫圓明園時弄出去的,但具體怎么流到收藏家手里不太清楚。原來收藏的主人是法國很有名的設計家,他是個同性戀,逝世了之后他的男友想把獸首賣掉,把拍賣所得捐給艾滋病治療機構。蔡銘超拍下來之后拒絕付款,是很難做出一個統(tǒng)一評價的問題。買了東西不付款,什么地方都有,歐美有些買家也是拍好了之后不付款,或拖延付款。如果從商業(yè)角度評論,無非是說他不講信用,商業(yè)品行不好,這個在國內外都有。蔡銘超本來就是善于炒作的,自己也開拍賣行,他之前在香港買了一個佛像,花了一個多億人民幣。他買獸首多少有點嘩眾取寵的感覺。不過,西方人當時大多還是看作一個商業(yè)問題,也就是說國外的反應沒有國內那么強烈。而在國內上綱上線,作為一種愛國主義行為。
至于獸首本身的文物價值不好說,這兩個獸首肯定是外國人設計的,因為當時建造圓明園,進口了很多配件,就像現(xiàn)在到國外買點東西裝飾自己的家一樣。據(jù)說獸首造好了之后還沒法用,因為當時沒有噴水系統(tǒng)的配合。它的價值主要在于歷史性含義,是民族恥辱的象征。至于它的文物價值,如果在二十年前,也就值一兩萬英鎊,是個比較精美的藝術品?,F(xiàn)在動輒達到幾千萬歐元,肯定不是一個正常的文物價值的體現(xiàn)。
有一種說法,中國的買家拯救了西方文物拍賣行,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汪濤:是有這種感覺。大量的中國買家進入國際市場,確實把拍賣行的生意搞得很興隆。中國買家在西方文物市場的比例現(xiàn)在估計占到50%左右,很高了。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性,一個十年前也許值一萬的文物,現(xiàn)在大家都來爭,可能就會把價錢抬到十倍的高度。操作手段上,國外的拍賣行一般不敢找人來抬價,但國內很多拍賣行都找人做“托”。西方對于違反商業(yè)行為的制裁很嚴厲,十多年前,佳士得、蘇富比兩個拍賣行的老總因為違反了《商業(yè)競爭法》,被抓去坐牢了。所以他們一般不敢這么做。在倫敦,現(xiàn)在有不少中國人在做古董生意,他們就扮演不光彩的角色,比如把贗品倒賣出去,或者買來再高價賣給國內的收藏家。
中國的博物館和私人藏家在國外文物市場上會買到贗品嗎?
汪濤:博物館買到贗品的可能性很小,因為他們很慎重,會請很多專家來論證。當然,中國古代藝術品的鑒定很難,有些文物買回來后爭論得很厲害。最近幾年,有很多中國的高仿品流出去,又被中國的私人買家買回來,這種情況是有的。國外的拍賣行雖然有經(jīng)驗,但是還是有不少高仿品能夠蒙混過關的,不過比重不會太高。因為現(xiàn)在花大價錢買文物的話,都要看它的來源。比如一百萬以上的東西,都要看最早著錄是在哪一年。如果從來沒有著錄過,肯定會非常小心了。我個人覺得一些藏家買到贗品可能是自己的鑒定水平不夠,上了文物販子的當。
與中國買家相比,西方的買家有什么特點?
汪濤:西方人對中國文物的理解還是很深的。瓷器、青銅器、玉器的拍賣,創(chuàng)紀錄的都是西方人?,F(xiàn)在外國的大收藏家,有些是億萬富翁,他們買中國文物是不看價錢的,這樣就沒人能跟他們爭了。美國有一家博物館,收藏了很多中國文物,前幾年董事會決定將中國古代文物賣掉,改收藏現(xiàn)當代藝術。因為這些中國文物都是有來源著錄的,所以價錢拍得非常高。其中有一個商代的青銅斝被英國的一個私人慈善家拍得。當時大家對這尊斝的估價是一百萬美元左右,國內的博物館和一些藏家也去了,據(jù)說準備了兩百萬美元的額度。沒想到這個慈善家跟經(jīng)紀人說,這個青銅斝我要了。經(jīng)紀人問他準備出多少錢,他說不要封頂,買下來就行。最后八百多萬美元買下來,創(chuàng)了個紀錄。他買下來之后也不打算去賣,就是放在自己出錢辦的博物館里,提高這家博物館的品位。
西方很多大的收藏家考慮的不是經(jīng)濟投資的問題了,像薩克勒(Authur M. Sackler)這樣的收藏家,是古董商最不喜歡的。他不聽推介,總是說柜子里的中國文物要么全要,要么什么都不要,不管里面的好壞。他在世界著名大學里建造博物館,包括北京大學。
西方收藏中國文物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而且中間沒有斷過。并不像我們通常想象的那么簡單、淺薄,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判斷系統(tǒng)。元青花就是英國人最先研究出來的。我們前面說的明清過渡期瓷器藝術價值很高,而這個時期最好的瓷器是在英國的收藏家邁克爾巴特勒手中,他的收藏在上海博物館做過展覽。
中國文物是世界性的藝術,大家都在研究。不能說中國市場的文物價格高了,中國人在拍賣市場上就控制了話語權。這是一個國際市場,不少頂級的文物還是在外國人手里。
談到文物拍賣市場,大家都會關注中國流失文物追索的問題,實際的情況怎么樣?
汪濤:追索有不同的途徑,中國政府的態(tài)度很明確,盜掘、走私的文物,只要證據(jù)確鑿,是可以追索的。也有一些國外博物館,發(fā)現(xiàn)征集到的文物是走私的,會主動與中國政府聯(lián)系,退回文物。但政府行為的追索實際操作不容易,因為很難取證。還有從國際法來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ǎn)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是1970年通過的。之前流出去的文物,就很難追索了。現(xiàn)在國外的大博物館非常小心,如果要買一件中國文物,必須證明這件文物是1970年以前就已流出中國的。雖然中國政府的政策是對所有非法的、即使是一兩百年以前流出的文物也保留追索的權利,但是這個國際官司很難打。1970年之后流出的文物相對好辦,因為有了國際公約。另一種途徑是私人收藏家買回來后捐給國家。我覺得藏富于民的思想還是有意義的。收藏家將收藏品捐獻給國家,或是辦民間博物館,有近百年的風氣。應該培養(yǎng)中國民間收藏家的正確的收藏意識,真正好的東西,應該被大眾所享有。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形成一種共識,既保護個人利益,又能為大眾所享有。
注:凡注明“中藝網(wǎng)”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chǎn)權!